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探究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新方法

探究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新方法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随着逐年的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时期,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教育改革,教育管理者工作方法面临着新的考验。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育管理 工作方法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经济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随着与国际的逐渐接轨,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了教育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负担高等教育费用的承受力也提高,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不断加强。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院校连续几年大幅扩招,到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7%,这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期,2006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2%。[1]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并不只是意味着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的大量增加,而且还包括与规模增长相应的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及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入学条件、管理制度、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的变化。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市场为导向的观念渗透社会的各个领域,高校教育管理在这一过程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多方面的变化,对高校的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
1、经济的发展、制度的转变要求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
新中国建立以后,处在计划经济和学生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体制下,学生工作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是以“三观”教育为主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以便顺利完成学业,其教育理念是培养合格的大学生以接受祖国的挑选。新中国成立至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这种管理制度表现出了它积极一面-对有限的资源进行了比较合理的配置,同时集中力量培养了一批国家紧缺人才。但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从以前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2001年11月10日被批准加入世贸组织,随之,我国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等教育作为计划计划经济最后一座堡垒,依然沿袭着过去统一培养的模式,开始不利于人的个性发展,而且缺少变化的培养模式已经逐渐满足不了社会发展要求。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应社会生活而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令人心痛的行为给高校管理者敲响了警钟。同时,在社会转型期,各种价值观、人生观充斥在整个社会中,缺乏对人才的统一认识,造成了人们片面追求高学历的现象。而且,当人们经历了国企改革、下岗等一系列痛苦的蜕变后,发现学历是饭碗的保障之一,并对大学抱有极大的期望,希望自己或儿女可以通过在大学的学习得到一个金饭碗,人们对大学价值认识的错位也给大学管理提出了难题。
2、学生的个性化给高校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高校在校生基本上都是80后出生的,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对家庭的依赖性大,自理能力弱,身体、心理素质较差,比较脆弱,缺乏自控能力,缺少集体观念和同学之间的互助友爱精神,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差。有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精神,缺乏自觉性,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大学里由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多,自主意识强,责任意识弱,奉献精神等不足,没有追求的目标,把一切东西都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强调自己的个性,不愿意人云亦云,很多事情上,都要求要有自主选择权。学生管理已经告别了老师说什么是什么的年代了。
3、高校规模效应要求寻找新的管理方法
首先,大规模的扩招以后,生源质量较以前有所下降,这样使原本很容易实现的管理要求,变得开始有难度。其次,学生数量剧增而老师的数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老师的工作量趋于饱和状态,很多问题老师只能抓大放小,想要有工作深度,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再次,管理思路和制度相对滞后,对学生的要求过于死板或应付差事,没有发挥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我国已从精英高等教育转变为大众高等教育,而相对应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造成了现在教育出的大学生像花瓶一样,中看不中用。

二、探索与思考
1、以创新为目标,抓好教育引导工作
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开展服务社会。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等学校之所以是高等学校的根本理由;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它既是高等学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等学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应用,既是高校对应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校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2]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培养人才这一中心任务,正确处理好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和一个合理的激励制度。如何将学生培养成才是每一个从教者都在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促使英国产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政策¬-专利保护。万能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就是通过出售这项技术从一个一贫如洗的失败商人变成了富有的发明家。作为高校管理者,从这件事上应该学到什么是人才的标准,人才不是各科成绩都非常好的只知道学习的学生,而是具有创造力的学生。经常有这样的指责,现行教育制度是抹杀学生创造力的罪魁祸首,各方面的证据也隐隐说明着其中的一些关系。作为教育者,我觉得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学生认为他需要某一方面的知识时,他是会投入时间和精力在上面的。学生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我不知道学这一门课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揭露出了我们在学习引导上的问题。学生不是为了学位证书而学习,如果学生把取得学位作为学习的最终目标,那就违背了我们的教育目标了。我认为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性的一步。如何才能做到呢?这并不是说要我们拼命鼓吹我们开设的课程有多么的好,有多么的重要,而是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就像我们到市场买菜,无论菜农说自己的菜好,我们都是要选自己需要的和自己喜欢的。现在的高等教育价值中,我们不仅仅应该注重社会价值更应注重个人价值,没有了个人价值,高等教育就无从反映和促进社会的发展,其社会价值也就无从谈起了。
2、学生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对学生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高校学生管理者是与学生的接触是相当多的,从事学生非专业教育的重要教育者。学生的非专业教育主要包括了理想教育、责任教育、价值观教育等。作为学生管理者首先要对生活有极大的热情,有自己的理想追求。这样,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耳濡目染地让学生感到有所追求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同时,学生管理者应用具体的行动代替说教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责任。再次,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发表他想说的。当他把他想讲的都说了,我们就能发现问题的关键了。
除此之外,大众化教育的开始,同时宣告着师道尊严时代的结束。在我国长期的历史的影响下,我们一直都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认识。在学生管理过程,往往要求这个要求那个,认为这些都是应该的,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作为学生管理者,我们存在的价值是帮助学生变得更好,在我们之间更重要的是做朋友,而不是长辈。我们要相信学生能和我们一样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只是要根据经验告诉他做某些事需要的代价是什么,让他根据情况进行选择,而不是替他做好决定。
3、抓好工作两条线,做好目标导学工作
当前的社会非常看重学生的文凭,而现在的文凭的取得主要是看学习成绩。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虽然说文凭和能力不是矛盾的,应该是彼此相长的。但是他们并不是呈线性关系的。高分低能的一种现象已经出现了。这时候,作为教育管理者,如何需求其中的平衡点很重要的。首先是鼓励学生学好本学科知识,让他们明白学习也是一种能力,一种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其次,除了奖学金外,并不把学习成绩作为各项考核的惟一重要指标,只有学生成绩合格,他就应该具有各项奖评的条件,其他的奖评条件应该注重学生其他方面的成绩和他所特长方面做出的贡献。即工作中的一条线是保证学生能拿到关乎他前途的文凭,另一条线是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追求的目标,注重个性化发展,培养他们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期,入校学生参差不齐,在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时候,我们要注意适当的引导。对于那些对专业有兴趣且基础良好的学生鼓励他们进一步深造下去,今后在科学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对于那些对专业兴趣不大的学生,鼓励他们在保证日常的学习要求之外,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掌握一项技能,并在这个方面取得自己期待的成绩。
4、强调过程管理,优化管理制度
现在的管理制度更加注重结果的考评,缺少对过程的充分关注,而学生的培养恰恰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人的一生都在追求进步,没有一个终极点,所以无论我们用何种结果式的考核都会给学生长期发展造成影响。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学生喜欢拿短期目标当作最终目标,就像高考一样,通过高考,我们可以进入更高的学府学习,这只是短期目标,并不意味着考上大学就是成才,而是通过在大学的不断学习来获取成长。也正是这种拿短期目标当最终目标的现象给高校管理埋下了暗礁。所以作为学生的管理者一定要帮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并通过平时的过程式的管理,让学生明白“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古训。
在社会各个层面都在发展变化的今天,高等教育面临着制度变革、规模效应等带来的各方面的问题。作为高校的教育管理者,首先,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人才观,在日常的工作中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和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并优化管理制度,最终成为工作有效率,有成效,惠及学生的教育管理者。
参考文献
[1] 司洪昌等.透支未来:大学大幅贷款背后的隐忧[j].教育与职业,2006(31):22~26.
[2] 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6153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