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瓶颈与突围路径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瓶颈与突围路径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所遭遇的困难即普通高中向素质教育转型过程中的困难,影响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的主要原因有:“惯习”与“防御性教育实践”引起对新课程改革的抗拒;单一的评价方式助推了“一切为考试而教”;课堂教学低效使得时间成为最稀缺资源。当前新课程改革突围的主要路径是重建健康的教育生态和创造性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学校管理创新
  
  最近几年,对新课程改革的批评声音较多的是认为新课程改革主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没有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在笔者看来,现在普通高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并不都是新课程改革本身的原因,而是诸多社会因素与教育自身规律在学校情境中产生剧烈碰撞的结果。
  
  一、“惯习”与“防御性教育实践”引起对新课程改革的抗拒
  
  在社会学的视野里,学校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场域,有着自己的惯习,即“持久的可转移的禀性系统”。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实践中,学校运行的方方面面都形成了围绕考试而进行的一定的感知、感觉、行动和思考倾向,教师们自己多年教学的经历、从教后跟随榜样教师学习以及在自己的日常教育实践中,都已经把“一切为考试而教”的准则以无意识的方式内化为自己的行事准则。学校主要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对教师的评价准绳的做法加剧了教师为考试而教的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内化,就会演化成为教师的一种潜意识。不同于这种惯习的外在力量一旦触动它,就会像是触到了一种软性的防卫机制,虽然没有面对面的激烈冲突,但是抗拒力量却无处不在。WwW.lw881.com
  随着高校扩张而带来普通高中教育的迅速普及之后,教师们仍然沿用过去精英教育的方式,加上近年来社会对高考的关注有增无减,各种社会力量都渗透到对高中教育的影响之中,学校往往成为某些社会问题的替罪羊。由此,承受着重重压力的学校教育领导者和教师们往往会选择“防御性教学”策略。在防御性教学中,教师们会尽可能地回避独特的教学方式。他们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必须达到的、在最终考试中会出现的内容上,而且选择教学方式则以有利于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为标准。换句话说,防御性教学不鼓励创新,不以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为首选任务,而以完成可检测的外在目标为准绳。这样,任何不同于场域中大家已经熟悉的工作惯例的外在要求都会经历场域内人们的质疑与审视,特别是在改革初期,人们对改革的意图和操作过程还不了解、不熟悉的时候,改革理念和实践要求在实际操作中所经历的变形就更多。
  例如:独立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对多数学校来说是一个新面孔,是以增加现任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工作量的面貌出现的。一方面教师们需要集中精力应对自己所教学科新教材的新要求,另一方面研究性课程的组织与辅导对多数教师和课程管理人员而言十分陌生,既不容易辅导也不容易管理,这就使得一些教师以抵触的心理对待这门课程。如果学校领导层没有特别的重视与安排,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没有专门的督导措施,那么研究性学习就不会得到切实的实施,至多只是象征性地开设。
  
  二、单一的评价方式助推了“一切为考试而教”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学业评价的要求,各实验省市出台了尺度不一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高考方案。这些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目的是促使社会、学校和学生本人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但由于它们与高考一般不是硬挂钩的关系,因此在很多学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还是像往常一样仅仅重视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和各类高考模拟。在宏观层面,由于缺乏一套在全国通行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各省市之间的基础教育质量无法进行比较。同样,各省市内部的地区之间也普遍缺乏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方式,这使得高考成绩在事实上成为人们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尽管有的省市在本省内部也采取了一些评估、督导措施,但由于没有真正影响到学校的日常工作流程,导致那些评估和督导更多地成为学校必须应付的检查之一,而不是真正改进日常实践的契机。有的省市采用严格的行政手段干预学生的在校时间和节假日安排,试图以此强制推行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学校管理、课程安排、教师培养等没有同时跟上来,最终使得有些原本发生在校内的加班加点和各类补习强化措施转移到了校外,行政上强制学校严格根据课标安排各科课时量的做法,在教师课堂教学没有转型的情况下,使得满堂灌现象更加严重。如果不真正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个公认的能够评价学校运作过程的标准以及所培养人才质量的指标体系,并且花大力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任何技术性的局部改革都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普通高中教育现状。
  
  三、课堂教学低效使得时间成为最稀缺的资源
  
  尽管在近几年,高效课堂教学成为很多地区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但是课堂教学低效、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虽然教无定法,不可能规定固定的模式,但是所有能够进行高效教学的模式大致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教师的角色是“帮学”。为了“帮学”,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的自学和合作学习时间,为此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持续努力学习的热情。但实际上,很多教师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讲完”教材内容上,至于“练习”和“消化”则留给学生“课下”完成。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任务是静听,是接受,课堂上没有学会的知识以及没有经过充分练习的知识只好等待自习课和“业余”时间自己再补上。如果作业和各类试卷太多,没有用来补习的时间,那么没有学会的知识和没有时间思考的道理就只好随它们去了,长此以往累积效应就产生了。
  
  四、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突围路径
  
  在如上所述的背景下,高中新课程改革要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在学校内外同时下功夫,其中最重要的是要重建健康的教育生态与创造性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一)重建健康的教育生态
  重建健康的教育生态要从学校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同时人手。在学校外部,教育主管部门要取消频考,为师生松绑,使他们能够以符合教育规律的方式追求高效教学。取消频考之后,教育质量要由督导和教育质量监测来保证。在学校内部,要以学校管理创新促进包括高效教学在内的学校内涵发展。
  1 取消频考,为师生松绑
  当前应试教育恶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来自“频考”。月考成为很多高中的日常教育实践,每次月考之后都要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排名,班主任则会根据排名情况在班会上进行细致点评,而学校或者年级则会根据考试成绩对教师进行细致的点评。有的学校每周甚至每天都要进行或大或小的考试。频考成为悬在教师和学生头上的利剑,在排名的压力下,教师选择防御性教学策略的倾向更加明显,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胆量”着眼于长远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师“为考试而教”和应对频考的教学策略下,很多学生实际使用的是本末倒置的学习方式。频考使教育背离了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
  重建健康教育生态的第一步是把外部的宽松环境还给学校、教师和学生。教育行政力量和商业气息要后退一些,再后退一些。就像郭思乐教授所言:“我们不是不要考试,而是不要统考;不是不要最后的(终端的)高考、中考和小学毕业考,而是为了这些终端考试取得真正优异的成绩,我们要否弃那种周周统考,月月统考,期期统考,从而可以充分放开,让孩子们在教师指导下最大限度地自主学习,用他们的生命活动的方式自主成长。”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只有停止以频考的方式干涉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过程,并代之以提供帮助、对话与交流机会,教师才有可能真正地以素质教育所应有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我们要“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或者科任教师,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从控制学生生命变为激扬学生生命。到了学生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生本’地应考,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积累,去取得决定性的、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2 以督导和质量监测保证学校日常教育实践的底线
  放弃频考之后,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质量的把握应该经由督导和质量监测来进行。现在我国省、市、县三级教育主管部门都设立了专门的督导机构,要真正发挥这些督导机构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督政、督教与督学的关系,以督政来确保教育投入、教师权益、教育优先发展、农村教育问题、义务教育的各项经费保障制度等,确保教育事业发展的各项条件;以督教和督学来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确保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真正发挥督导的作用,我们必须注重过程督导和提前督导,否则督导就容易退化为工作验收和检查,无法起到对教育过程的引导作用。另外,我们还必须重视对督导结果的后续处理,辅之以限期整改然后接受再督导等措施,否则督导就会沦为象征性的工作程序。
  只有教育部已经成立了基础教育监测中心、义务教育监测办公室与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2008年2月,《国家教育督导条例》 (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发布。未来几年,国家督导、行业评估、公民评估等都会逐步建立起来,一些独立的民间专业机构也会逐渐进入教育质量评价领域。建立起以素质教育要求为评价标准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之后,政府就可以放心地改变过去那种对学校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的方法,转而通过立法、拨款、中介组织、政策引导、督导、质量监测等手段对学校进行宏观调控;学校也就能够把精力放在本校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上,真正走出外控发展模式下学校和教师的一切行动都以外部评价为导向的局面。
  教育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教育成效的滞后显示性使得任何简单的量化评价手段都难以真正奏效,不仅如此,真正好的教育无时不饱含着生成性,如果简单地采用考试评价的方式,教师们最终就会只为考试而教,学生自然是为了考试而学。因此用督导和质量监测的手段来确保教育事业发展的底线,然后用其他宏观调控策略来激发出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最为健康的办法。只有这样,像研究性学习之类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精神的课程才会真正得到重视。
  3 以学校管理创新促进包括高效教学在内的学校内涵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效果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上。近几年来,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以及来自社会、家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压力,也由于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增加,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立足于校本实际、用管理创新带动包括高效教学在内的学校内涵发展的普通高中名校。在对几所高中校进行案例研究以及对一些成功学校进行文献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些学校尽管地域不一、特色不同,但是它们却有类似的“成功基因”,正是这些“成功基因”使得他们逐渐冲破制约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成为当地名校。
  这些“成功基因”是新课程改革成功推进的必要条件,主要原因便是上文所述的“惯习”与“防御性实践”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容易被打破,在改革初期尤其如此。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教学等问题首先不是技术性的问题,它无法通过设计一个教师可以简单地遵照执行的技术流程来解决活生生的教学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无数问题,它的解决依赖于教师在日常教育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反思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智慧。当前很多学校急于改变教学低效或者新课程改革不适应的现状,在没有对本校和榜样学校进行深入研究的情况下就匆匆引进榜样学校的教学方法,因此实践起来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教师们虽然在学校的要求下“使用”了榜样学校的教学方法,但却没有真正理解方法背后的理念,因此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从我国普通高中的发展趋势来看,通过校本管理创新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未来越来越有可能成为主流,特别是在现代学校制度广泛确立之后更会是这样。不过我们应该警惕那些在学校层面包办、规定一切教育活动的做法。如果学校的各项活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规定得十分细致,没有让教师和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那么校本改革就会成为扼杀师生生命活力和创造性的罪魁祸首。
  
  (二)创造性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高中新课程改革不仅在学科教材、教学要求上不同于以往,而且它还有很多以往没有过的新课程形态,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这些新课程形态不仅遭遇了因应试取向而导致的时间紧缺以及“防御性教学实践”的影响,而且还面临着师资、场地、资金、经验缺乏等一系列困难。这些困难合拢在一起就成为新课程改革在最终的实践环节发生变形的主要原因。要解决实践中的变形问题,省市和区县的教育主管部门创造性地推进新课程改革起着重要作用。以天津市为例,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市教委和各区县的教育主管部门因地制宜地创造出一系列策略,有效地推进了新课程改革。
  1 充分利用区域资源解决非传统性师资等难题
  两年多来,在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过程中,天津市各区县充分盘点自己的区域资源,产生了一些创造性的经验,比较有名的有五种模式。一是南开模式。南开区拨专款150万元,建成“南开区技术教育中心”,供全区必修和选修教学使用。二是河西模式。河西区以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天津实验中学、天津四中为龙头校,成立“协作片”,合理整合区域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三是蓟县模式。蓟县根据本地区地域广、学校分散的具体情况,投入400万元,用集中采购和师生自制学习用具的方式解决了通用技术开设的难题。四是河东模式。河东区采取区建和校建相结合的方式,在福东中学建设河东区社会实践基地,同时加强学校自建相关设备。五是西青模式。西青区教育局在天津理工大学设立高中通用技术实践基地,利用天津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丰富实训设备和课程资源以及优秀的专业技术指导教师队伍,解决本区缺乏相关的实验设备和专业技术指导教师的难题。
  2 整合校际资源,解决选修课的师资问题
  与选修课有关的师资欠缺或者选修人数不够等问题也困扰着各高中校。这种状况近来已有改变。2008年秋季学期,天津市教委直属的南开中学、耀华中学、天津第一中学、新华中学和天津实验中学开通“选修课程空中课堂”,突破校内开设选修课的局限性,进行跨校网上选课。该学期共开设德育、韩语、名著与名篇、宗教与中国文化等9门课程,各校之间实行学分互认。2009年秋季学期,“空中课堂”的范围将扩大到全市60所示范高中;2010年秋季学期将在全市所有的高中校实施,届时全市所有学生都能够在网上选修名校名师的课程。
  3 创造性地引导非传统性课程的开设
  研究性学习之类的非传统性课程在度过了最初由行政力量干预实施的阶段之后,很难真正在日常教育实践中生根发芽。除了与这些课程相关的各项困难之外,师生对这些非传统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存在着巨大差异,并且这种注重体验的课程无法通过终端考试的办法来测量,因此导致各校之间以及同一所学校的不同班级之间或者不同教师带领的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大。
  天津市于2008年底由市教委中学处主办,市教研室和市考试院协办了首届高中研究性学习成果展评。这次评审力求强调研究性学习注重过程性、体验性的特点,考查了参赛学生在知识、技能的运用和方略、条件的充分使用程度;信息收集、处理、利用以及目的、方法、效果和交流策略方面的适切程度;研究目的圆满实现、表达形式和感悟的完美程度等方面的水平。像这样涵盖全市所有区县、过程严格的高中研究性学习成果展评在全国还是首次。除了对天津市高中过去两年多的研究性学习进行一次高端展评之外,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以这种方式来引导高中学校重视研究性学习课程。这次展评所开发出的评审标准将成为各高中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引。天津市还在2007年的市级“双优课”评选中新增了“通用技术”和“研究性学习”两个学科。这对于调动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专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国举“场域——惯习”论:创新机制研究的新工具[j]中央党校学报,2005(3):34-87
  [2]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随笔[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3]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切实加强通用技术课程建设努力开创我市高中课程改革工作新局面:天津市高中通用技术课 程开设一年总结报告
  [4]陈君.西青区高中通用技术实践基地揭牌
  [5]蒋娟“市五所”高二生可跨校选课[n].今晚报,2008—08— 30(1)
  [6]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天津市第六届中学“双优课级评选活动圆满结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6184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