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 探究式教学 运用
论文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为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焦点。探究式教学不仅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而且能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但教师决不能片面追求“探究”这一形式和方法,更要注重探究的实效,让探究起于须探究之处,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培养情感。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为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焦点。采取探究式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的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它是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为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采用学生间合作、探究的形式,出现“热烈”的场面就算是融人了新的教学理念。这未免有点牵强。如何使探究式教学的运用更有实效,笔者认为,应该围绕“一个中心”、坚持“两项原则”、具备“三种基本功”、避免“四种现象”。
一、围绕‘一个中心”:教学目标
在运用探究式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这一中心,尤其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讨论、探究。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从而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根据课程标准,为学生的探究设置问题,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
〔案例1〕在教学《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这节课时,我围绕“政府建设
新农村”设计了下列一组问题:
(1)政府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政府怎样带领农民搞好新农村建设?
(3)你打算怎样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献力?
这三个问题始终围绕政府的性质、职能,以及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政府素养而展开,而这些内容恰恰是本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讨论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必须先自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识的热情,还会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其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二、坚持“两项原则”:可操作性和探究性
探究的问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探究性。并不是每堂课都必须使用探究式教学,更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用探究式教学。过于简单、一目了然的问题没有探究的必要;过于宽泛、过于深奥、学生无从下手的问题也不能展开探究。探究的问题的选择一定要在学生的经验和能力范围之内,是学生有言可发的,即可操作的;是学生有言想发,而又不经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难发的,即具有探究性。
〔案例2〕一位教师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堂课中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1)党的性质、宗旨是什么?
(2)党为什么有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前一个问题太简单,根本没有探究的必要;后一个问题太大而且比较抽象,不仅难以操作,而且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问题的设置不仅要深浅适当,而且要有探究性。一否则,学生只会“敷衍了事”,从而使探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只能是白白浪费课堂时间。在探究活动中只有坚持探究问题的可操作性和探究性原则,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习的注意力,使他们关注所要学习的内容,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在探究中获得成功,体验愉悦。
三、具备“三种基本功’一揣摩功、点拨功、诱导功
揣摩功、点拨功、诱导功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必备的基本功。
1.揣摩功。探究式教学首要的因素是“设问”。那么,教师应在什么地方设问?教育家叶圣陶说:“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所谓揣摩,就是思考推求之意。思考推求,不是凭空猜测,而应以领会课标、把握教材和了解学生为依据。在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时,要在教学重点处设问,在规律性的问题上引起学生的思考。还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使设问适合学生的认知程度。这样,我们就能揣摩到学生的“不易领会处”,就能产生“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
〔案例3〕某教师在组织《消费及其类型》的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中美两个老太太购房”的漫画为情境,设置了以下问题:
(1)中美两个老太太在购房时,各采用了怎样的交易方式?
(2)上述交易方式反映了中美两个老太太在消费观念上有何不同?
(3)中美两个老太太在消费观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
上述问题的设置,抓住了教材的重点和学生思维突破的难点,学生只有通过思考,才能“摘到果子”。这种设问的“揣摩功”正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深人了解和驾驭教材能力的基础之上的。
2.点拨功。要促进学生智能发展,设问要有一定的难度。没有难度充当磨刀石,学生的思维、意志、情感就得不到磨炼。怎样使学生在具有一定难度的设问面前认真思考、积极探究、热烈讨论呢?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课堂讨论时要恰到好处地进行点拨。如在案例3中,学生对(1),(2)二个问题的探究没有碰到太大的困难,但在探究第(3)问时就很难切中要害。此时,这位教师立即巧妙地加以点拨:“你想想中国老太太在什么情况下也可能采用美国老太太的交易方式呢?”这一点拨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使学生对问题(3)的探究得以顺利进行,从而也加深了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
3.诱导功。运用探究式进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课堂上几十个头脑在思索,各有各的见解。教师怎样适时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深人进行探究、开展讨论,使合作探究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的诱导功。在案例3中,有一个学生突然提出:“目前中国广大居民不是已经学习美国老太太的消费观念(信贷消费)了吗?”此时,这位教师并不是直接回答,而是由此引导大家去思考,若有所思地说:“你认为是什么因素促使中国广大居民学习美国老太太的消费观念?”从而把学生向教师的提问转向学生共同的议论。“是收入提高了吗?”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又一个学生怯生生地说:“是从众消费心理吗?”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说:“除此之外,还跟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恍然大悟:“跟收人水平、消费水平、物价水平及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都有关。”这一随机应变的诱导,使学生终于明白了居民的消费水平是同这个国家的“国情”紧密相联的。
四、避免“四种现象”:心中无数、选题过大、偏离主题、草草收场
运用探究式教学,不能追求形式,“走过场”,为“探究”而探究。要提高探究的实效,必须注意避免出现以下四种现象:
1.心中无数,匆忙上阵。开展探究式教学,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设计好探究的问题。它既可以是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是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围绕探究的问题,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或在课前指导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心中有数,讨论时有话可讲。其次,教师要预测探究中可能出现的观点和问题,预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办法,以便适时妥当地加以点拨、指导。
〔案例4]一位教师在《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的教学中,讲到“中日两国既求合作,又有摩擦”时,临时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1)中日两国在哪些领域进行合作?
(2)为什么能在这些领域进行合作?
结果学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不知所云。有学生指出“中日关系可以用政冷和经热”来形容时,教师却也呆在一边无所适从,课堂气氛顿时沉闷起来。总之,运用探究式教学,切忌打“无准备战”,匆忙上阵。
2.忽视对象,选题过大。在设置探究问题时,既要考虑探究的对象,也要注意探究的内容。因为探究问题,学生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学生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设计的探究问题太大,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就很难组织学生进行正常、有效的探究。
〔案例5]某教师在《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的课堂讨论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确保价格听证会不是价格上涨的通知会?”这个问题涉及国家体制、监督机制、决策机构、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听证会内容等多方面的问题,学生探究不了,从而也就达不到探究的效果。
3.缺乏引导,偏离主题。在探究中,教师不应是观众,而应是一位积极的参加者和指导者。在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把握探究的动态和进程,并适时给学生的探究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以免学生用错误的观点进行辩论,或者偏离主题,使探究讨论扯到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上。同时,教师还要特别关注是否有学生不参加合作探究,无所事事,做场外观众。教师要引导、鼓励这些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认真听取他人的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融入集体的讨论中。
[案例6]某教师在教学《处理国际关系的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时,设计的探究题是:中日两国的“政冷”说明了什么?学生在回答时涉及历史问题、日本海外自卫队发展问题、中日两国人民的信赖问题、能源竞争问题、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等等。学生把探究的问题理解成“举例”,只是罗列一些“政冷”的具体原因。由于教师缺乏引导,学生的探究讨论脱离了“国家利益”这一主题,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4.草草收场,没有点评。每次合作探究结束时,教师要作出小结或点评。对疑难问题或有争论的问题,要阐明自己的看法,应指出合作探究中学生观点的正确、合理之处,也应指出观点中的不足,并及时加以纠正。
[仁案例7]某教师在讲《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中“展望未来,中日两国领导人既心事重重,又豪情满怀”时设计了如下探究题:
(1)温家宝总理访日时用“风在呼啸,山不动摇”来评价中日关系,你是怎么看待这一评价的?
(2)如果你是中国的外交官,你最想对日本国民说什么?
学生积极发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通过两国人民的努力两国关系是会向前发展的。”“两国人民应该增进了解,彼此信任。”等等。然而该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却是“听而不闻”,学生的发言没有得到肯定,积极性受到影响,合作探究最后草草收场,非常遗憾。
总之,在新课标下思想政治课运用探究式教学时,教师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材施教,不能搞走过场,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展开,要服务于课堂教学这一中心,要坚持可操作性和探究性的原则。师生在课前都要做充分的准备,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评。总之,巧妙运用探究式教学,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62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