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摘 要:为了将新课改的精神真正地贯彻和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提高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水平。新课改不仅要求改进老师的教法,而且对学生的学法也有所要求,这就要求老师在实际的教学经验中不断积累经验,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保证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针对现如今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提出了几条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水平;自主探究
针对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下面从实际的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将课堂教学生活化,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激励机制的运用等五种方法,希望能够为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建议。
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过去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单一地传授知识,学生一味地接受知识却没有进行自我内化,使得教学效果非常差,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低。为了改善这种教学现状,语文老师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那么如何才能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例如,老师在教学《孙权劝学》这篇文章时,可以先不和学生讲明《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的意思,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阅读文章,让他们猜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句是什么。学生便会开始积极地通读全文,寻找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自主意识在无形中得到了强化,他们不再依赖老师的讲解,而是靠自己的学习和理解来掌握文章,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主、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课堂中,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新课改中关注学生发展的基本
要求。
二、语文课堂生活化的运用
很多学生觉得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对学习语文提不起兴趣,其实最大的原因是语文老师没有将语文知识和日常的生活进行结合,而是专注于课本内容的传输,这对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是非常不利的。那么语文老师如何将课堂变得生活化呢?具体来说,老师应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汲取知识。例如,老师在教学《亲爱的爸爸妈妈》这篇文章时,可以创设情境:“每个人分享一下你们亲爱的爸爸妈妈为你们做的一件令你们最感动的事情。”学生就会七嘴八舌地发言讨论,其他同学听着台上同学的讲述就会想到平时爸爸妈妈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便会很有兴趣想知道文章中作者亲爱的爸爸妈妈会是怎么样的。这时老师就可以顺势引入新课。通过这种生活化场景的设计,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又可以将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而改变单讲课本内容的枯燥模式,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三、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很多人认为语文教学最缺乏的就是探究能力的培养,因为语文并不像数学、物理那样逻辑思维比较复杂的学科,它更多的是感性,所以,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上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这篇古文时,老师在给学生讲完基本内容之后,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然后对《桃花源记》进行演绎,也就是表演陶渊明从发现、进入桃花源以及在桃花源里受到款待的话剧。老师可以让学生适当地对话剧内容进行删减或者是增加,但是主体不能远离课本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小组便会开始自主地探究《桃花源记》到底描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作者又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该怎么表演才能体现这种感情,等等。同时学生内部也进行了分工合作,大家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可以看出,这种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强化自己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精神所在。
四、建立课堂激励机制
很多时候,即使学生做对了题目,语文老师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对学生的优秀表现没有采取任何的激励策略,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渐渐被削弱,更不用说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了。因此,课堂激励机制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激励机制呢?下面就举一个自己实践中的例子。在教学《范进中举》这篇文章时,老师在教完基本的知识内容之后,便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学完了《范进中举》这篇文章的基本知识后,大家能否猜想一下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呢?”这时有个学生回答:“文章主要告诉我们范进的承受能力不高,自我控制比较差。”很明显,这样的答案是很偏离主题的。而且比较肤浅表面,但是老师不能马上否定学生,而是要鼓励他,让他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老师可以说:“你说出了文章的内容,但是为什么范进看到自己中举就疯了呢?如果按你说的,那么范进很有可能在之前受到什么小刺激就疯了。”学生便会顺着思考:“因为考试很难。”老师这时就要及时地肯定他:“你的思考方向对了,就是因为科举制这种毒害他人的制度,使得很多人都变得极端。谢谢你的回答,大家为他鼓掌。”通过这种积极引导和及时鼓励的方式,学生可以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也有利于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
五、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同数学、物理这些理科相比,语文的课堂教学缺少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反的,一些语文知识中的条条框框有可能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变得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开创一些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开放题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仍然拿《桃花源记》这篇古文来举例,老师在学生学完基本的知识内容之后,便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结局进行改编或者是对结尾进行续说。这样的话,学生就会饶有兴趣地思考这个问题,打开自己的思维,想象如果陶渊明一直生活在桃花源里会怎么样,如果陶渊明没有报官,而是带上自己身边的几个好友再去探寻会是怎么样,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散,他们的思想领域会变得更加广泛,而不再局限于课本的结局,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无形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从而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面对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老师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呢?总的来说,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和具体要求,语文老师要从实际的教学实践出发,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敢于突破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重新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和采取多样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
参考文献:
王莉.初中语文高效愉悦型课堂建设研究[D].延边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