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一、开办我校中职英语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1.语言的交际性要求开设英语第二课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主要服务于人们的各项社交活动。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ell·Hymes在《论交际能力》(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一文中提出“语言能力不仅是指能否造出合乎语法句子的能力,还应包括能否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而说话是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交际的重要手段”。以此为基本理论依据诞生的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世界语言教学界普遍认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英语第二课堂就是一个形式多样、宽松自由的交际平台。在这里,学生们摆脱了传统课堂中时间、空间、内容、身份甚至纪律的束缚,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有机会的话甚至学生和老外之间,通过口头语言,辅以肢体语言,选择热衷的话题、日常的词汇、惯用的句型来完成真实的交际。在一次次交际中,明白什么可以说,怎么说以及为什么这么说,从而实现语言交际能力对“达意”与“得体”的要求。
2.学习的建构性要求开设英语第二课堂。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受限于教学任务,学生受压于学习成绩,双方往往主动或被动地更看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而这结果也仅仅是对原有内容的复制式记忆,根本谈不上对知识的再加工与再创造,意义建构无法实现。相较于传统课堂,第二课堂的灵活性与趣味性,能吸引并鼓励学生,和教师共同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开展生活化或模拟生活化的活动;在活动中合作,在合作中讨论;通过与环境、他人的相互作用,最终实现知识从“同化”到“顺应”,即认知结构的量变到质变。
3.教改的发展性要求开设英语第二课堂。随着这些年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逐渐由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知识型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以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为基础,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能力型教学”转变。英语第二课堂的开设正顺应了这种转变。它在深入分析与传统课堂之间的外在差异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及时更新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既引入了新的教学模式,又不打乱学校整体的教学秩序。同时,宽松的环境与时尚的话题,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信息量。英语第二课堂不仅体现了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转变,更能展示我校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二、我校中职英语第二课堂的组织形式
1.英语角。选择一个固定的场所和时间,比如中午放学时的校门口花坛或操场,因为是出入校门或吃饭的必经之地,可以吸引大量学生参与,且能扩大活动的影响力。一开始不限定主题和形式,英英交流、英汉交流,甚至偶尔的纯中文交流皆可,以轻松的环境和有趣的内容鼓励学生们开口说英语。待活动人数达一定规模后,可以邀请老师(不一定是英语老师,有英语基础即可)或者外教加入,营造全校师生说英语的文化氛围,让英语角成为学校一道时尚的标杆。当学生已经习惯每周一次的英语角并有所期待时,可选定一些具有时代性或争论性的话题为每期的主题并提前宣传,让大家在结束了初期的自我介绍、相互问候和兴趣交流后,不会觉得无话可说,仍然可以围绕某一内容展开热烈的讨论。
2.英文歌曲演唱比赛。俗话说,音乐不分国界。学生们对音乐,尤其是流行音乐天生的喜爱,让他们或多或少都接触到英文歌曲。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音乐专业,沉浸在歌声与琴声中的校园里,举行英文歌曲演唱比赛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曾经成功举行过一次比赛的经验告诉我,学生们在赛前和赛中,被演唱的兴奋与比赛的紧张所驱动,力求每个单词的标准发音和每句歌词正确音调,太过深刻地记忆让选手,包括听众们在日后的学习中遇到同样的词或句,能立刻回想起来并恰当地使用。此外,演唱比赛还让学生们能一展自己的专业才能,让整个舞台大放异彩,让学生们知道英语并非和自己的专业毫无联系,让老师们看到英语课堂上那些“学困生”可爱的另一面。
3.英文戏剧表演。英文戏剧大多以外国甚至古代外国为背景,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一些感情和剧情走向,这时教师应充当一名导演为学生说戏,鼓励他们“在舞台上,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地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1]并解释这背后蕴含的西方传统和文化,同时也要确保台词的发音正确。当学生带着对剧本的深刻理解,以标准的发音、默契的合作和真实的情感为观众们带来最终的演出时,相信无论台上台下,都会被感动,感动于英语的魅力,感动于自己对英语的驾驭。作为英语第二课堂的进阶活动,英文戏剧表演受制于准备时间长、表演内容深等因素影响而不能频繁举行,但对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已学英文词汇的巩固,西方文化底蕴的理解,团队合作意识的树立和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4.其他形式。英语第二课堂最大的优势是内容与形式的灵活,最终的目标是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力争英语在校园内最大范围地辐射。在校园广播站播放英文歌曲、诗歌;在影视沙龙中播放英文电影;在西方传统节日当天举行party或制作传统道具;根据课文内容撰写英文小报;选用经典或热门电影举行电影原声配音比赛;在文学社刊中增辟英文专栏等等。
[参考文献]
[1](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的自我修养[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下一篇:信息技术教学离不开责任文化的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