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中必考的一类题型,但是它剟不容易得分的题。我们知道做诗歌鉴赏题离不开意象,意象是作者选取的用以寄托情感的物。意象分好多种,有景观类、植物类、动物类等等。而景观类最常见的当属“月”。从《诗经》的《陈风·月出》开始,“月”便在中国文学上空升起,一直伴随着中国文学的不断发展变化,从古到今也不曾落下。“月”引发人类无数的遐想。
有人说:“文学的世界代表着一个文化的理想世界,中国文学传统是抒情的传统,透视了艺术和生命的境界。抒情是对大自然的挥洒,对社会的宣泄,对人间爱情的关注,对历史流程的感怀,对无限时空的悸动,同时还抒写了幻想和神话的世界,超脱凡尘,时入神秘的境界。”同时面对一轮明月,抒发的情怀会因人、因地、因时而不同。以下就以我们学过的有关“月”的诗词为例,在抒情方面分析“月”意象丰富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一、寄托孤寂悲凉的感情
首先是送别之作中的“月”。亲朋好友离别时那份悲凉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是件痛苦的事情。而古人远行一般是在黎明前,此时月已经西斜,所以分别也就常与拂晓联系在一起。如宋代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凄迷的“月”望着依依不舍的人们,似乎也被感动了,带着几分感伤。
其次是相思之作中的“月”。在人们意识当中,月宫是个清冷的所在,连月光也是清冷的,这就使人们看到月亮时候感到孤寂和悲凉,往往引起思乡、思人的感情。思乡,是离家在外的游子们常有的感情,“月”作为触发思乡情怀的一种意象而被大量使用。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中两有“明月”突出了它与“思故乡”之间的联系。杜甫的名句“月是故乡明”从科学角度看是违背自然规律的,然而却符合艺术的真实。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的主观感受:故乡的明月在人们脑海中留下的印象最深。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也表现了相思之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诗人无法入睡,只因“海上生明月”。
二、抒发月移时迁,人生如梦的感叹
月亮亘古未变,可以作为永恒宇宙的象征,作为人事变迁的历史见证,所以常被当会引发思古之幽情的一种媒介,用以寄托沧桑之感,抒发人生如梦人之叹。
首先是忆旧、访旧之作中的“月”。“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月还是那轮月,风景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
其次是怀古之作中的“月”。“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明月成了历史的见证人。南唐后主李煜身陷囹圄、远离故国后,常借“月”宣泄刻骨铭心的离愁别绪,表达留恋故国山河的拳拳之情。“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些词作中的“月”,无不染上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李煜借“月”意象传达的是自古难全的人世间最为沉痛的遗憾——亡国之恨。这些“月”是历史变迁的见证,带着浓厚的历史色彩,无限哀婉。
三、表现作者的澄澈心境和高洁情怀
山村的夜晚,四周一片黑暗宁静,天上的明月便格外引人注目。如宋代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其实古代诗词赞美乡村生活,并非为描写景物而描写景物,而是将隐逸情趣寄寓其中,表达他们对官场的厌恶,希望过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月”在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笔下,十分经典地表现了隐居者的澄澈心境和高洁情怀。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全诗以松间明月为枢纽,勾勒出一幅优美的图画。格外静谧的山中月夜,很好地衬托了“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隐逸情趣,表现了作者厌恶尘世官场纠纷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四、反映作者的旷达境界
古代战乱频繁,即使没有战乱,也是封建专制,很多诗词作者的命运是坎坷的,这就需要以广阔的胸怀去笑对不公的命运。李白才华盖世,但始终不得志,只好用狂歌来抒发内心的愤懑不平,月亮成为作者的知音。如《月下独酌》:“花间来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发端,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结束,体现了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主义精神,反映了作者对尘世的超脱,对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五、表达作者的美好祝愿
欧阳修在《生查子》中为主人公安排了一个美妙的环境:“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因为月亮是明亮的,所以可以代表纯洁的爱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虽然是苏轼怀念弟弟的,但它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共勉,也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祝愿。花间赏月与饮酒赋诗一样,对古代骚人墨客来说是同等分量的雅事。月亮造就一个纯净的世界,一个美妙的世界,一个宁静深远的世界。正因为环境的相宜、情绪的相同,才把月亮和相思柔情紧密联系在一起。
总之,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是一个模糊的意象群,其吸附、融会了诸多情感,具有抹不掉的规定性,但同时这些意象在不断重复呈现中又一次次变成了新象征,在深沉的历史感背后展示着广阔的文化内涵。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实验中学)
上一篇:初中英语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