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对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对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素养成为创新人才整体素质的重要层面。我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到生产和服务一线,如何培养中职学生运用当代信息技术高效率的学习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尤其是提高学生在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中创造性学习能力已成为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中职学生信息素养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科学已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后的又一大显学,信息素养成为创新人才整体素质的重要层面。我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到生产和服务的一线,如果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中职院校学生是获取、利用信息的重要群体,但由于有些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面对铺天盖地的各种信息往往难以辨别真伪,为其所用,因此,提升网络环境下中职学生信息素养显得十分重要。
一信息素养的定义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人才培育的目标模式中,一个新概念:信息素养,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加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信息素养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发展而来。传统图书检索技能,包含很多实用的、经典的文献资料查找方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这种能力同当代信息技术结合,成为信息时代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这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从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为信息素养下定义以来,美国的各级教育组织、专业机构和学校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展开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仅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信息素养的评价标准,而且创立了一系列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基于批判性思维的信息问题的解决方案。目前,信息素养教育在美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并且已经整合到学校教育的各学科教学中,它像一个推进器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学校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的全面变革。
信息素养这个术语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983年,美国信息学家霍顿(horton)认为教育部门应开设信息素养课程,以提高人们对电子邮件、数据分析以及图书馆网络的使用能力;1987年,信息学专家patrieiabreivik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如数据库、电子表格软件、文字处理等技能。“literacy”的英文本义为“识字”、“有文化”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这个解释是与传统的以物质和能量为基础的工业社会的印刷技术与文字媒体的文化相联系的。而随着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资源的信息社会,出现了多媒体文化和网络文化,“literacy”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自从信息素养被人们广泛关注以来,其定义就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人们对其内涵与外延也有不同的理解。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是“信息素养是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进一步制定了学生学习的9大素养标准,这一标准从信息技能、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表述,进一步扩展、丰富了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外延。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围绕培养信息素养而展开的一系列实验研究和课程设计也广泛开展起来,如美国一些学校正在开展的big6技能训练课程(即图书馆技能与计算机技能训练课程)等,在学校课程体系改革发展中受到了普遍关注和欢迎。
从上述资料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信息素养不仅包括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还包括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甚至还包括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并将这些用于信息问题的解决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能力。
当前迫切需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信息素养的国家标准,并按照学生的年龄差异,提出不同阶段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与标准,将信息素养纳入到各级各类教育的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确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标准:(1)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2)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正确与错误,有用与没用);(3)有效地吸收、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4)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5)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地、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6)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文化新环境中公民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
二我国学生信息素养概况
我国的信息素养研究起步较晚,根据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信息能力总水平排序数据统计,美国的信息能力总指数是71.76,日本为69.97,澳大利亚为65.59,我国只有6.17。在构成信息能力的四个方面的排名与得分中,我国在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信息化人才与人口素质、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状况三方面位居最末位。通过与发达国家比较,可以看出,较低的信息能力将使我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能力非常重要。而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主力军,提高信息素养能力尤为重要。
透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启动和开展,社会对信息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社会信息环境的变化,使研究者意识到信息素养理论问题的重要性,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跨入新世纪,教育部门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信息素养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信息素养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实践基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信息素养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1.中职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现状
(1)信息意识淡薄。学生的信息来源主要还是来自课堂和课外书籍,很多学生除了写毕业论文,平时很少为了某个研究目的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的意识。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对于信息意识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育力度不够,严重阻碍了大学生信息意识的觉醒与提高。
(2)信息能力较差。许多学生缺乏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缺乏信息检索等高效获取信息所必需的知识、技能,面对现代信息环境的全面冲击和知识经济的深刻影响而束手无策。

(3)不能驾驭信息语言。主要表现在不懂得检索语言,无法适应网上英语环境的要求,无法简捷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识。
(4)信息检索成效低。主要表现是信息检索过程中的盲目和低效,不知道如何正确检索、评价和筛选信息。首先是学生缺乏信息鉴别能力,将信息检索等同于简单的借阅行为。另外,缺乏起码的检索策略和能力,尤其检索技能落后,许多学生对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检索技能的掌握不够深入,只好以手工代替,从而大大降低了检索效率。
(5)信息利用不充分。许多学生只习惯于从著作、期刊上获取信息,但很少甚至从不查阅参考工具书,很少利用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获得有价值的资料。
(6)信息积淀贫乏。许多学生急功近利,缺乏长期、系统的读书计划,信息获取的功利性较强,往往图一时之需,仅仅为适应某一阶段的需要或任务,才到图书馆收集信息。
(7)信息需求欠缺。主要体现为对信息价值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信息需求的实用心理,导致信息需求中的片面和不稳定。有的学生只是出于娱乐休闲的动机,满足消遣猎奇心理,专业书籍尤其是理论著作、论文阅读很少,相反,“闲暇”的书大有市场。
2.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在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学校不重视。许多中职学校仍以就业为导向,忽视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许多学校尚未将信息素养教育提到议事日程,又怎么能希望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多高?其归根到底是没有认识到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这不利于学生自我提升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2)培养的目标不明确。许多学校在一年级设置“计算机基础”、“信息技术”等必修课程,而把一些软件应用类、实用性较强的相关课程和与本专业相结合的信息类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程,分布在此后的不同学期由学生自主决定是否选修。学校在设置信息类相关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时,并不清楚要培养大学生什么样的信息素养,形成什么样的信息能力。在实际的“教”与“学”中更是大打折扣,一些学生在选修课程时主要目的是完成学业,拿到学分,课程设置的最初目标完全不能够实现,致使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设置表现出随意性、无目的性。
(3)中职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与专业知识整合相分离。目前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主要以单独设置为主,并且大都集中在第一学年,后几年较少涉及信息素养培养方面的课程,致使许多学生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服务。实际上,信息素养的培养目的不仅是为学生当前的专业学习提供支持,更主要的是为他们今后开展工作、进行专业研究做准备,所以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在第二学年一定要与专业学习整合起来进行。
(4)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系统。学校由于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目的不清楚,致使没有一个科学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表现为培养过程不连贯,课程设置混乱,同一知识内容在不同的课程中重复等现象,而另一些信息素养所必需的内容(课程)却未设置,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课程体系群,不同学校设置的同一名称的课程,其内容也相差甚远。
三中职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内涵
随着各个中职院校多媒体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多媒体课程的开设。当代中职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技能,但“娱乐”成为中职生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据调查,在校园网吧里上网的大多数学生都是利用网络来交友、聊天、玩游戏,而真正利用网络来学习的学生非常少。利用网络来查询资料的学生也大都是在作业的催促下,才被动的搜索信息,没有养成求新求变的系统资料收集的习惯,缺乏捕捉信息、分析信息的自觉性,且学生科研意识普遍淡薄、信息意识不强,不知道如何正确评价与筛选检索信息,更谈不上如何批判和创造的使用信息,信息素养普遍较低。
通过文献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中等专业教育领域,学生信息素养包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基本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环境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人们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敏锐的信息意识;(2)快捷的信息获取能力;(3)正确评价和鉴别信息的能力;(4)将信息技术和获得的信息与工作、生活、学习结合起来的能力;(5)利用所获取的信息开发新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秀娟、刘傻芳等.加强中职课程的整合,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6
[2]李大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
[3]张静波等.信息素养能力与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王之东.以“校园网络文化为载体,推动中职教改进程”[j].辽宁中职学报,2006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6122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