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是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的名言。因此让学生品味和体验作品所描写的社会情境和自然情境是语文教师必须切实重视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品味和体验中展开丰富的想象,置身于教师创设的与教材内容一致的情境中,在情境的熏陶中,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唤醒和提升,使他们在“情境”中学习和理解作品。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可以很好地把学生带到作者的生活之中去,把“情境”演变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将学生演变为作者,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品味和体验,这样学生对作品的印象和记忆就更加清晰和深刻。情境的创设主要有三种方法:
一、语言再现,描绘情境
在描绘情境中教师的语言应形象生动,艺术地再现课文,力求使课文中形象和画面逼真具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将自己的情感追随作者的思路,陶醉于作品的情境之中,形成与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相通相融。当学生在学习中入情入境了,那么他们的情感体验才会更丰富更深刻。特别是在散文、诗歌类抒情性较强的文学作品的教授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更要与文本匹配,才能营造良好的体验氛围。例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绿》时我设计这样的导入语:
2006年一个清冷的冬日里,82岁高龄的朱闰生老先生,拄着拐杖,披一身纷飞的细雨,追随着父亲朱自清80多年前的足迹来到了温州——温州之行,老人实现了自己一桩桩多年的心愿:到父亲的故居看看,到父亲工作过的温州十中看看,到母亲避难的老房子看看,但他最想看的依然是他念叨了一辈子的梅雨潭……
朱自清自己也没有想到,80多年前,就在这平常的院落里,他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一篇永不磨灭的经典之作,也为我们后代莘莘学子留下了又一篇人人必读的千古美文——《绿》。
今天,就让时光逆转80年,让我们轻轻吟咏着朱自清的《绿》,陪着朱闰生老先生重回仙岩,追寻梅雨潭绿的踪迹……
再如全文学习的结束语:
“80年的时间倏忽而逝,80多年之后,朱闰生终于来到了梅雨潭。那天,天空下起了雨,霏霏细雨刷洗着林间的草木,拐杖在一级级石阶上敲出笃笃的声响,滑溜溜的石板路让老人的行走更加艰难,有人提出背他,老人执意不肯,硬是在众人的搀扶下一步步走到了梅雨潭。站在潭前,他驻足、凝视,他说:‘我终于来了,我是来替父亲还愿的!’”
梅雨潭还和80多年前一样,梅雨亭依然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梅雨瀑依然飞花碎玉般乱溅着,而梅雨潭呢,她还是那么青春靓丽,她依然还是那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这两段文字通过教师的语言描摹出散文独特的情境美,尤其是朱自清之子朱闰生先生的巧妙设置,朱闰生在80年后寻访父亲曾经的踪迹,学生则跟随朱闰生的足迹走到温州,走到梅雨潭。为了全文授课的完整,结束语再次出现引领人物朱闰生,再次用优美的语言回味梅雨潭纯净无瑕的美,让学生自然沉浸到文本的字里行间,营造了良好的体验氛围,对于理解作者写作本篇时的心境,领悟想要表达的情感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二、音像展示,渲染情境
多媒体因为能够呈现音与像的变化而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语文课堂,借助多媒体创设的语文课堂的情境往往是引人入胜的。新教材中的大部分课文都有相配套的音像资料,有的著名篇目还几经翻拍,这些都可以成为创设情境的极佳材料。音像资料可以在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他们去看、去听、去感受、去思考,也就自然地走进了文本,获得了体验。《绿》是朱自清先生的流芳百世之作,然而当下初中学生生活的时代与朱自清生活的时代的距离非常大,对于作者的思想感情要使学生全面领悟,有相当大的难度。在学习文章之前,为了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教师可以播放这篇课文的资料片,配以抒情性浓郁的音乐,以及舒缓、沉静、深厚的朗读声,屏幕上出现了朱自清温州的故居,避难时的老房子,工作过的温州十中的老照片,以及孕育出《绿》这篇不朽之作的平常的小院落、等等。声音和图像有机地交融,将特定历史时期中朱自清的那种忧郁和孤独以及淡淡的悲凉,极尽描摹地表现出来。在文章的学习过程中,梅雨潭优美精致的图片配以清新、柔和、略带活泼的音乐出现在学生对文本进行了一定的赏析之后,让学生对于领悟朱自清渗透在笔端的对于梅雨潭的绿意的无比喜爱获得了身临其境的体验,学生的情绪被大大调动起来,与作者的心境一起融化在喜爱、愉悦、赞叹之中。因为有了音与像的感官刺激,学生很自然地被带入文本,将自己的情感体验投之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很好地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对课文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联想想象,再造情境
有时情境不能真实地呈现于眼前,那就需要通过文字来再造情境,联想和想象就是再造情境的必由之路。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启发学生由已有的文字来联想和想象,通过想象出的情境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在美学的理论中,每一个艺术作品都具有自己的图像层次,而这些图像潜藏在作品之中,只有发掘出这些隐藏的图像,并具体地体验到它们的时候,它们的艺术魅力才能真正地发挥出来。因此,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对于无法直接从作品文字中获得的图像,学生要特别注意细致地体验,应通过体验和联想想象,把这些隐藏的图像直观地显示出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把语言文字的情境再造出来,在再造情境中获得感悟。例如《一山昙花》的教学片段:
师:一个个遗憾的错过啊,却能勾起人们无尽的遐想,别忘了,作者教过我们:“想象可以使我们无远弗届”,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去回归经典。大家对这些事件有没有一些了解呢?结合自己的积累,选择其中一件事来做一次大胆的想象吧。可以的话,先说给自己的伙伴听一听。
生:想象讲述。
师:老师也来说两句,我选择王羲之与李白来想象。
在我的想象中,是一年的春天,王羲之请来一众宾客,在会稽山麓的兰亭聚会。春暖花开,山清水秀,一行人踏着休闲的脚步,在山径中行走。王羲之提议来一次传统的“曲水流觞&rdq
uo;助兴,觞即酒杯,他们将酒杯注满酒,放在一个木盆中,让木盆顺着小溪流走。盆子经过谁,谁就当即赋诗一首,饮酒一杯,于是,二三十首好诗就这样完成了,大家决定,将它们结集,就叫它《兰亭序》。王羲之也拿起笔来,一挥而就,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就在这会稽群山中诞生了!
另一个春夜,李白和他的兄弟们在桃李园中聚会,饮酒赋诗,浪漫飘逸的诗仙为我们留下了著名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他在开头这样写道: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这几句话是说:天地是万物的旅舍,时光是百代的过客,人生漂浮无常,好似梦幻一般,欢乐的日子能有多少呢?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借用文章的经典名句“想象可以使我们无远弗届”,引领学生开展想象活动,学生可以借助于自己的阅历和经验来选择一个文章片段来大胆想象,教师也做出了示范,既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阅读体验,同时又让学生积累了“曲水流觞”等文学典故,不失为一举两得的极佳方法。
情境教学无疑是语文教学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与听说读写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运用情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可以听懂来自作品、作者的声音,体验到作品的意境,品味到作品的内涵,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在“情境”中感受,于“体验”中提升,这样对于学生全面深刻理解作品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于漪.给语文教学加点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易丽.教学中的体验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