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的,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类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加强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是建立学生关心人、热爱生活、与别人和谐相处的一大有力法宝。在科学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形势使然。
一、科学教学融入生命教育的意义
河南大学的刘济良教授认为,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上海的专家组认为:“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系统科学地开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建构生命价值;启发学生欣赏生命,进而尊重生命主体;激发学生确立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珍惜生命;促进学生发展潜能及自我实现,展现丰富的生命力。”
二、初中科学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方法思考
1.改变教学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生命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生命存在的意义,重在道德品质的塑造。
根据时代要求,
新课程明确提出: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发展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这就是科学素养。
2.改变教学模式,着眼培养学生的实作素养
首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去,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结合其生活经验展开广泛讨论。二是课堂上尽量多让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在空间上教师要主动让学生去思考讨论问题,去探索规律;获取知识;在时间上,一节课45分钟内放手让学生充分讨论,不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合理处理好教材,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教学思路清晰,围绕中心内容展示,层次清楚,过程流畅,过渡衔接自然、精心设计。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清楚,问题设计实事求是、切合学生实际。
3.改变教学手段,着眼培养学生的技巧素养
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其达到预想的目标。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技巧素养,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自觉性。利用录像、图片资料可以展示自然界中各种生命的资料,对学生有效识别生命存在,理解生命变化规律的普遍性,有很好的效果,利用录像还可以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动形象地展现,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电脑分析、模拟实验,可减中小学生分析的难度,引导出有效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生命情景,变静为动、剖析运动过程、视频放大及输出画面,这有利于培养具有形象性、有序性、整体性和深刻性的学生思维。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科学教学融人生命教育应不断改革。笔者认为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生命教育基础的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愿意为周围的人、为社会、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61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