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高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实验的效果

高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实验的效果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一、批判性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批判性思维,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思辨能力,是指人们在面对相关信息时,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对信息的正确性等特性进行批判性的对待和思考,它是对人们以前思维模式的创新性变革。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能提高人的思辨能力,让人从另一个角度面对和解决问题。
  批判性思维最大的特征就是在面对一个信息时,不是简单地否定或肯定它,而是在刨除表明信息的基础上,采取一种“扬弃”的思维。其表现主要为:通过对信息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在充分了解它的各方面特性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全面的肯定或否定,或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式的部分肯定或否定。创新性思维的发挥,与人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它的培养,能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辩证性思考能力。
  二、高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高中作为学生中学乃至大学时期系统学习英语知识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意义。
  1.能提高学生英语方面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在高中英语的学习中,各校的教学模式基本相似,大多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例如,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之后老师会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提问或是进行单词方面的听写,接下来就开始讲新课,按照单词、短语、句子、段落、语法的顺序,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都是跟着老师走的,没有多大的思考空间。所以,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能够拓展学生英语学习思维的宽度和广度,让学生知道,这个单词可以用别的词,甚至是短语进行替换;一个短句可以扩充成由几个分句组成的长句,甚至是一个段落;对一个不同的观点进行拓展和联想,甚至能写出一篇观点分明的作文。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以促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看待问题,这个过程既是对原来思维模式的创新,也是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开发。
  2.能提高学生英语方面的独立思考能力。我国高中生大多存在缺乏独立性思考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一个人不能进行独立的思考,就会缺乏对事物真假对错的判断力,就会没有方向感。在英语的学习中也一样,学生拥有了判断性思维,就不会过分迷信英语教材和老师的讲解,而是只将它们作为一个参考工具,这样就很好地引导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英语语法的学习,是老师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难以突破的“短板”。学习语法,关键在于分析句子结构,在对主、谓、宾、定、状、补的各个成分进行区分后,要具体区分句子的时态、句意和题干中关键词汇的使用用法,在此基础上结合答案给出的选项选出正确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能让学生突破老师讲课时对思维的限定,形成自己做题时独特的语感。
  3.能提高学生英语方面的辩证思维能力。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在英语学习中也一样。由于英语也是一门“活”语言,所以,对一个词或一句话的表达有多种方式,学生不应该仅仅拘泥在老师提供的“正确”答案里,而是应该辩证、批判地看待这个答案,在参透题目内涵和主旨的前提下,运用自己的独立思考另辟蹊径,找出符合要求的另外的答案。
  三、高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措施
  1.老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进行角色上的转变。在以前的教学模式里,老师一直是整个课堂的“操控者”,这不仅体现在老师对课程进度的把握上,还存在于对学生思维的掌控上。为了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老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从自身出发,给学生做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榜样。例如,老师在对新课的讲述前,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预习,并让学生扮演老师,根据自己的思维和理解进行课程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看到学生看待和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在加强对学生了解的同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沟通和交流。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缩短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强民主和平等的观念。老师与学生在基于各自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相互的质疑和倾诉,可以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和学识上的交流,这样就可以引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例如,对作文题目“My Attitude to Puisuit of Fashion in School”的写作,老师可以一改之前先对题目进行诸多分析,再让学生据此进行写作的模式,可以通过举办班级辩论会的形式,分出正方和反方,先让学生发表对“Puisuit of Fashion in School”的不同观点,再让他们据此进行正反双方的辩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选几名学生和老师一起担当评委,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分析,学生也可以对老师提出的观点进行反驳。这样的教学模式和课堂氛围的变化,能让学生在感受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老师的鼓励和引导。老师的鼓励,可以促成课堂质疑氛围的养成,在开放、自由、尊重学生个性思维的环境里,学生的思辨能力更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老师可以通过选取有争议性的话题或作文题目,通过观点相悖的双方学生的辩论,让他们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得到激发。另外,老师还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启发学生全面、辩证、批判地看待问题,勇敢地表达出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老师也要真正做到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4.老师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增加多媒体等设施的运用。只有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同步的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对教学模式的变革,也才能真正让学生提高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才能有效地拓展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的空间。例如,老师在讲到Harry Potter系列的课文时,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这一系列电影的方式,让学生在体会故事情节带来的震撼时,更加充分地感受到具体词汇的运用对增强电影角色说话的语气及情感表达方面的重要作用,让他们更加真实地体会到英语的魅力,并对英语口语和英语对话的练习产生兴趣。
  5.评价手段要进行多元化变革。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对学生 考核和评价的方式较为单一,多为学期末的综合考评,这种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只重视最后的分数而忽视平时的学习效果。老师评价手段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老师可以将学生平时的表现列入最后考核的总成绩中。例如在英语课堂中,老师可以将学生课堂活跃度、跟老师的互动程度、与同学的交流程度、回答问题的创新度、批判性思维的有无和多少等因素直接与学生最后的成绩挂钩,这样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就会踊跃回答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这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高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实验探究,可以看出,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因素的加入,对老师而言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而言,要改变原来的学习模式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批判性思维模式,在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性能力的同时,能让他们拥有现代高中生本应具有的学习活力和追求科学、真理的素养。所以,各高中学校的老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进行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应蒙蒙,曹志江,杨晓静.南京三所高中高一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调查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
  [2]张冠文.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评判性阅读教学的尝试[J].中国教学学报.2009(12).
  [3]张冠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评判性阅读教学的尝试[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9(1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5947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