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一、“三自一互动”的教育模式的含义
所谓“三自一互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预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能够积极交流,课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自我理解,自我创新的目标。下面详细地介绍自主预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以及一互动。
(一)自主学习
在本次化学教学的尝试中,我们积极鼓动学生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网络,书本,报告等)对要讲解的课程进行预习并且完成纸质的预习成果(预习笔记)。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在课堂不再盲目听取,并且减少了学生课后复习的量。
(二)自主探究
在试验初期,我们将基于学生预习的内容(预习笔记)展开课题的讨论。根据学生的“学习期待”,我们设计了如下流程:首先,抽看预习成果(包括问题提问,成果展示等);其次全班进行讨论互答(学生回答学生的问题,老师回答学生的问题);然后教师进行重点归纳与补充;最后立体分析解答(由学生完成老师修改或学生互改来发现并解决问题)
二、“三自一互动”的教育模式的实施
(一)实施准备
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他们树立好“互相学习,共享智慧”的观念,教师要积极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二)实施步骤
具体的实施主要分四个步骤(以“物质的量”为例):
第一步,课前鼓励引导学生预习,鼓励自学。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学会查找资料,请教他人,利用多为关系网搜集相关信息。(查找资料了解摩尔的含义,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第二步,师生共同研讨,根据围绕学生的预习问题,师生展开积极地讨论与分析。例如:1gH2与12gO2混合反应。
求:①哪种气体过量,过量多少?②生成多少水?
解答过程:2H2+O2=2H2 O
4 32
1g 12g
1g/12g<4/32
O2过量,按H2的量计算,设反应的O2的质量为x,生成的H2O质量为y
x=8g
剩余O2为12g-8g=4g
y=9g
为什么4gH2与32gO2恰好反应?
揭示隐藏的矛盾:在2H2+O2=2H2O反应中,当我们从微观解释其反应原理时,说每2个H2和1个O2反应生成2个H2O,但在实际应用计算时却按H2 、O2、H2O的4:32:36的质量比计算。
[讨论、总结]:
H2、O2质量之比为2:32
H2、O2分子质量之比为2:32
又因为恰好反应时H2、O2分子数之比为2:1,所以反应中H2、O2的质量之比为4:32
第三步,创建学习环境,利用多媒体资源看实验,实验仪器现场做实验等尽量使得课堂活跃有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利用实验做关于物质的量的反应,引入相关的概念。)
第四步,选择互动学习交流的时机,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能够积极地进行沟通讨论,而且在课后,老师或学生可以组织一些学术讨论交流会,也可以用实验展示出来。
三、传统教育模式与“三自一互动”的教育模式的对比
(一)传统教育模式的问题与弊端
传统的教育模式能够教授更多的知识给学生,但是这种做法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造,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状态。由于传统教育的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课堂可以利用的资源相对匮乏,另外一点,教师很难掌控各个学生的兴趣点,即课堂节奏。
(二)“三自一互动” 教育模式的优势
“三自一互动”的教育模式能够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以便以后更好,更快捷地获取知识。尤其是想化学这样的偏理科的课程自主学习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动手做实验的能力。
三、成效分析
在本次的教育模式的尝试中,我们将课堂教育与实际操作结合到一起,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理解知识,打破以前学习的瓶颈。
在本次的尝试中,主要有四点成效:
第一点, 学生掌握了利用多维关系查阅资料等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并能灵活地运用掌握的知识,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第二点, 学生学会了主动提出问题,学会了质疑问题。
第三点, 学生能够与老师,学生积极地交流,讨论。
第四点, 学生拥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实际操作化学实验,分析化学试验的结果等。
结论
“三自一互动”的教育方法是为了让学生变得更加主动,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得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使得学生不再总是被老师,被家长“逼”着学习,而是自己主动地去探究知识的世界,在发展中求创造。我们的尝试也证明,走“三自一互动”这条道路是对的,也许它还需要进一步地改善,但它能帮助学生“渔”而非“鱼”,掌握知识,掌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