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1-0032-03
2012年高考后,人们又像往年一样对高考语文试题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作为一名高三语文老师,当然关注高考,但在此并不想对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发表什么评论,只想对试题所体现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方向进行思考,反思我们高中语文总复习的课堂教学改革,使之更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更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及发展方向,更适合时代发展要求。
高考后,许多考生在谈对2012年语文试题的感受时说:“不难,就是别扭,做时没准,做完没底。”老师们则总结说“一看不难、一做不对、一改必错”。这让我想起了钱钟书《围城》中的一句话:“看学生作文就像洗脏衣服,过几天来一批,该哪儿脏还哪儿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想这和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贴近生活有关。因为2012年是河北省使用新课标卷的第二年,试题题型和去年保持一致,学生们经过一年的训练,题型稳定让他们感觉不难,再加上2012年试题从文本阅读到语言文字运用,所选语料没有生僻词语,都是常用字词、语句,涉及的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病句也是学生作文中常见的,题型大多也是学生经常练的,所以一看题目感觉不难。但是,由于考题选择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知识点进行考察,陷阱比较多,模糊性强。如果考生平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不做生活的有心人,对身边发生的事件熟视无睹,对常见的语言现象不求甚解,知识掌握欠精确,那么,对第13、14题这类的试题,就感到似曾相识,但又无从着手,再加上高考的环境特殊,使得不少考生受不良心理因素影响,出错几率就比较大。我认为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考的就是学生的文化底蕴、语文素养,这正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最高要求。学生只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语文素养,才能适应高考,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这对高中语文总复习教学提出了新课题。如何利用好语文教材,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在高中最后一年,以什么为抓手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复习效率?我认为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一、直面现实,分析现状,找出症结
2012年高考后,曾听一位同事无限感慨地说:“高考这样考,叫我们语文老师怎么讲啊?越讲,学生越不会,唉,不会讲了!”这句话让我深思了好几天,我觉得一个“讲”字暴露出了我们语文教学存在的致命弊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以讲(教师讲解文本)代读(学生的阅读实践)、以听(学生听讲和记笔记)代读现象严重。在阅读教学中,即使注意启发学生思考的老师,也只是在知识层面“诱导”学生与老师达成共识。既没有教给学生解读文本(从语言材料中提取信息)的方法,也没有指导学生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训练。课堂上老师用得最多的是嘴巴,学生用得最多的是耳朵,师生都很少用眼睛。老师们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只顾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倒”给他们,片面地认为只要我“讲”完了就完成任务了,而很少关注学生掌握的情况,更舍不得把课堂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觉得那样太浪费时间,不如自己给他们“讲讲”省劲。还有个别老师觉得学生活动,半天说不到点上,也没有足够的耐心给予指导,从而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扼杀在了萌芽中,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另外,学生要复习的科目多、任务重,加上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有些同学戏称“语文不学也会,越学越不会,”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学习效果立杆见影,急功近利的学生也就舍不得把宝贵时间应用到文本阅读上了,更不要说课外阅读了。这样学生语文能力差就不足为奇了。
这使我想起了1978年吕叔湘老先生的尖锐批评:“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十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94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时隔三十多年,虽有无数优秀语文老师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是语文教学的现状仍不能令人满意。而在语文教学的诸多内容中,现代文阅读教学可谓是耗时最多而收效甚微的一个。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学了那么多课文,最终却很少有人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具备独立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这使得历届高考中现代文阅读失分最多,现代文阅读成了语文学习的“老大难”,老师平时讲的方法技巧,一到考试时就扔到了爪畦国,还是跟着感觉走,令师生都感到头疼。对此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失败,不能不令每一个有责任、有担当语文教师的深思。
为什么那么多语文老师费力不讨好,劳而无功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我们作为普通老师,不便品评其他,只想就我们本身略作分析。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是教师缺乏理论学习,教学观念陈旧。老师们平时教学任务繁重,整天忙于日常的教学工作,无暇及时进行理论充电,高屋建瓴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不能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影响了教学效果。二是教法“散装零售”,机械重复,使学生难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教与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显然严重违背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为迁移而教的有效教学原则,不能实现能力迁移,提高不了语文学习能力。三是学习方式陈旧。学生的学习方式仍然以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未能及时实现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自主、主动、合作、体验转变,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习没有兴趣,仅为功利的目的,依靠意志品质强迫自己学习,品尝不到学习的乐趣,学习效率低下。
二、更新理念,实现“教育场”的转变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文化底蕴、语文素养,决不是老师讲出来的,也不是题海战术练出来的,仅靠课本上的几篇文章和课堂40多分钟的分析也是远远不够的。那该怎么办呢?
首先,教师要加强学习,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时俱进。同时要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通过学习认清当前的教育形势,明确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认识自己的教育活动对学生终身学习的影响,以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为己任,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勇敢地向传统教育观念挑战,自觉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探索培养适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的全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决非易事,因为作为老师,尤其是中老年老师,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已根深蒂固,多年的教学实践已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和习惯风格,积习难移。尽管如此,时代要求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我们别无选择,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千方百计改变自己,才能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其次,我们还要更新学生的观念。因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都必须通过他们得以实现,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做以下几项工作:1.分析形势,提高认识。给学生们分析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江泽民语)培养高素质人才是许多国家增强综合国力的共同选择。而作为学校教育,我们应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打牢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促进学生学会生存。否则,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而被历史淘汰,借此让学生们认识到改变学习方式对他们成长的重大意义。2.运用教育家叶圣陶的教育名言:“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育学生,让他们认识到,“不复需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以激发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内驱力。3.运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尊重其主体地位;学习者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强调学习者的自我指导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重视情感、动机、价值观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让学生理解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符合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要求,符合现代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好胜心和自我表现需要的心理特征。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就一定会取得成功,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学习成功者的范例,用他们的成功经验,启发、激励学生。以上措施,使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实现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到自主、主动、合作、体验转变,对自身成长的重大意义,从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配合老师,实现“教育场”由“讲授场”向“学习场”的转变。
为了实现“教育场”的根本转变,营造良好高中语文的“学习场”,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先导后学,运用范例,使学生认识各类文体的一般特点,努力把握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会学语文,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才不至于无从着手。这要求教师必须熟悉学生们以前所学过的所有文章,了解他们以前的知识体系,使我们的指导有的放矢,游刃有余。指导学生及时复习以前所学过的各类文体一般知识,实现知识互动,能力迁移。同时组织学生及时归纳整理,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2.根据语文学科的工具特点,按照叶圣陶老先生“如能令学生于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习,不徒坐听教师之讲说,即为改进教学之道”的指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能说的,老师绝对不说,坚决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老师绝对不做,坚决让学生做”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则充分发挥其“疏导”作用,组织、指导、督促学生自行解决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决不越俎代庖。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只做他们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督促者。
三、丰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构建高效课堂,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心理学家测定:人在平静状态下脑中表象数目不足情感状态时的百分之十。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高中总复习时,不仅要注意利用各种渠道,从各个角度千方百计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要像悉心照顾婴儿一样,注意呵护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多鼓励、多指点、多挖掘,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不让任何一个思想火花熄灭。在组织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合作、探究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始终让学生处于情感状态下,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提高学习效率。我们深信这种做法能够创造奇迹。经过前两年的有意训练,现在我的课堂上99%的同学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民主化。绝大多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大有提高,养成了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探究习惯,基本上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已经由过去的接受式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体验、探究学习,实现了“教育场”的根本转变。
高中语文总复习知识容量大,练习量也大,有些老师认为就没法课改了,其实不然。高中语文总复习教学中容易形成审美疲劳,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我们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文言文知识竞赛、疑难杂症诊所、小小百家讲坛、作文论坛等来丰富课堂,注入活力;专题复习要以“先导后学、以学定教、链接高考”的基本模式,根据学情定教法,以“预习反馈——对群学——展示——质疑、解惑——小结——检测”为课堂的基本流程,一句话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动起来,课堂才能高效。深信坚持课改,会有好的效果。
四、日积月累,滴水穿石,实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在众多的语文教育思想中,张孝纯老先生的大语文思想,始终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我坚信要想加厚学生们的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必须营造大语文课堂,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道路。
为此,我采取以下教学措施:开展“一日三词”、“一周两文”、“一周一诗”活动,以求滴水穿石,铁杵成针。所有活动都由学生自己组织完
成,具体做法是:1.利用值日生进行“一日三词”活动,当天的值日生负责积累三个熟语,介绍给大家,并于第二天负责检查同学们的识记情况。2.利用学习小组开展“一周两文”活动,每周由一个小组负责寻找两篇美文,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朗诵给全班同学,轮流进行,最后进行评比,奖优罚劣。3.把开展“一周一诗”积累活动也承包给每个学习小组,举办“小小百家讲坛”活动,由小组长负责,每周由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首古典诗词,于周六组织大家背诵。所有这些都纳入课堂评估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这些活动,既不会占用学生多长时间而增加他们的额外负担,又扩大他们的阅读面和知识面,还能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受到学生们欢迎,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以上是我对于构建高中语文总复习高效课堂进行的一些思考,虽肤浅鄙陋,但我深信只要用心去做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加厚学生们的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更新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走出一条有自己风格的语文教改之路,为语文教改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下一篇:浅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