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非常重要。本学期,我们开展了面向学生的“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在问题意识的形成上有以下几个问题。 1.不想问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结论性的注入式教学,让学生只需要接受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思考,久而久之也就懒于思考了。如,对于三角形面积,学生基本知道是底与高的积的一半。但如果已知底的长度,高比底的两倍还多2,求三角形的面积,有部分学生就觉得无从下手了,却又不想问,最后见到此类问题就头大。以后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也就越学越糟糕了。 2.不敢问 从学生心理角度分析,他们普遍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许多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而被教师看轻或被同学取笑,或者有的人曾提过问题,但因为表达不清而闹过尴尬,从此就少开“尊口”了。 3.不善问 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再加上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一怕影响自己的权威,二怕打乱教学程序,以致课堂结构不完整,平时对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够,大多数的教与学均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只有接受再接受,所以学生几乎无疑可问,更不用说提什么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了。学生没有什么问题可问,一部分学生甚至根本不知道该如何问,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随之拉大了。 这些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如何唤醒和挽救学生正在失去的问题意识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呢?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有意地渗透问题意识,以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在知识的“来龙”上提问 如果某个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或派生出来的,或者与旧知识相关但学生又搞不清,那就在此提问。如学习矩形时,就可提出“矩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等问题。 2.在知识的“为什么”上提问 如果对某个问题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存在疑问,可就此提问。例如:某一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某一应用题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列式的依据是什么?有没有别的解法或更好的解法? 3.在知识的“归纳或分类”上提问 如果对知识不会归纳整理,弄不清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而把知识看成一盘散沙似的孤立个体,可就此提问。如学习分式时对公因式、最简公分母、约分、通分、最简分式等概念分不清,可以通过提问理清概念。 4.在知识的“去脉”上提问 如果学习了某个知识以后,却不了解它的作用,也可以就此提问,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有创见地问。如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时,不知道它的作用,可以提出为什么要学它,是否跟化简分式及分式的计算有关?再如,学习三角形稳定性、四边形不稳定的特性时,可以提出为什么它们具有这种特性?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所知道例子有哪些? 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1)任务驱动法。课前教师布置复习旧课、预习新课的任务,让这些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些作业相对比较容易,问题显而易见,无非是概念、公式、定理、推理等。 (2)新旧知识比较法。在中学数学知识中,有不少章节之间的内容、结构系统都可以进行类比教学。例如:由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判定、性质及学习研究的方法,类比三角形相似的内容;由分数运算类比分式运算;由一元一次方程类比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学。 (3)合作学习讨论法。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同学间合作交流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群策群力,互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解决一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我把全班学生分成3人一组,其中1人为组长,共15个学习小组,每教完一节知识,就让大家以学习小组的形式针对课堂内容提问,这些问题有些显得稚嫩,有些却颇有深度。学生们或讨论交流,或翻阅笔记,或请教老师,最终都获得满意的答案。这么做,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来源,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共同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更有利于教师主动查漏补缺。学生既深化了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又让自己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4)制作“问题本”法。让学生在预习或自学中设立“问题本”,记录自己难以理解、学懂的知识,提出疑问并先树立自己的观点,然后在课堂上与教师的讲解进行对比。问题本和错题集结合,作为将来复习的依据,可快速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运用评价机制,使学生善问。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这些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敢问、善问的内在动力。 (1)期望激励。我们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以满腔的热情关心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对每一位学生的期望。我们时常走下讲台倾听学生们的讨论,并与他们进行交谈,以“你能够……”,“我相信你们……”的语气表达对学生的期望,学生受到极大鼓舞,学好数学的信心也会随之大增。 (2)表扬激励。教学中,我们注意多表扬,少批评。口头表扬时我们尽量运用诸如“问得好”,“了不起”,“真聪明”等赏识性语言。同时我们还采取奖章的形式表扬那些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或敢于向别人挑战的学生。 (3)成功激励。我们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不断激发学生提问的激情。比如,我们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比赛,有小组竞赛,比一比哪组学生提问最大胆,提的次数最多,哪组提的问题有价值,进步快。 通过努力,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变化,提出的问题能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独特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呈现多样性,课堂质疑问难的触角延伸到课外。几乎每一节课学生都会提几个问题考考老师,或问问书本,或上网查找答案,真是“满园春色关不住”。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58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