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谈全面提升中职学生信息素养

谈全面提升中职学生信息素养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摘要文章解读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并针对中职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着重分析了提升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包括: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改善专业教学;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积极构建校园网络文化。
关键词中职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科学已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后的又一大显学,信息素养成为创新人才整体素质的重要层面。我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到生产和服务的一线,如果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中职院校学生是获取、利用信息的重要群体,但由于有些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面对铺天盖地的各种信息往往难以辨别真伪,为其所用,因此,提升网络环境下中职学生信息素养显得十分重要。
一、信息素养内涵解读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的。1987年,信息学专家palll(,ianrcivik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如数据库、电子表格软件、文字处理等技能。本文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主要从两个层次和两个维度解读中职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www.lw881.com
1、两个层次:基本信息素养和专业信息素养。基本信息素养是指中职学生平时应具备的关于信息方面的一般观念、意识、知识、技能、道德,这是信息科学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信息素养,主要包括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捕捉信息、分析信息、判断信息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在信息的获取、加工、传输、表达过程中遵守的道德准则。
专业信息素养是指中职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性解决专业问题,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水平的能力。
2、两个维度:技术角度和思维角度。技术角度主要指中职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掌握不同信息工具的使用技能,如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操作、网络资源的检索方法等技能。思维角度主要指在对信息的检索、分析、采纳、表达过程中表现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信息素养较高的中职学生能够熟练、批判性地分析、评价信息,并能够使用多媒体形式创造性的表达信息。
二、中职学生信息素养概况
随着各个中职院校多媒体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多媒体课程的开设.当代中职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技能,但“娱乐”成为中职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据调查,在校园网吧里上网的大多数学生都是利用网络来交友、聊天、玩游戏,而真正利用网络来学习的学生少之又少。利用网络来查询资料的学生也大都是在作业的催促下,才被动的搜索信息,没有养成求新求变的系统资料收集的习惯,缺乏捕捉信息、分析信息的自觉性,且学生科研意识普遍淡薄、信息意识不强,不知道如何正确评价与筛选检索信息,更谈不上如何批判和创造的使用信息,信息素养普遍较低。
三、如何提升中职学生信息素养
(一)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改善专业教学。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其知识与信息获取的能力,良好的信息利用意识,首先必须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教育与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计算机及网络的运用能力、信息观念直接影响到其专业教学,进而影响到其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因此,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呢?
1、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良好信息技术环境是培养信息意识的基础,教师如果没有接触到信息技术,信息意识的培养无疑将成为空话一句。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可以从学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室的配置情况,局域网及因特网的通畅情况来衡量;软件环境包括为教师提供的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较为完善的学习软件和应用软件,以及技术过硬,富有合作精神的实训中心人员,能随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
2、制定科学可行的培养计划,加强师资培训。科学可行的培养计划是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首先,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特别是校本培训,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和进修制度,保证培训的连续性。其次,确定培养的层次和内容,由于教师的个体差别大,培训中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不同技术基础的教师群体应分层次进行,培训内容应符合教师的实际需要。再次,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和激励政策,激发教师的内外部学习动力,鼓励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并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专业教学。


3、增强校内外的信息交流。学校可以邀请教育技术专家和教学设计专家到学校讲学,也可选送教师参加信息学术活动,同时,教师之间加强信息的交流与对话,如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使教师真正体会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优越性,从而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性,树立信息意识,改善课堂教学,提升专业素养。
(二)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图书馆是中职院校主要的信息获取点,它拥有丰富的馆藏,优雅的学习环境与日益完备的现代化物质设施和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决定了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独特性、多样性与丰富性,中职院校图书馆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场所。
1、与网络中心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教育,拓展信息服务内容。为迎接信息时代挑战,图书馆必须与网络中心展开合作,利用网络中心丰富的资源包括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结合本校所开设的专业,为读者提供馆藏书目查询服务,以便于读者查询本馆馆藏和各种书刊的借阅情况;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应与读者建立一种互动的培训关系。深入了解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及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了解他们所需的相关资料,照学科和专业,对网络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分类、标引,向读者提供资源导航服务,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图书馆专题资讯网站,方便读者的学习和科研的需要;提供各类数据库检索系统,如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教育网等以及创建有本校特色的专题数据库,学校可以本校教育的特色建立设立专业的教育专题资源库,教学资源库等,使更多学生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利用网络学习,减少上网的盲目性,提高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和效益。中职学生通过有目的地阅读优秀网络资源,受到感染、熏陶,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目的。
2、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分段式教育。针对一年级新生,为帮助他们尽快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图书馆应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首先,图书馆资源和环境的介绍,包括图书馆信息资源分布、服务内容、借阅规定等;其次,应当教会新生运用图书馆获取文献的基本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可通过录像和授课结合进行,使他们在知道怎样利用图书馆的同时,对信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可编制简明的“图书馆导航手册”来帮助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
针对二,三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结合专业学习进行专业类检索工具和信息资源利用及评价能力的培养,如结合专业开设信息检索课程,使其掌握利用计算机查阅电子文献和获取网上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及学习的主动性,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对于高年级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学生,他们面临毕业论文的设计和走向社会进行实际工作,应强调其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分析能力的综合培养。
3、积极构建校园网络文化。在未来的信息化校园中,网络文化价值的影响力将会大大提高。校园网络文化的出现,为大学生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了快速、便捷条件。校园网络文化的虚拟性提供的超大文化活动空间有利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高,能极大的提升中职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1)建立校园生活网站,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教育。首先,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功能,建立一系列的校园生活网站,网站的建设应多渠道、多主体、多类型,如专业学习、思想道德、情感生活、心里咨询、文体竞赛等,可设立校园社团板块,让网络与中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以贴近学生实际来吸引学生,以挖掘学生个性特长来激发学生,建设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校园网络论坛,使其生活在积极向上的网络氛围中。其次,学校网络中心和团委可合作组织开展一些提高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的活动,适时组织学生开展信息交流活动,如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知识竞赛、网页设计大赛、网上辩论、网络信息咨询、网上新闻调查等活动,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现代化高科技兴趣,又可把只会在网上聊天、玩游戏的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在提升其信息素养的同时又能很好的引导他们真切感受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网络世界,使他们走上积极、健康的网络之路。
(2)严格校园网络的管理和监控。从事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人员应熟悉和掌握互联网技术。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加强网络监控,如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等。对各网站及其链接进行审查,并落实实名注册登记制,加强网上信息监控巡查。其次,建立校园网络行为规范,要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使网络管理逐步规范化。第三,加强校园网络道德教育。重点放在提高中职学生的道德认知和网络伦理教育方面,增强是非好坏的识别力,提高其网络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段宝霞.培养和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6.12
2.王秀娟,刘傻芳,等.加强中职课程的整合,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6.10
4.张瑞雪.论中职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职能[j].教育与职业,(29)
5.于雏1ui.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理性思考[j].现代情报,2006.10
6.张晖.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情报,2006.10
7.王之东.以“校田网络文化为载体,推动中职教改进程”[j].辽宁中职学报,2006.8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6145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