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一、历史课堂结构必须改革
课堂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活动是否能够安排合理和全面发展,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是否能在课堂内解决。
众所周知,由于“应试教育”的模式,把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变成教师的单轨列车。因此,为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取缔满堂灌或教师一包到底的教学模式。我们要留给学生课堂消化和独立发展的空间,一般的知识应由学生自学,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上,引导学生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这样有利于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堂内培养学生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自我发展和实现完美的个性,从多方面提高素质,从历史中找到现实的轨迹。
二、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长期的“书本教育”和“应试教育”,使学生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于自己的思考,甚至是代替自己的思考。试想一下,如此下去,我们对于历史的研究还能进步多少呢?何谈“读史使人明智”呢?更不用说“以史为鉴”了。否则,将来有一天,历史必将失去它的作用,成为新时代的“八股”。怎么办呢?要改变现状,那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人的创新能力来说,有两种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种是他能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知识,另一种就是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那么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们知道,一切创新都源于问题的发现,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担负起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者,要善于逆向思维提问题。如,讲到二战时可提问:“你认为德国纳粹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认为一定需要原子弹来结束战争呢?”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又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创造性思维模式,而不再是充当历史的资料袋。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必须重新构建符合历史学科特点的素质教育模式,塑造学生的积极创造人格与人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是中学历史教育和科研事业迅速发展,以适应现实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必然途径。
三、必须让历史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
一个国家闭关锁国则落后,落后则挨打。那么封闭的历史课堂带来的是什么样的后果呢?如果不改变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想历史课必将走向僵化和死亡,这不是危言耸听,当前历史课中学生普遍厌倦学习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必须让历史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
要想使历史教学走向开放,首先,教师要有开放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钻研教材,博览群书,而且要时时刻刻紧跟时代的节拍,多看书,因为书是一种文化载体,它承载的是智慧和思想。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哺育心灵的母乳,是启迪智慧的钥匙。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知识对我们很重要,对于学生更为重要。而知识的获得最快捷的方式是读书,自主学习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培养他们获得独立、主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良好的自学方法。多看电视,多思考,开阔视野,为开放的历史教学打下基础。
其次,必须适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推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加强学生和外界的信息交流。如,在讲课时引导学生针对书上的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诱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有序的积极辩论使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达到人所不能的境界。从而优化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维的开阔,有效调动学生的潜能,使之成为一个百家争鸣的策源地,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当然开放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在教师宏观调控下的有度和有序的开放。
总之,历史学科的功能就是以历史规律引导现实社会的发展,最终进入人类完全把握历史、自由生活的理想社会。要实现这个教育目标,历史教育工作者就必须积极探索,从而更好地解决现实思想疑问,推动人类社会健康地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第一初级中学)
下一篇:政治交互性教学的内涵和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