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计算机应用课程在高职院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改革课程教学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并能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既注重专业知识又注重实践技能。因此,
职业教育应结合市场要求,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强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位的指导思想。现在各行各业和计算机已经密不可分,计算机的普及要求每个员工都必须会操作并能简单维护计算机。
计算机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办公和科学研究的工具,熟练掌握和应用计算机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一种基础知识和技能。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几乎是所有高等院校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它包括三方面的基础技能:微机基础操作技能;办公自动化和数据库管理;调试和编写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但是,由于计算机及软件系统的迅速更新,特别是近几年来windows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的迅猛发展,对计算机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教学模式和方法需要做出重大调整,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教学方式
以前高职计算机的教学基本上沿袭传统的授课方式:板书+讲解。由于现在计算机各种软件大多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是无法在黑板上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设备。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的方式进行讲授。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建设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授课方式由于没有直观的演示,学生听课不知所云,教学效果非常差,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多媒体教学采用了同步演示,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实现了师生互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计算机教学是否有成效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学的关键。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的兴趣越浓,求知欲越旺,知识迁移也就越快,信息交流量也就越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果也是最佳的。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关键。
1、选用合适的教材。选择适宜的教材对于保障教和学的效果非常重要。在选用教材上高职院校曾经走过弯路,以前曾选用过本科院校的教材,强调的是理论性而缺乏操作性,明显不适合高职高专学生。近几年高职院校发展很快,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也逐渐明确,就是突出实践和技能训练,市面上适合高职高专的教材非常少,选择余地不大,在计算机教学中应选择由高职学校编写的适合其教学特点的教材。
2、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在内容上以实用为原则,以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为重点。如中文操作系统中中文系统、常见的文件类型及其基本操作使用是最重要的,也是教学的重点。网络方面,局域网和因特网已经成为现代计算环境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正确使用和简单维护非常必要,需要让学生理解掌握。
3、适用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学的实施应以实例教学为模式。在每个章节的开始就给出有代表性的实例,使学生一开始就能从“可视化”的实例中对学习目标有一个整体认识,明白学习这些知识能做什么,大概需要哪些知识补充,随后以实例为主介绍相关知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4、培养自学能力。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知识更新加快,掌握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就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知识更新,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比如在文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已掌握文字框的基本属性操作方法后,再把图像属性、表格属性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激发他们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快、更多。这样也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5、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理论教学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强化应用训练。传统的普专教学以章节讲述为基础,以基础理论为核心,知识分散,不重能力培养。而高职教育以课程标准为目标,以学习单元为基础,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突出技能培训,强调职业核心能力、关键能力、基础能力的统一,因而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管理
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以实验课为重点,实验题尽量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到实际应用中。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应为1∶1,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为了保障学生在上机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教师应悉心辅导,学生应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综合运用的目的。而且实验课应该记成绩,以此激发学生完成实验课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每次上机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成绩实行打分和评价,能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任务,学生学习劲头更足,课堂教学效率也更高。实验操作课应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操作更熟练,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安排学生走出校园,到本地的电脑市场了解计算机硬件技术最新的发展状况、专业计算机组装和维修的基本状况以及现今it行业的机遇与挑战。也可以聘请一些计算机组装和维修行业的专业人员给学生做专题讲座,谈谈该行业应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和素质,分析行业前景和就业情况。通过这种耳濡目染的现场接触,对学生观念的更新、今后学习方向的明确以及步入社会后职业定位和选择都有好处。
四、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可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实验作业作为考核依据。成绩为百分制,理论考试占50%,实验考试占50%。
计算机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教师应该改革教育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构建教学内容,摒弃过去高等教育中强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注重培养动手能力,使学生主动建立起个人知识和能力构架。结合计算机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要在教学中选择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筛选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组织教学。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把理论和实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改变教育观念,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师生自觉地按照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去实践,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实用人才。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教育研究课题“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7b164。)
【参考文献】
[1]高晓梅: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
辽宁高职学报,2002(5).
[2]秦昌平: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程[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61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