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学习和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成为很好的一种方式。合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合作精神,锻炼交际能力……使课堂焕发生命力。但在操作中应注意一些实际问题,使之更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课程改革;小组合作学习;课程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学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新课程在我校已经实施一年多了,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提出和小组的建立
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后,“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成了大多数教师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使教学形式发生了改变,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
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呢?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受到师生们的欢迎。但在个体的实践中,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www.lw881.com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是建立合作小组。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一般以4~6人为一组,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时考虑到学生的性格、能力、学习成绩、纪律等方面的因素,组内一般要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搭配。由于每个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面、兴趣爱好等不同,这样在对同一问题进行讨论时,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讨论和交流中可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这样的组合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究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焕发生命力
1.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不同的学生其发展程度是参差不齐的,特别是对我们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来说,基础好的生源大多数都选择到城镇学校去读书了,我们学校的学生生源较差。他们中许多人学习成绩不好,对学习缺乏信心,独立回答问题较为困难,为此,在课改的今天,在课堂上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在小组里你一言我一句,人人发言,茅塞顿开,解题思路会渐渐明朗起来,在轻轻松松过程中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然后再让小组代表发言,都能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增强了每个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也焕发了课堂的生命力。
2.增加了交流和评价的空间
交流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催化剂。教学活动不仅需要师生之间的交流,更需要生生之间的交流,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为此,教师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创造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给学生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合作,然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分析他人的想法,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及合作后全班同学交流时,逐步引导学生进行他评、自评,教会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鼓励他人,进而尊重他人,正视自我,欣赏自我,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品味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对他们的学习和人格的完善都有积极作用。
3.具有现实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学习方式的重大改革,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教学的良好效果。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中效果非常明显。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社会生活的规则》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动手参与探究学习,这样使学生领会更深刻,学习更主动。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拔河比赛规则,课后让平行班级按规则进行比赛,这样去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体验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感受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认识生活离不开规则,理解规则在不断完善。
在《我是社会小主人》的教学中,学生提出许多环境保护问题,教师结合学校开展的创办“环保学校”、“争创环保小卫士”等活动,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境问题的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完《走向富足的文明生活》后,学生针对目前生活消费带来的资源浪费现象,组织“合作小组”,通过对本地企业、社区、农村的参观和了解,寻找、查阅、选择、摘录资料,进行分析,明确了生活富裕了也不能浪费的道理。
组织学生课外活动小组,收集地理、历史、政治方面的小知识。活动小组的同学有了这个任务之后,就会拿出主人翁的态度,通过查阅课外书、网络探索等途径,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小知识材料,并制作成精美的阅读卡片,可供班级其他同学参阅。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大量的课外知识,而且还掌握了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培养了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利用乡土地理、历史的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乡土历史、地理的调查,使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过去和现在、变化和发展,有助于学习和加深对其他历史、地理知识和现象的理解和记忆,可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形象、直观、具体、扎实。在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历史的一些实例,比如,招宝山的形成、镇海海防口遗址的历史意义、城区内河河道污染等等,对学生进行环境观、道德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生态意识,使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指导学生写出家乡变化的报告,使学生学会历史地、辩证地分析问题。
课外活动小组通过参观气象站,进行天气预测、物候观测,组织地质夏令营、制作历史年代尺和地理模型,宣传有关《历史与社会》的法则,积极鼓励学生写小论文,组织学生进行地理拼图比赛,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种活动之中,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结构。这样,《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就变得有声有色,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思想品德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上一篇:健美操与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