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6-012-1
为了提高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如何对中职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考核和评价,成为中职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过程性考核,是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具有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在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中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实施过程性考核,改进教学考核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中职教育者们的重要选择。
一、过程性考核在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需求,现有的过程性考核虽已有一定发展,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1.重视度不够
培养人才,就是要培养人的智慧,而智慧是表现在过程之中的,必须通过过程来教育。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不少学生被所谓的考试“通过”与“挂科”所禁锢,认为只要考试过关,过程无所谓,这不符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学生的惰性或者侥幸,教师没有及时更正或者重视,对过程性考核认识不够深入,盲目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教学考核工作停在表面,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人才质量下降。
2.缺乏技术手段
通过对目前过程性考核在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现状来看,许多具体的考核方案并不合理,相关的考核标准不明确,可操作性差;考核内容呆板且陈旧,题目设计偏重知识点记忆和直观解释,思维发散和课外延展较少,知识点与实际操作相脱节;考核方式单一,具有计算机课程特色的典型方式较少,中职人才培养的特性也不够明显。
3.主观性大于客观性
由于过程性考核更多是小组互评和个人自评相结合的方式,主观性大于客观性,一般情况下容易出现偏差[1]。在过程性考核的学习内容中,教师组织中职学生进行分组互评,虽然该方法比“考试决定论”更为全面,但也正是因为其中加入了很多学生自身的主观色彩,而现实情况又无法假设所有学生都能完全理性评价,所以很容易影响到最后的考核结果,与实际出现偏差,自我评价过程亦是如此。同时不少教师为了应用过程性考核机制,机械地将过程考核内容与期末考试内容保持一致,其实对教学目的没有任何帮助,还增加了工作量,并没有从实际层面对学生进行全过程考核。
二、政策与建议
总结过程性考核在应用于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充分运用过程性考核的优势,提出以下培养策略的建议:
1.强化过程性考核意识
教师作为中级计算机人才培养的主体之一,要对自身进行正确定位,强化过程性考核意识,从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开始,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而不是自身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重视思维的培养,而非成绩的提升,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引发创新思想,达到良性互动。
2.设计合理的技术手段
过程性考核内容和标准,设计合理的技术手段,是过程性考核应用的关键问题。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要求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意义、模式相符合,要注重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以及对课外操作的延展。在考核设计上,要注重主观题型的比例,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发散,不拘泥于一般知识的死记硬背,引导学生用所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举一反三能力。在考核方式上,要设计不同形式的题型,可以针对学生兴趣及特点,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环境,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考核内容。
3.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过程性考核体系,贯彻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体系,以过程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情况及特色。因此,要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采用先进的考核手段,加强考核环节、考核规则、考核成绩、考核标准、奖惩办法等指标,要求教师真实记录学生的学习全过程的数据,如课堂出勤率、专题讨论情况、汇报情况、完成任务率、团队合作程度等,一并构成考评成绩,改变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一次定论的经验,更为科学地实施过程性考核。
考核方式、标准和内容都关乎最后的考核质量或考核绩效。过程性考核的成效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显现的,必须通过一定的时间周期,保证考核过程的科学。现实教学中,中职计算机教学课时分配简单,教学环节却很多,且没有一定量的有效检查,虽然部分责任感强的教师可以跟踪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其他教师仍然存在应付教学任务的现象,检查机制方面存在盲点,过程性考核如果缺乏有效的质量检查,只能是一种指引性手段,并不能有力推动教学改革。因此过程性考核培养中职计算机人才,能够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加强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内涵式建设,也要求广大教师和相关管理部门重视当前问题,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其思维发散的培养,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