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优秀范文推荐(共6篇)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优秀范文推荐(共6篇)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第1篇:论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一)合理导入教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音乐小游戏培养学论文联盟整理生的乐感,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进行导入教学。


  (二)运用对比教学


  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三、结合学生心理开展教学


  1.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中学时代是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在身心的发展方面,是一个充满矛盾很不稳定的时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心理学指出:在情绪和兴趣以及理解会对人类的活动有很大地影响,精神快乐,情绪舒畅,认知效果好,学习兴趣会积极、学习效果会更强。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感觉""理解""实践"等学习音乐,把激发学生兴趣放在首位。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强,学习效果更好。


  2.教师在学生心理基础上的音乐教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一种自由、舒畅、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身入其境,注意力集中,唤起丰富的想象,引起联想和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展音乐实践创造活动,让其在实践中提高。通过创造宽松、民主的音乐气氛和环境,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课前教师应精心选材,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来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教学内容要丰富,视听结合学习音乐,从视觉上增进愉悦,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对于课堂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以鼓励性的小礼品作为奖励,为教学增添活力。创设音乐气氛或意境,使学生对要学习的音乐产生亲切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器官,让学生辨别乐器、从而理解音乐。在音乐作品前编上一段入情而简短的导语,这些导语的建立必须与中学生对该作品的熟悉情况和学生音乐操作能力的实际发展水平。


  三、以民间舞蹈为切人点的音乐教学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舞者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学习的一个综合性的艺术。我国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仅在汉族地区就普遍流传着龙舞、狮子舞、花鼓等民间舞蹈形式,其他少数民族舞蹈也都具有各自的特色,相应伴随的音乐风格也不相同。大部分民间歌舞是载歌载舞、歌舞结合,形成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民间舞蹈,先了解民族舞蹈的基本元素;其次感觉如何,舞者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第三了解如何使用身体语言表达民族音乐。前两点通过欣赏教学达到第三点,并通过实践学习培训。开发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使用奥尔夫、罗斯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强调音乐与舞蹈、语言、动作相结合,开展动态的音乐课。达尔克罗斯的"体态律动学"是把音乐、舞蹈高度结合,学生伴随音乐节奏,通过身体反映音乐情绪和要素,通过练习去体会舞蹈动作与节奏、旋律的结合。在教学生学唱乐曲时,教学生有本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跟着音乐边唱边跳,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鼓励学生自己创编新的舞蹈动作,激发学生想象力,以增强学生们的舞蹈律动感,指导学生制作舞蹈道具、自制简单小乐器,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协调能力。学生们喜欢民族音乐,随着民族音乐进行民族舞蹈的动作表演对他们来说是很乐意接受的。


  作者:邓刚祥

  第2篇: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可见,音乐是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在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中,作为音乐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革,通过新的设计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要全程渗透“以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趣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自我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感情世界,陶冶高尚情操”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真正寓美育于音乐教学中。


  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呢?


  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人们在学习上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的确,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而教学激趣策略的关键环节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情境和创造性的活动形式。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对音乐教师的情感认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对音乐教师产生了敬畏心理,那么在课堂上就很难提起兴致。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音乐教学的顺利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心理是纯真无邪的,老师只要做到跟孩子间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觉得你既像妈妈又像朋友,让这种关系具有巨大的“亲和力”,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让学生首先对你这位老师产生兴趣,自然学生也就会对这门课产生初步的兴趣。如:在面对音乐课上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时,教师不要当着其他学生的面大声呵斥他们,可以先找他们谈心,表明虽然他们有些不太好的习惯,但老师依然关爱他们,如果他们能把坏习惯改正,肯定会成为让老师和同学们引以为荣的学生。再如:不是每个学生都具备歌唱的自身条件,在面对唱歌跑调的学生时,如果我们用“音唱得跑调了”、“这样不行”等等简单的语言去挑剔学生,只能使学生对音乐课越来越失去信心,渐渐地就会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要十分注意发现孩子身上各种不同的优点和长处,并尽量使其放大和扩展,努力使其能得到正面引导和鼓励。话语温和亲切,能使学生时时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形成进步动力,继而在这门功课上能得到发展。如:可以用“你真棒”、“再想想,你会做得更好”、“你很努力,再下些功夫肯定行”等等类似的激励性语言评价,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改正缺点与错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真心爱他们中的每一个,是他们的知心朋友。


  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自我能力


  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存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也说过:“音乐教育在普通学校是如此重要,甚至超过了音乐本身,培养音乐的听众,就是在培养一个社会。”音乐欣赏是一种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进行音乐审美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音乐欣赏,学生可以获得感官上的愉悦、精神上的满足,能够拓展音乐视野,陶冶情操。为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班级差异,我在课前会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内容具体,学生爱听,如《小燕子》、《春天在哪里》、《蓝色多瑙河》等,营造出浓郁的音乐环境,让学生沉浸在音乐之中,聆听音乐之声,感悟音乐之美。二是教给感受音乐的方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掌握了欣赏音乐的方法,就能轻松自如地踏进音乐殿堂。在课堂教学中,我教给学生多种感受音乐的方法,引导他们投入聆听、入境想象、感受领悟、情态表达,让学生与音乐互动,让音乐与学生融合,向更高的音乐素养方面发展。


  三、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陶冶高尚的情操


  文化是一种历史表现与历史传承,狭义的文化主要是对人的一种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的描述,广义的文化是一种精神财富的综合。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体现,也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因此可以说,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音乐的表达一定程度上是受其背后的文化氛围的支撑的,因此可以说音乐与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音乐文化的教育主要是按照文化的发展模式来研究音乐的发展,实际上,音乐与文化二者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感念,音乐文化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一种文化传统的结合,我国音乐历史源远流长,在音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无不体现了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这种文化包括各种音乐乐器的发明与使用,以及各种经典音乐作品的出现,比如高山流水的创作,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情谊。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提出了关于音乐美学的理论,体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光辉和音乐思维及审美情趣,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一起构成了我国音乐的巨大艺术魅力展示。


  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是音乐文化对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元素决定着音乐教育的文化特性,决定了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如果没有音乐文化,音乐教育则只剩下对音乐技巧和技术的应用与描述,而失去了其审美情趣以及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音乐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发展,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会促进音乐文化内涵的逐渐丰富。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为音乐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有机的促进作用,如果没有音乐教育,那么音乐文化也会停滞不前。


  音乐文化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有什么样的音乐文化背景,就会有什么样的音乐教育模式,目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内外交流沟通的增加,世界上不同的音乐教育模式及音乐文化底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另外音乐教育的转换也会促进音乐文化的不断繁荣和丰富,比如音乐教育过程中对其他音乐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会对我国的音乐文化产生一定的同化作用,对促进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夏宁

  第3篇:试论初中音乐教学中加入民族音乐的教学方法


  一、结合学生心理开展教学


  1.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中学时代是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在身心的发展方面,是一个充满矛盾很不稳定的时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心理学指出:在情绪和兴趣以及理解会对人类的活动有很大地影响,精神快乐,情绪舒畅,认知效果好,学习兴趣会积极、学习效果会更强。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感觉”“理解”“实践”等学习音乐,把激发学生兴趣放在首位。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强,学习效果更好。


  2.教师在学生心理基础上的音乐教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一种自由、舒畅、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身入其境,注意力集中,唤起丰富的想象,引起联想和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展音乐实践创造活动,让其在实践中提高。通过创造宽松、民主的音乐气氛和环境,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课前教师应精心选材,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来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教学内容要丰富,视听结合学习音乐,从视觉上增进愉悦,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对于课堂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以鼓励性的小礼品作为奖励,为教学增添活力。创设音乐气氛或意境,使学生对要学习的音乐产生亲切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器官,让学生辨别乐器、从而理解音乐。在音乐作品前编上一段入情而简短的导语,这些导语的建立必须与中学生对该作品的熟悉情况和学生音乐操作能力的实际发展水平相关。


  二、展开以民族民间音乐为基础的教学


  1.民歌。中国民歌是艺术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民歌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它包括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曲调简单却有节奏感。民歌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同学们对待“民歌”问题的茫然,这种状况的产生包含着很多方面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我尽可能全面收集整理有关民歌音乐欣赏教学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力求深入的学习研究,以期通过民歌专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逐渐转变观念,对民歌得以更进一步的认识。


  2.民族器乐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民间乐器十分丰富,大约有五百或六百种。根据其发音原理和表现方式不同,大致可分为吹、拉、弹、打四大类。许多民间器乐,如笛子曲《喜相逢》,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是中国民间音乐瑰宝。中国民间音乐历史悠久,生机无限。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品种,区域和曲目众多,规模宏大,充满了民间艺术家们几千年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渗透着他们的血,为我们挖掘,整理和总结。


  三、以民间舞蹈为切人点的音乐教学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舞者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学习的一个综合性的艺术。我国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仅在汉族地区就普遍流传着龙舞、狮子舞、花鼓等民间舞蹈形式,其他少数民族舞蹈也都具有各自的特色,相应伴随的音乐风格也不相同。大部分民间歌舞是载歌载舞、歌舞结合,形成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民间舞蹈,先了解民族舞蹈的基本元素;其次感觉如何,舞者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第三了解如何使用身体语言表达民族音乐。前两点通过欣赏教学达到第三点,并通过实践学习培训。开发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使用奥尔夫、罗斯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强调音乐与舞蹈、语言、动作相结合,开展动态的音乐课。达尔克罗斯的“体态律动学”是把音乐、舞蹈高度结合,学生伴随音乐节奏,通过身体反映音乐情绪和要素,通过练习去体会舞蹈动作与节奏、旋律的结合。在教学生学唱乐曲时,教学生有本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跟着音乐边唱边跳,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鼓励学生自己创编新的舞蹈动作,激发学生想象力,以增强学生们的舞蹈律动感,指导学生制作舞蹈道具、自制简单小乐器,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协调能力。学生们喜欢民族音乐,随着民族音乐进行民族舞蹈的动作表演对他们来说是很乐意接受的。


  作者:王金艳

  第4篇: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学的探索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的教学,发展有民族特色的情趣高尚的艺术教育。”而且新课标也对音乐教学提出了要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使民族音乐得到重视呢?


  一、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情景


  创设情景是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初中民族音乐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景,从而激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们愿意去接触民族音乐、主动学习民族音乐。例如,我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介绍“中国民歌”时,根据大多数初中生很喜欢唱歌的特点,先随意、自由地播放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一首山歌。在挑选曲目时注意歌曲艺术特征,把学生的“心”一下抓到,然后再展开教学活动,效果很好。


  二、依据教学内容去渗透民族音乐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是通过特定的教学内容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民族音乐教学,教师应掌握相应的教学目标分类知识和方法,能够把教学中总的抽象的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并据此来选择正确的具体的教学方法。就初中民族音乐教学所包括的歌唱、器乐演奏、欣赏、创作等领域的教学任务、目标和要求,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的教学情况下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将民族音乐在教学中加以渗透,从而使学生们更容易地去学习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并且在这个渗透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们的兴趣,使学生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地参与到民族音乐的学习中去。


  三、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新课改实施以来,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同时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我们不仅要通过传统的教授方式进行教学,还要打破传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这其中的创造性活动包括即兴演唱、演奏等活动,还有对民族音乐作品的创作和改编。通过这些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巩固、发展学生的识谱能力、内心听觉和想象能力,提高对音乐曲式和结构的领悟力,使学生获得对民族音乐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教育改革发展的今天,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需要引起我们广大音乐老师的高度重视,使民族音乐在学校教育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发挥民族音乐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作者:韩蓓

  第5篇:浅谈初中音乐教学如何使用情感教学


  情感本身就和音乐密不可分,每一首曲子都有自己的情感基调,是作者有感而发,用于表达自身的情感的一种方式。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光顾着完成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悟、理解,留下了初中音乐教学的一块空白。音乐课开设是为了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能够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最好能够在音乐课上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如果学生不能感悟音乐中的情感,就不能称之为认真地学习过。相对于其他科目,学生不会在音乐方面放多少精力,所以教师要想办法在课上帮助学生明悟音乐中的情感。


  一、情感教学是音乐教学的自我救赎


  说到音乐教学,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一门副科,学得怎么样都无所谓。但是在音爱好者看来,音乐是无比崇高的艺术形式。为什么到了学校教育中就落得如此地步,本该高雅的音乐,却成为了教师和学生眼中的鸡肋呢?音乐教师都是音乐专业毕业的,即使其他人不理解音乐的价值,将音乐当做一种娱乐形式,也不应该不追求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在他人都不重视情况下,默默地做好教学工作,让学生正确认识音乐,才是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應该坚持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意识到音乐的意义,认真地学习音乐。


  情感教学是指在音乐课上,重视情感方面的内容,让学生的情感同音乐产生交融,在教师的带领下,感受音乐的美妙。情感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学习音乐,所以这是音乐教学的自我救赎,是拯救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世人对音乐课存有偏见,不代表我们要放弃音乐教学,应该用实际行动让学生喜欢上音乐。音乐给人带来的情感震撼是巨大的,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扭转一个人的情感状态。这种情感上的快速转变,是音乐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可以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情感教学的具体实施


  情感教学的在实施的时候有一定的技巧,如果能够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导学生,给学生一些心理上的暗示,就能够收获成功。其实音乐所要表述的情感还是比较直白的,相信作为一名初中生,不难明白一首曲子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只不过我们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得了旋律是否优美、歌词是否有内涵等其他方面,而忽略了情感。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当提醒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有意识地去体会演唱者的心理活动。比如《难忘今宵》这首歌表达的是对于过往的不舍,以及未来的憧憬,教师在学生学习过之后,可以询问学生关于情感方面的感悟,而不是如传统的教学那般在学唱之后就立即进入到下一个环节。


  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中的情感。就像我们在观看影视作品的时候,为了渲染意境,总是会配有一些背景音乐。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反向运用这一原理,通过视觉上的辅助,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音乐情感。比如在《七子之歌——澳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观看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动荡和蕴含在歌声中的悲愤与不甘之情。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我们平时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不能只关注好不好听,应该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评价。情感是音乐非常重要的组成,它让我们可以明确地将音乐进行分类,判断其内涵如何,表达的情感是否真挚。


  三、情感教学给学生的精神洗礼


  音乐情感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洗礼,让学生在音乐中获得个人气质的优化。音乐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却雅俗共赏,不像绘画作品需要一定的品味才能懂得欣赏。挖掘初中音乐中的情感内容,让学生的情感变得更加丰富。作为一名初中生,自身经历的事情不多,所以体会过的情绪也比较简单。音乐给了学生一种特殊的学习、成长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音乐的时候,变得更加地感性,更加地成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会用一些形容情感的词语去形容音乐,比如:悲伤、欢快、忧郁等等,这说明我们在潜意识中对音乐的情感还是比较敏感的,能够通过旋律、歌词等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在音乐课上,情感被弱化了,教师没有重视学生对于情感的领悟,所以音乐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突出。可能有的教师觉得音乐课无关中考,教得好与差都无所谓,不必太较真,所以没有追求更高质量的音乐教学。这种想法有违师德,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应当尽早改正,认真对待教学工作。


  四、结语


  初中时期的音乐课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生涯中一块美好的回忆,很多学生却将音乐课当做单纯的放松时间,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在音乐学习中,本可以学到很多音乐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理解音乐中的情感,在音乐中感受世间百态,经历人间悲喜。音乐很容易让人忘我,陶醉在动人的旋律中,正是因为其表达情感的方式非常感人,容易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看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宋晴蕾

  第6篇:初中音乐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法初探


  引言


  音乐教学效果的改善需要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通过营造浓厚的音乐学习氛围,采用多元化的互动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充分调动初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才华和发挥对音乐想象力的机会,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营造浓厚的音乐学习氛围


  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性格比较敏感。很多學生在课堂上,会害怕说错被老师和其他同学笑话,因此,不愿意主动发言或很少回答老师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课堂上浓厚的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促进学生和老师在音乐课堂上的互动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营造浓厚的音乐学习氛围,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高度重视互动式的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发达的信息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通过网络下载到对应的音频,在课程开始之前通过播放音频来引出课堂内容,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音乐主题;通过播放MV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来加强对音乐曲目所要表达情感的领悟。学生渐渐对音乐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去,积极配合老师事先准备好的互动环节,从而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进了师生感情。


  二、开展新颖的互动教学活动


  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有效的互动教学活动才能够真正改善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达到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所以,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初中音乐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和观念,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在音乐课堂中通过新颖的互动活动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充分挖掘学生学习音乐的潜力,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来促进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在音乐曲目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大胆勇敢地唱出自己所理解的音乐调调,给学生以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三、组织激烈的音乐歌唱比赛


  初中生显著的心理特点是争强好胜,从他们的心理特征来看,事事都想做到最好。因此,初中音乐教师通过组织音乐歌唱比赛来激发学生要强的个性,巩固学生的音乐基础。在音乐课堂结束之后,组织激烈的音乐歌唱比赛,对于表现不错的学生给予相应的精神鼓励和物资奖励。通过比赛,让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课堂上学过的音乐曲目和基础知识,对于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自愿与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组成小组,课后互相帮助,在反复的练习和沟通过程中不断进步,相互交流,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体会到音乐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提高初中生整体音乐学习能力和欣赏水平的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四、参加轻松的课外音乐活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校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次课外音乐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见识,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能够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音乐课堂中学习到音乐知识,受到音乐作品的熏陶,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组织学生走进剧院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现场感受音乐的魅力,增强音乐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满足学生了解和深入学习音乐作品的欲望。学生在课外音乐活动中能够随时随地与其他同学、与音乐教师甚至与音乐名家展开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在这样轻松愉悦的互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五、总结


  为了使学生“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开展互动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对音乐的想象和理解,通过音频和视频学习材料及现场音乐活动,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深切体会音乐的美好,并与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不仅能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而且可以在展示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在互动式的教学中,学生不再单纯地听老师讲和唱,被动地跟随老师的思路“走”,音乐教师也不再机械地将教学内容灌输式地灌给学生,而忽略学生学习的效果,取而代之的是,在音乐课堂中,学生与老师都是学习的主体和教授的主体,双方在共同的探讨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在不断的互动中共同努力共同进步,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和氛围中完成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初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智力的开发。


  作者:曾逸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5849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