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1-0035-02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既要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又要重视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倡导教师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为出发点,通过鼓励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成为积极学习语言态度的驱动力,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新课标为导向,剖析问题所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归根结底就是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由单一获取信息的过程转向信息加工的能力。有这样一节阅读课教学,其教学流程是:
Step 1:教师先教新单词;
Step 2:教师请几位学生读课文,听一遍课文录音:
Step 3:教师逐词逐句讲解,特别是词汇、短语用法;
Step 4:学生再读一遍课文,然后总结所学知识。
这节课思路清晰,但教学方法不“活”。整节课以教师为主,重点串讲了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点,包括词、句以及语法。学生成了“听众”,只接收信息。而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自主性阅读,没有进行有效指导,没有给学生参与训练的机会。这种教学方法是不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
二、以合作学习为方法,注重情感目标
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干事雅阁得洛尔在提到教育时,提出了教育的四大功能,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通过合作学习,才能不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与别人进行交谈的能力。《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中,可以建立信息差(info-ration gap),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或者可以利用Pairwork和Groupwork的形式,缩小信息差,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合作。教师应该营造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设置恰当的情境,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去说。
以《Elias’s story》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采访任务:记者要采访Elias,采访内容可以包括以下问题:
did you first meet Mandela?
you tell me more about how he helped you?
d0 you like his idea of peaceful fighting?
同桌二人分别扮演记者和Elias,展开讨论和交流,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全文内容。当然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在课前针对学生预习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合作学习,也可以在课堂中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总之,课堂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发展和交际的平台。
三、以巧问精问为策略。增强主体地位
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教师设计问题要有科学性。问题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握好难度,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吸引到问题所隐含的本质内容上来。比如《Aniz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这一阅读课,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may happenbefore all earthquake?”学生一下子被吸引到地震这一话题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分享成果,增强他们的主体地位。
又如,这篇阅读文章中最后一句话:“Slowly the city be-gan to breathe again”教师可抓住“breathe”一词,设计问题:What does word“breathe”refer to?学生马上展开积极思维,结合课文内容,归纳出“breathe”一词潜在的意思,即“The cicy will not die,she can recover from the pain”。这一问题的设计不仅使学生拓宽了对课文主题的领悟,而且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唐山人民勇敢面对自然灾害,积极进行灾后重建的精神。教师要努力挖掘新教材中内在的因素,以透明、适度的提问,增强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的意识。
四、以教学环节为载体,培养探究能力
大多数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会借助于汉语思维,把看到的文字信息转译成中文,这说明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进步,只是被动地接受一些信息。避免这种思维方式除了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之外,教师的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加强指导性训练。
(一)读前活动
学生对所阅读材料、话题的熟悉程度是决定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材料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在读前提供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以Canada——“The TrueNorth”为例。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内涵丰富。在读课文之前,借助于地图,交流一下学生所了解的加拿大,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Canada?What can you do there?
在这一环节中,预测课文内容也是很重要的阅读技巧,不论预测是否正确,都能有效地为学生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读中活动
这一活动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有所提高,关键在于把信息接收过程转变为信息加工过程,使他们的探究创新意识逐步提高。
1.把握文章主旨。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所在,教师应指导学生快速浏览文章,以自然段为切入点,以自然段的段意为基础要素。有些主题句简洁,概括性很强,就在该自然段中,但有些段落需要根据内容进行总结。每一自然段的大意弄懂之后,文童的主旨就不难概括了。
2.捕捉文中细节。掌握了文章主旨之后,需进行细细品味,好比扫描仪,细化到每个单词上,也就是掌握关键词(实词)。著名语言学家David Wilkins说:“没有语法几乎不能交流思想,没有词汇根本不能交流思想。”(“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veyed,with
out vocabularynothing can be conveyed”)由此可见,英语学习过程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掌握理解词汇的意思可运用上下文线索猜测,也可以运用构词法猜度。词根、前缀、后缀以及合成词等都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含义。例如学生学过了“develop”,就不难理解“development”一词了。
词汇这一障碍扫清之后,文章中的细节教师通过who,where,when,what,why等疑问句的提问让学生进行把握。也可根据作者运用的写作顺序,如时间,空间顺序等;ROW,most,important等表示先陈述次要的内容,再陈述重要信息内容的词,都可以帮助学生弄清文章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新教材编排上,每篇阅读材料后都设计了不同类型的题目,如设计问题、排序、判断正误、填表和画图等练习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细节,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阅读记叙文,应指导学生注意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和结果:阅读人物传记时,应指导学生抓住人物、时间、地点和成就等;阅读戏剧则指导学生把握人物、背景、过程、高潮和结果。《A pioneer for all people》一课,教材练习中设计让学生归纳袁隆平的个人信息。我们也可以段落与段意的匹配帮助学生把握文章脉络。如:
(三)读后活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所学知识点转化为技能,读后活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以《Elias’story》为例,文章记叙了Elias对NelsonMandela的印象,教师可以设计活动让学生对所述人物作出评价,以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What kind of person d0 you think Nelson Mandela is?why?What do you learn about Nelson Mandela from Elias’story?
当然读后活动的设计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文章的体裁设计。如根据关键词复述课文内容,讨论关键问题或者补充主要信息等。
总之,教师在英语阅读课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渗透新课程理念,授之以法,重视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进行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要拓宽阅读内容视角,多渠道、多视角地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灵活运用教材实现学生阅读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驾驭英语语言的综合能力。
上一篇:七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高中名著阅读教学的问题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