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教学反思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及行为进行思考,通过思考、分析、对比等,获得教学结果,从而逐步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要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逐渐获得教学经验,并积累教学手段和技巧,但是,对于这些经验不进行分析反思就会造成教学理念陈旧不变,久而久之,积累出的这些教学经验和技巧就会逐渐消失在旧的教学理念之中,当然最终的结果是教学水平停滞不前,甚至跟不上时代的进步而落伍。教学理念是现在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是教学的根本。一名教师的教学理念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其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教育界已经将教学理念看成教育者是否成熟的标准。通常来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为学生带来很多知识,但是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多年积累的经验无法反思应用,那么他对工作的投入程度将会和学生受到的伤害成正比。所以,教学反思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经验、改善观念的重要方法,教学反思是全方位的,不单单指教学行为以及习惯的改变,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这样才能保证杜绝不良习惯。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知识的灵活拥有和改善,它从根本上反对传统古板的教师培训方式。传统教师培训模式中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只能作为基础,教学反思批判对教师学历的要求。教学反思强调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情景知识,它需要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才能得到。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就是对教学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及时反思,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1.记成功之举。将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之处记录下来,比如课前设计的教学任务在课程上获得学生的积极响应,得以顺利圆满完成;在课堂教学中总会遇到突发事件或临时变故,处理得当甚至处理完美的措施;教育基础理论的运用心得;教学方法及技巧的成功运用及革新等,这些都要详细记录并之后反思改进,以备以后课堂使用。
2.记“败笔”之处。教学和做其他事情一样,有成功也有失败,在课堂中成功的方法和例子课后要自己记录并反思改善,同样,失败之处也需要记录,并对它们进行回顾反思,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之以后不会在出现。
3.记教学机智。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一些不常规的教学技巧可能会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而瞬间产生灵感,在师生的课堂交流和思维交流过程中,这些“智慧的火花”是非规律或非常规出现的,并且可能会转瞬即逝,所有要及时记录并反思,避免这些好的技巧随之消失。
4.记学生见解。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学习的过程,有很多时候,学生会在课堂的交流中突然产生“创新的火花”,毕竟学生是处在学习的主导地位,他们更懂得如果学习才会更具有效率。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诉求与创新智慧,及时记录学生提出的独到见解和有效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将学生的好思路加以推广使用,可丰富教学手段。
5.记再教设计。阶段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要及时记录并反思课堂教学的得失,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得失点,是否有闪光点和创新点,有哪些地方是以往教学中没有使用或出现过的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等,这些都是需要在课后及时整理思考的问题。仔细思考并记录这些问题,及时写出教学设计和报告,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
1.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2.详细描述。教师通过彼此间对教学过程观摩及分析探讨后,详细描述下观摩对象的教学有缺点儿,从中总结自己需改进或借鉴的地方。
3.实际讨论。通过不同学校教师间课堂教学的相互观摩,共同讨论课堂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相互分享。
4.行动研究。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同于研究者由于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四、教学反思中教师的自我重新构建
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是教师教学方法的自我重建,通过教学反思可有效实现自我知识结构的重建,构建自己对不同事物和观点的理解,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从而实现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客观认识与评价,进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真正地做到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估。不仅如此,教学反思在提高教师自身认知的同时,还能让教师更好的理解学生,融入学生群体,实现师生间真正的教学、生活互动。教师的主动建构过程中,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是相辅相成,处于同等重要地位。只有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成功地建构自己。
上一篇:对工会女工工作创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