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关于中等教育现状和对策的思考

关于中等教育现状和对策的思考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自从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议》颁发以来,教育改革一直是教育部门的热门话题。普通中等教育向职业技术教育的转轨已经出现勃勃生机,职业技术教育在整个中等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在逐年增加,许多地方已办出了成效,取得了经验。在普通中等教育的质量管理方面,随着目标管'理方案的实施,教育质量也有所提高。但是,我国普通中等教育现行的布局是否合理?由此布局而建立的教育网络的经济效率如何?长期来讨论甚少。

 

  办经济实体要讲求经济效率,同样,办教育也必须讲求经济效率。评估教育宏观布局的合理性,既要看由此布局而成的教育网络对社会产生的宏观效益的高低,同时还要看社会对此教育网络总投入的多少,二者的比率即为教育的经济效率,效率越高,则布局越趋合理。我国现行普通中等教育的布局,仍然沿袭着十年动乱时期的模式。这一模式一个最突出特征是布局的高度分散性和因高度分散而导致的低效率。所谓分散性,是指教育网络覆盖面宽,教育网点多而规模小。这种分散性模式形成于十年动乱的初期,对当时的经济发展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增长依赖于科学和教育的进步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已成为全社会对教育部门的共同呼声。面对这一新局面和新要求,我国普通中等教育的现行布局已日益显示出它的落后性和不适应性。

 

  1.高投人、低产出,不符合效率法则

 

  我国现在的乡,不论大小,都有一所初级中学。大的乡中学不过9个教学班,400余人;小的乡中学和一些厂、矿中学只有3个教学班,不足百人。由于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学和厂、矿中学每年毕业学生的合格率不到30%。城镇中学的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虽然优于农村中学,但毕业学生的合格率也不到60%,而且中途辍学现象日趋严重,平均每个县每年流失学生数以千计。然而,为使这一低质量教育网络正常运转,每年所耗经费竟占县级财政支出的30%以上。再加上县、区、乡三级政府组织的教育集资,其总投入之多,业已达到国民经济的最大承受能力。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是经济效率原则所不容许的。

 

  2.僧多粥少,教工队伍不稳

 

  我国目前对普通中等教育的总投入虽已达到国民经济承受能力的最大限度,但是,由于普通中等教育网点高度分散,形成了一支宠大的教工队伍,政府每年所拨教育经费除支付教工队伍的基本工资外,所剩无几。许多地方,由于经费增长的速度赶不上教工队伍膨胀的速度,教育赤字如滚雪球,越滚越大。由于教育经费不足,教工的经济收入长期低于社会其它行业,住房、职称问题长期不能解决,甚至国家明文规定的公费医疗待遇都难以保障。难怪智商较高的青年在择业时不愿问津教育,在职的中青年教工则思跳槽和下海,暂无门路者则得过且过。这样一支军心不稳的教工队伍,怎能肩负起为四化建设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任?

 

  3.教学辛苦,苦而无功

 

  在社会大生产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与生产过程专业化相联系的。学校教育工作也不应例外。我国普通中等教育专业化程度低,是教育质量长期不能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普通中等教育工作专业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工的专业知识平均水平低。十年动乱时期,由于盲目扩大普通中等教育规模,为解决师资问题,一大批小学教师加入中学教师行列。目前农村中学教师的专业学历合格率尚不到60%,城镇中学也没有完全合格。二是课程教学专业化程度低。农村、厂矿中学规模小,但开设的课程多,由于编制所限,一个教师往往要任教23门课或教同一课程的23个年级。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和劳动技术等课程专业都是极少,在任课安排上成了副课音、体、美和劳动技术课形同虚设。由于教师的专业基本功不深,教课任务又重,没有充裕的时间对教材进行系统研究,惟有照本宣读,学生死记硬背,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考试及格率极低。

 

  4.办学条件滞后,阻碍着教育质置的提高

 

  80年代,是世界科学技术大发展、大普及的时代。作为教育手段,在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学过程已逐步被电脑所取代,教师已逐步退居课后辅导地位。我国普通中等教育的办学条件仍基本上滞留在50年代的水平。由于摊面太大,每年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财政支出仅能用于维修折损。虽然政府每年都要发动群众集资办学,但由于群众经济承受力有限,所集金额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的乡、镇一级中学,虽然有教室、课桌和宿舍,但也仅此而已,而且大多已很陈旧,危房仍然存在,师生居住十分拥挤。多数学校无礼堂、运动场等基础设施。物理、化学、生物三门课共用一个实验室,少数学校尚无实验室。实验仪器、药品缺乏,必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不能全部进行。音乐、体育器材残缺不全。没有专用的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电教室及其配套设备。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遣能力以及道德情操得不到培养,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得不到激发,教育的社会效益长期处于低下状态。

 

  改变办学条件滞后的状况实非易举。如果使现行网络中的每一个网点都达到现代化水准,势必需要更多的投入。鉴于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在今后十余年内尚不具备条件。即使实现了这个目标,由于学校规模小、设备利用率低,也不符合经济效率法则。

 

QQ截图20160229150341.png


  5.负荷过重、步履艰难

 

  我国普教战线也存在着严重超编现象。目前教工总数与在校学生总数之比为1:1〇左右。如果一个教学班按3.5名的规定编制计算,农村中学的超编率为1015%,城镇中学则高达30%以上。而且超编率仍呈上升趋势。教工队伍超编的主要原因,一是普教战线几十年来一直实行封闭式人事管理制度,进入教工队伍的新生力量逐年增加,而不适应教育工作的人员不能分流出去;二是在逐步实行教育工作专业化的过程中,因教育布局高度分散而必然产生的人员相对过剩。教工队伍严重超编,浪费了大量教育经费,降低了教育的经济效率。为支付超编队伍的工资,大的县每年要付出数百万元,小县也要数十万。这笔经费足以建一所高标准中学,如果用来改善办学条件,则足可使一个县的办学条件上一个新台阶。超编现象的存在和日趋严重,使业已滞后的我国普通中等教育发展更加缓慢。

 

  1992年的改革大潮把我国的改革开放推向了一个更新的阶段。教育行政部门简政放权,给学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由于招生权部分下放,学校和学生有了双向选择的机会和权利。每当学年伊始,一些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的学校门庭若市,仅招收议价学生一项,每年收入就达数十万元,企业赞助也纷至沓来;而一些办学条件较差、教育质量长期不高的学校门庭冷落,招生不足。这一现象说明,人民群众的教育意识已发生了质的飞跃,对子女的关注,着眼点已不在投入的多少,而在如何成才,如何提高。这一现象还充分说明,低质量学校已能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只有髙质量学校才能为社会所认同。我国普通中等教育改革已迫在眉睫。具体怎么办?笔者根据基层工作的体会愿提出以下建议。

 

  1.调整布局,建设高效率教育网络

 

  高效率教育网络必须具备以下特征。高水准。高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专科以上每亩,教育设施标准化,课程教学高度专业化,教育手段现代化,教育管理系统化。亭寧零。毕业学生合格率高,走向社会适应力强,富开'拓和创新精神,在生产和生活中能充分显示所受良好教育的优质性。无參学冬母。师资力量能充分发挥,教育设施和设4‘高,无超编和设备闲置现象。

 

  建立高效率教育网络,必须从我国现有国力出发,既要保证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贯彻落实,还要让更多的适龄青年受到高中教育,同时又要保证在教育质量方面达到规定的水平。我国现行普通中等教育网络覆盖面过宽,教育网点过多.网点规模太小,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所以,调整布局应以化分散为集中作为基本原则。一所学校20个以上教学班,34个乡合办一所初中,23个区合办一所高中比较合理。这样布局,资金能集中投入,人力、物力能充分利用,降低了无效投入,有利于教育自身的发展和教育效率的提高'

 

  2.建立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的教工队伍宏观管理机制

 

  优化教工队伍是提高教育效率的关键环节。优化教工队伍,首先必须建立起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的教工队伍宏观管理机制,以形成优化教工队伍的外部环境。我国普教战线由于长期实行封闭式人事管理制度,教工队伍不但没有得到优化,反而如一潭死水,只进不出,越积越多,几近崩溃。所以,目前必须首先解决的是出得去的问题,就是使那些不适应教育工作的人员能够愉快地脱离教工队伍。这个问题解决了,新生力量才能进得来,优秀分子才能留得住。党政机关对编外人员的出路问题采取了停薪留职,自谋职业和兴办经济实体,使之逐步与财政脱勾的对策。这一对策对解决编外教工的出路问题可以借鉴。教育行政部门应把编外人员的疏导列为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要积极支持和鼓励编外人员自谋职业,并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过渡期,使之逐步独立。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可以兴办经济实体,安排编外人员就业。这样做既可以腾出大量经费,用于发展教育,同时又可以为发展教育积累更多的资金。其次是解决留得住的问题,即要使一大批热爱教育事业并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卓越才华的优秀分子安下心来,扎根教育。这就必须彻底改变我国普教战线吃大锅饭、端铁饭碗的浑沌状况,真正建立起能者多劳,劳者多得,不劳者不得的利益分配机制。目前一些地方采取了定岗定编,大幅度提高岗位待遇的办法。大批优秀分子被推上了岗位,不适应教育工作的人员从岗位上退了下来,社会上部分优秀青年被吸引到了教育队伍的行列。

 

  3.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能动作用

 

  竞争机制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机会均等,二是待遇向优胜者重度倾斜。把竞争机制引入教育管理,可以促进学校之间的质量竞争和校内教职员工的业务竞争,从而达到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的目的。

 

  许多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对竞争机制的能动作用认识不足,对学校的管理运用竞争机制少,而行政干预多。例如,招生采取划片、论单双数和甲、乙、丙、丁录取的办法,经费分配按教工人数拨发等。这些作法既压抑了高质量学校优势的发挥,挫伤了其教育积极性,同时也给低质量学校提供了一个避风港,助长了其惰性。教育的宏观管理过程引入竞争机制,首先必须下放招生权,允许学校和学生作双向选择。这样,教育质量高的学校将会招到较多的优秀学生,学校的教学优势、设备优势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质量差的学校招生不足,便有了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经费分配,必须改变按教工人数拨发的传统做法,应与学校在校学生数、巩固率和提高率联系起来。优秀学校学生基础较好,应侧重于巩固率的考评,质量差的学校学生素质较差,应侧重于提高率的考评,并把提高率作为这类学校从教育行政部门获得教育经费和奖金的主要渠道。对提高快的学校,应予重奖。对长期不能提高教育质量的学校应追究其领导的责任。许多学校教育质量长期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学校内部管理方面缺乏竞争机制。一些学校的毕业班教学工作长期被少数把关教师所垄断。这样做法不能充分发挥竞争的能动作用,一大批青年教师得不到锻炼和培养。

 

  4建立教职员工轮修制度

 

  社会在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而教育工作者在长期教育工作中会出现知识老化、思维僵化、教学方法单一等现象。如果不经常注意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优势也会逐渐丧失。教工轮修制度是不断提高教工队伍业务素质,使之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重要途径。一所学校每年应保证有1020%的教工脱产进修,一个教育工作者每35年脱产进修一次是必要的。在这期间,进修内容包括知识更新、经验总结、问题探讨、教材研究、政冶和教育理论等项。进修期以半年至一年为宜。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办好教师进修学校,使之真正成为培养和提高教工队伍业务素质的基地。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5860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