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研究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研究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院校的无形资产,是学校发展凝聚力的核心和内驱力。但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师生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的状况,本文试图从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原因的角度,,探讨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认同感;归属感
我国民办高校自兴办以来,为社会培养出了一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对于有着丰富历史积淀的高等院校,他们能够很快做出反应,因为“大凡历史稍长一点的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永恒的风景’。构成这道‘风景’的,除了眼见为实、可以言之凿凿的校园建筑、图书设备、科研成果、名师高徒外,还有必须心领神会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精神。”[1]这些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实际上也就是那些历史悠久大学所特有的文化,凭着这些丰文化积淀,他们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不良现象能很快做出反应,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然而,由于民办高校历史较短,在文化建设中存在先天畸形后天营养不良的现象,导致他们反应迟缓,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其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同时也影响了民办高校师生对于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形成和增强。 
  一、高校校园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内涵和意义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以高校全体师生特有的价值观,思考方式,人生目标等为主导,集高校形式多样的活动和工作为表现形式。[2]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大学生活方式的总和;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在大学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3]
  一般情况下,高校师生对本校的校园文化应该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从心理和思想上能够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保持一致,在行为上能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强烈的认同感能够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力量之源,有了它校园文化建设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归属感是指个人自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在高校当中,师生是学校生活正常开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他们与学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归属感会促使师生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积极解决出现的问题,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现状与分析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自己对大学理念的理解,以及为实现这个理念的一贯做法而形成的大学成员自愿遵循的共同规范。[4]这种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支柱和核心,由于这种精神的缺乏,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他们往往缺乏明显的特色,导致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很难找到着力点和落脚点, 也使得民办高校自上而下不能形成对本校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民办高校管理者的校园文化建设意识不强。
  民办高校的性质决定了办学者在办学过程中不可能放弃对利润的追逐。他们往往更多的关注专业的设置和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因为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就业。而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方面,则不以为然或者是在不经意中将其忽略掉,这些思想表现在文化建设方面就是校园文化的建设意识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
  第二,民办高校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淡薄。
  主要表现为,在心理认同上,不愿主动接纳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方针和政策;在思想上不能与学校的主流思想有效结合, 不认同也不接纳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工作;这些不认同导致了他们对校园文化建设行为上的不认同, 使得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动力不足,这样校园文化建设也就只能流于形式了。
  而民办高校师生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普遍缺乏归属感。主要是因为许多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对师生缺乏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导致很多老师认为无论他们如何努力,学校都会像企业对待职工那样对待自己,无法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也无法体会到身为人民教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也就无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在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也有着与老师类似的看法,他们很少会把自己与学校看做一个整体,认为与学校之间就是普通的消费者与服务者之间的关系,交纳学费只是为了学习知识,其他的事情都是学校的事情而跟自身无关。
  三、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对策与思考
  针对以上现象,要解决问题,增强民办高校师生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增强校园文化特色。办学者应从思想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寻求特色,有针对性的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彰显本校特色,同时加大对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高校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硬件文化如景观文化、建筑文化、标志文化等,也包括软件文化如思想观念、道德追求、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就包括对这些方面的认同和评价。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原动力充足。由于有了思想和行为的高度认同,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师生也就能够形成对校园文化的归属感。
  第二,规范校园管理,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学校领导定期到广大教师中间走访,关心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对他们在工作和生活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提高教师待遇;还可以就学校发展规划征集教师意见;同时让老师了解学校的现实状况及发展计划,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等。以上这些行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主人翁地位。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对校园建设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就会积极主动地参加。
  第三,对学生加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引导和教育。在大学生入学以后就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认识到学校办学的原则是培育人才而非为了利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现实状况,如学费的安排与使用方向,人才培养计划等等。通过以上努力,学生就会感觉到自己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了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四,开展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学校可以加大投入,对教师加大培训力度,鼓励科 研,开展教学互评活动,对不称职的教师及时调岗等,这样可以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同时也能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主要包括参观、访问等。同时发展校园网络,兴办学校网络论坛。可以尝试让部分学生担任校园网的管理员,特别是校园文化建设板块。定期举办校园活动,如校园歌手大赛、舞蹈大赛、戏曲大赛等,在丰富师生业余生活的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以上这些活动,学生也可以亲身感受到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在陶冶情操,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民办高校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结束语
  总之,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增强需要民办高校自上而下共同努力,它需要所有的参与者共同长期的努力和探索。仍需指出的是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任务从整体来看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今后仍需坚持不懈以提高各个民办高校的综合实力,从各个方面加强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为增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为安徽省高校思政处思政研究会专项课题,课题名称:关于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平原.中国大学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86
[2]郑建敏浅谈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文化论坛,2011,02
[3]潘懋元. 高等教育学[M].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297,298-299
[4]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98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5864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