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作为“特殊群体”的高中复读生,在复读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来自父母、同学、社会以及自身的压力。本文基于某高中高三复读生的学习压力调查数据,了解复读生的学习压力情况,分析压力产生的起源,最后提倡父母、学校、社会应该共同理解、关心、鼓励复读生,帮助这一“特殊群体”走出高考失败的阴影,保持身心健康。
高中复读生学习压力调查一、问题提出与调查概况
高中复读生,作为高中的“特殊群体”,也称为高三补习生,“是指那些高考失利或不满意所考取的大学等原因而选择继续学习,准备参加下次高考的学生”。[1]复读生不仅包括第一年复读的学生,也涵盖了复读两年、三年及三年以上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很容易影响个体的学习状况与身心健康;对高考失利过一次乃至更多次的复读生尤其如此。因此,及时了解高中复读生的学习压力情况,并针对其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帮助其缓解压力、正常有效学习、保持身心健康,实属必要之举。
高中复读生的学习压力影响因素种类繁多,笔者主要从父母、教师、同学、社会、学习任务以及自身等方面进行探讨。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高中生在学习方面感受到的压力也因人而异。
1.父母因素
调查显示,对于父母是否会经常给自己施压,43.0%的学生选择了“有时会”,其次是“很少会”、“经常会”,比例分别达到25.8%、22.6%,“总是会”的占有4.3%,而“从来没有”对孩子施加压力的父母仅仅占总数的4.3%。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通过一次又一次对孩子的“叮咛嘱咐”得到展现,然而正是这反复的“叮咛嘱咐”已然成为学生尤其是复读生的学习压力来源之一。
2.教师因素
调查发现,教师“总是会”给复读生施加压力的占总数的2.2%,“经常会”的为10.8%,而“有时会”竟占了总人数的45.2%,“从来没有”的仅仅只有6.5%。对于是否会因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产生压力,20.4%的人选择了“经常会”,“有时会”的高达57.5%,而“从来没有”的只有5.9%。多数中小学老师注重升学率,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对于他们是否会有学习压力、身心能否得到正常发展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
3.同学因素
在对“复读班中学习竞争压力大吗”一题的调查分析中发现,有52.2%的复读生选择了“比较大”,18.8%选择了“非常大”,“一般”为23.8%,而选择“比较小”和“非常小”的仅仅占总数的3.2%和1.6%。由此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复读生都会受到来自同班同学的压力。与此同时,作为高考的“失败者”,复读生较应届生多了一份自卑、害怕、恐惧等心理,因此更倾向于“唯成绩至上”。面对高考这一共同的目标时,同学之间的竞争程度更为激烈,学习压力也随之飙升。
4.社会因素
随着大众化教育的普及,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而社会就业的门槛也在不断提高。就业竞争的激烈也为高中生尤其是复读生带来了学习方面的压力。调查显示,针对社会工作岗位的激烈竞争是否会给自己的学习带来更多的压力问题,26.3%的学生选择了“经常会”,12.9%选择了“总是会”。调查对象中有一半以上的复读生将社会就业压力视为学习压力的来源之一。
5.学习任务因素
在对复读生每日平均睡眠时间的调查中发现,有86.6%的复读生平均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下;在被问到是否会因作业过多、考试频繁而感到有压力时,91.4%的学生表示肯定。作为处于身体发育期的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其身体的健康生长。然而,过重的学习任务剥夺了他们正常的休息时间,使其身心受到“伤害”、行为变得迟缓,学习压力如排山倒海般向其倾来。
6.自身因素
调查发现,复读后“总是会”给自己施压的有7.5%,“经常会”的有33.9%,“有时会”的为9.1%,“偶尔会”的是9.1%,而选择“从来没有”的仅占总数的4.3%。此外,20.5%的学生很在意别人看待自己是复读生,38.7%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在对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是复读生的问题上不存在性别差异。换言之,男女生都比较在乎别人看待自己是复读生的身份。复读生在学习方面,既会出于自身心理的过高期望,也会因害怕受到他人的歧视而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
二、建议与对策
1.给予关心,父母全面理解孩子
“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是高中生最渴望的,他们渴望父母能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权利。”[2]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真正、全面了解孩子的内心,知晓孩子真正的需求和问题所在的父母则是微乎其微。相反,更多的家长只是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学校和班级排名等情况,而对于孩子是否存在学习压力并不在意。更有甚者,通过不断唠叨和责骂的方式告知或警醒孩子必须努力学习、考上某某重点大学等。无疑,这种“非正常”的教育方式为复读生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作为父母,首先应该鼓励和理解孩子,告知他们失败并不可怕;全面了解孩子的内心,帮助他们分析高考失败的原因;给予孩子关心,帮助他们走出失败的阴影,减轻压力,进而重新投入到新的复习当中。
2.变化教学,学校公平正视学生
高考升学率关乎着一所学校的生源、名誉以及它的进一步发展等方面,因此,上至校长、下至任课教师把所有的精力、时间都投入到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上已是常事,于是导致很多教师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作为还在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也许教师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次不经意间的关心问候,都可成为他们发生重大改变的“一味良药”。因此,为人师表,除了要身正为范之外,还应像父母一样关心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帮助其发挥特长,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作为曾经失败过的复读生,更需要这样的关怀。此外,学校的职责不仅仅在于教学、提高升学率,更为重要的是在于“育人”。学校应
该公平正视复读生,充分了解每个班级复读生的接受能力,为他们制定合适的作业量,从而帮助其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3.取消限制,社会平等对待考生
通过对调查问卷最后一道开放式问题的回答,笔者发现,部分同学都谈到复读生加分、报考学校(如军校)受到限制等问题。他们希望高考政策中能够取消这些限定,从而使他们能与应届生一样站在平等的起跑线上。高考政策的公平性让每个人都有参加高考的机会,但并不是让任何人都具备平等参加的条件。正如复读生自身所言,他们需要被加分、报考军校受限制,而这些政策之外的“附加条件”却剥夺了他们与应届生平等竞争的机会。此外,社会岗位有限,而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日益增多,使得“供大于求”,很多人无法获取与自己所受教育程度相对等的工作,此类现象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加大复读生的学习压力。因此,为了保证人人都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国家、社会应该减轻“附加”给复读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在享有与应届生等同的条件下奔赴高考“战场”。
4.调节心态,自身客观评价自我
细节决定成败,而心态则决定是否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然而,很多现实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些平时成绩较好的考生在考场上心里紧张、发挥失常,致使其与高考的胜利失之交臂。复读生虽然在经历一次高考后已经熟知了高考规则,但在复读过程中,由于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其心态问题又成为学习压力的另一种来源。“压力管理的第一要则就是认识自己,这其中包括认识自己的人格特征、客观评价自己的工作能力及心理压力等,同时基于客观的自我认知,采取适合自己的压力应对方式。”[3]因此作为复读生,首先必须调节好心态,认清自身问题,培养自我调节能力,客观评价自我,而后才能以一副崭新的面孔去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胡海燕.高三补习生的心理困扰及其教育对策.现代教育科学,2005(1).
[2] 郑和钧,邓京华,等.高中生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 刘玉新.工作压力与生活:个体应对与组织管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从三效维度谈有效教学评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