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的“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两课”教师在其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增强“两课”教育的时效性,就必须了解新形势下“两课”教师角色扮演的现状,找准角色定位目标,探寻角色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两课”教师 角色扮演 目标定位 素质培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清晰的思路,也对“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
一、 正确认识“两课”教师角色失调的现状 ,明确“两课”教师角色定位的目标
目前,高校“两课”教师在角色扮演中存在着严重的失调现象。主要有:角色迷失,就是迷失了对角色规范的认识,不清楚应遵循的角色规范,不懂得如何完善自己的角色形象;角色信念不足,对自己扮演的角色缺乏热情,信念不坚定,甚至对自己的角色持怀疑甚至排斥态度;角色冲突,指角色内部和角色之间所要求的责任和义务之间的冲突,特别是党和国家对“两课”的高度重视与社会上对“两课”的偏见使得“两课”教师的自豪感和自卑感之间的冲突尤为明显;角色追求功利化,只看到对自己有利的既时的、显性的功效,忽视或轻视“两课”教育的长期性和实效性。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干扰了“两课”教师角色的正确扮演,不利于“两课”教师对自身规范的认识和内化,极易导致心理、行为逆反。这就需要“两课”教师正确认识角色失调的现状,明确“两课”教师角色定位的目标。
1、角色追求的目标:期望角色。是指社会或团体对某一特定社会角色所设定的理想的规范和公认的行为模式。期望角色也称理想角色,可以是明文规定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两课”教师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取决于两种期望。一是自我期望,即“两课”教师对自己行为及其发展的期望;二是社会期望,是社会上他人对“两课”教师角色行为的看法、评价和期望。两种期望应该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在现实中“两课”教师不仅要有适度的自我角色期望,还要能够不断地认同与内化社会期望,这样才会尽快地把社会期望转化为自我期望,不断地根据教育需要做好教师角色换位,从而减少角色混淆和角色冲突。
2、角色获得的方式:“自致角色”。所谓“自致角色”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活动而获得的角色。“自致角色”体现了个人的自主选择性。目前,许多“两课”教师选择从事“两课”教学和研究是他们自主选择的结果,他们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愿意为祖国建设承担重任,培养合格人才。这些人对“两课”教师的角色有强烈的扮演欲,这种欲望激励着他们积极体验、领悟、实践角色,并自觉调整自身与现有角色不相适应的角色习惯,实现角色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成功的标志。而对于那些由于外力驱动而选择“两课”教师角色的人,只要引导他们与现有角色规范交融,调整好角色坐标,克服角色转换带来的心理失衡,在角色心态上仍然可以达到“自致角色”。
3、角色行为的目的:“表现性角色”。是指角色行为是不计报酬的,或虽有报酬,但不是从获得报酬出发而采取的行为模式。“表现性角色”与功利性角色不同,其目的不是报酬的获得,而是表现的满足。“两课”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应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应是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所驱使的角色行为,强调更多的应是精神上的自我满足与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对于他们来说,学生的成才与报国比课时收入应该更能使他们获得满足感。当然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确立的今天,这样的角色行为目标并不是否定合理的功利追求,只要正确把握好二者的关系,完全可以在引导“两课”教师实现“表现性角色”的同时,合理追求功利。但切不可主次颠倒,把功利性角色作为主要的行为目的。
4、角色规范的遵守:“规定性角色”。是指角色扮演者的行为方式和规范都有明确的规
定,角色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自行其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两课”教师责任重大,任务繁重,对于“两课”教学的各种要求,“两课”教师应遵循的各种法律法规,国家都有明确的规定,应该严格遵守。与此同时,还应该意识到: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体制和制度不很完善,特别是角色规范中那些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由于写不进有关条文,只能通过内心信念、社会舆论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势必造成 “两课”教师角色规范的“真空”和不清。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对于“两课”教师来讲,更需要在严格遵循现有规范的基础上,积极探讨和研究新形势下“两课”教师需要完善和创新的规范,为使规范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献计献策。
二、努力塑造“两课”教师的角色素质,加强对“两课”教师角色素质的培养
找准了目标定位,就可以为“两课”教师角色素质的塑造和培养提供有利的依据。
1、 角色素质的构建。作为“两课”教师,要塑造学生灵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其特殊作用是任何其他专业课教师替代不了的。这就要求“两课”教师须具备这一角色独特的素质。
(1)过硬的政治素质。“两课”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坚定正确的
政治方向及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在国内外错综复杂形势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动摇。
(2)高尚的道德品质。相对于一般教师而言,“两课”教师不仅自己要有崇高的理想
信念,高尚的人生追求和道德情趣,还有义务通过“两课”教育使角色伴侣-大学生树立起坚定的政治信念,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不仅要树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的普通教师的职业意识,还要有淡薄名利,不计得失,勇于奉献的崇高的共产主义境界,能很好地抵制住各种不良思潮特别是功利主义的诱惑。
(3)合理的知识结构。为了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必须改变“两课”教师专业单一,思想狭窄,缺乏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对高新技术的
前沿知识把握甚少的现状。“两课”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外,还必须掌握相关学科和其它学科的知识,培养广泛的爱好,使其逐步具备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满足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的需求。
(4)稳定的心理素质。“两课”教师的心理素质是“两课”教师在情感、意志、兴趣、个性、能力和动机等方面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两课”教师心理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其角色扮演的成败。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两课”教师总是更易承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善于处理各种角色冲突,缓解角色紧张,从而成功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反之,则会出现各种问题,甚至会出现角色失败。
(5)先进的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普及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两课”教学资源,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理想。这无疑要求“两课”教师要具备
现代教育理念,熟练地掌握网络应用技能,使之很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2、角色素质的培养。要培养“两课”教师良好的角色素质,必须注意两方面的工作。
(1)、角色意识的培养。社会及他人对角色的期待只是一种外在的力量,要扮演好社
会角色,必须把这种外在的规范转变成内在的要求。完成这一转换的关键就是角色意识的培养。对于“两课”教师来说,只有明确意识到自己正承担着一定的角色责任,意识到社会及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期待,并决心用自己的行动去表现社会的期待,在亲身体验中用它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最终自觉将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体需要时,其社会角色才算真正形成。这就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必须有计划、有意识地加强对“两课”教师角色意识的培养,以此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使其坚定角色信念,热爱并忠于本职工作,心悦诚服接受并并实现自己的角色。这件事要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下去,常抓不懈。
(2)角色适应力的训炼。 在教育工作中,“两课”教师要成功地塑造好自己的角色素质,必须具备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环境的能力即角色适应力。这种角色适应力不仅指“两课”教师要适应角色转换的需要,而且在教育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多重角色扮演上都要适应,这是“两课”教师能否胜任其角色的重要前提。由于“两课”教师特定的工作性质、任务和对象赋予了这一角色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特殊性。这种复杂性、多样性和特殊性给角色适应力的训练必定带来很大的难度。要解决这一难题,一方面需要角色本身做出主观努力,树立正确的角色观,不断深化自身的角色认识,自觉完善自己的角色素质,积极主动地探究角色培养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除了要对“两课”教师严格要求外,还要对“两课”教师付出真情,关心他们的疾苦,体察他们的痛痒,帮助他们缓解各种压力,疏通各种阻力;引导并帮助他们走出学校,深入社会,深化对社会的认识,了解社会对他们的期待;还应根据各学校“两课”教师自身的不同状况进行具体分析,制定相应的计划,尝试培养一些跨学科的“两课”教师。比如,医学院校的“两课”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外,还可有意识地让其增加对医学知识的学习。当然还需要在社会期望上多下功夫,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期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1)高庆荣等:《医学生角色失调及目标定位》,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1期。
(2)马凤娟等:《高校“两课”教师的角色失调与角色定位》,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
(3)全国13所高校编写组:《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苇克难等:《社会学概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高慎盈:《你与你的社会角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61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