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开展课本剧编演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1 编演课本剧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高中学生不喜欢上高中语文课,极不重视高中语文教学,把语文视作副课中的主课,极端者甚至提出取消高中语文课设置。本人以为,造成高中学生不喜欢语文课有三大原因:①人文性缺失。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当前的语文教学,只注重工具性而忽视
语文学习丰富的人文内涵,课堂教学没有把学生当成有巨大能动性、创造性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②过多注重文字技巧的训练,缺乏情感交流。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而不是接受教育熏陶、情感浸染、文化陶冶的人。③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
2 高中语文教学开展课本剧编演的可行性研究
2.1 编演课本剧是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
2.1.1 形式新,学生学课文有兴趣;改编剧本?选哪一篇?怎样编?你来演什么角色?能不能演好?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去思考,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才能解决问题。要编演课本剧,戏剧的有关知识可是基础中的基础,过去学生对戏剧常识不愿学习,现在他们可就得主动去学习了,并且把几篇戏剧体裁的课文也认认真真的读下来。
2.1.2 内容新,学生学语基有兴趣;在编演过程中,对学生的
语文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把记叙性文章改编为戏剧,剧本里有简单的舞台说明,大部分是对话。对话语言要规范,就要求用词要准确,句子要完整。表演时读音要准确,对话要与人物性格相符合。这些要求的落实都需要学生有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编演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也是训练得到提高的过程。
2.1.3 表现新,学生对提高能力有兴趣;改编课文为剧本,要把很多叙述性语言转化为对话,对话语言强调性格化,学生就需要对人物性格进行把握并注意对话语言表达的技巧。表演中的动作也如此。
2.1.4 思维新,学生对创造性活动有兴趣;编演课本剧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改编后进入表演,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达到巅峰,围绕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表现,动作、表情、对话都达到高度的个性化。汇演时,观看的学生把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进行对照,把别人对形象塑造表现的技巧与自己的努力结果相对照,不断调整充实,使形象更为丰富,台上台下,交流创新成果,共同提高语文素质水平。
2.2 编演课本剧是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就是说,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用”,达到表达思想、交流情感、传承文化的目的。编演课本剧正是实实在在的“用”。它要求学生对课文有正确的感知,深刻的理解,对剧本有大胆的发挥和较强的记忆,它可以帮助学生把书面文字转换成适合于舞台的口头语言、形体动作,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同时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培植感情,磨炼毅力,还要求学生有很好的相互协调与配合的能力。
演出一台戏,光靠少数人不行,要大伙儿通力协作才能成功。学生中擅长表演的,就当演员或导演;擅长丹青图画的,就搞布景或化妆;会乐器的,就配乐伴奏;懂电工的,可搞音响和照明;会电脑的,就搞文字编辑或录像剪辑;擅长写作的,就改编或写剧本……各扬其长、相互配合,可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而且,学生还要学会处理平时排演中的许许多多琐碎事务,如:服饰道具的筹集、保管,海报的策划、张贴以及相关的宣传和有关方面的联系等等。所以,演好一出语文课本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而且是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实在应当受到
教育界的重视。
3 课本剧编演的一点尝试
我让学生自由组成若干小组,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根据剧本编写的要求,在课文中找出要改编的篇目,讨论编写剧本,在改编过程中我随时巡视、答疑。我看到同学改编的积极性很高,常会为一个细节的处理争得面红耳赤。由于他们兴趣大,所以改编的速度很快。在批改过程中,我欣喜地看到了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成绩,而且他们能够大胆创新,传统剧、方言组、现代版、音乐剧,花样翻新,出人意料。尤其是方言组和现代版,夹杂了许多现代时髦语言、英语甚至老师也看不懂的网络语言,又有妙语穿插其间,真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啊!
剧本写好后,我就组织学生排练、演出,要求把剧本内容高质量地表现出来。在排练过程中,学生认真严肃,常常利用休息时间练习表演,十分投入。他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各显其能,配合默契。他们准备充分,考虑周到,设计细致,其用心之良苦令很多老师非常感动,也令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身上蕴藏着的不可低估的潜力。
玛蒂尔德的形象也十分动人,她确实迷恋过上流社会,她以为“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也梦想着“宽敞的客厅”、“精美的晚餐”、“漂亮的服装”,她又是多么“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然而,当厄运降临时,她毅然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以自己的诚实劳动迎接命运的挑战。在信用与破产之间,她选择了信用,选择了人格与尊严,体现了崇高的人性之美。
上过一次舞台,常使人终生难忘。青年学生有着旺盛的精力,他们很愿意使语文课本中的故事“动”起来,把课堂、生活搞得热热闹闹,自己也因此而学到本领、增长才干。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60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