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政治变生活生活化政治—解读高中思想政治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 新课标
论文摘要: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如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等核心理念对于改造传统的课堂教学起到了巨大作用。伴随着这些核心理念,又出现了一些边缘理念,如生活化理念、反思性教学、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和合作性学习等。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这些理念落实得最为全面的学科之一,很值得大家共同研究体会。本文主要就其生活化理念略作阐述。
1)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层次分类别设计出多样的可供不同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彰显了学科内容的生成性理念。
新课程要求教学内容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拓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该学科统摄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等三大块知识内容,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了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常识融人到学生日常生活之中,并使其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毛泽东曾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比如在经济生活模块中,要求学生模仿以某个地区经济发展为主题,综合考虑政府职能、市场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居民生活等寻求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设计一项投资经营方案,制定合理的分配计划,完成最后的评价。这在整个学科的设置中比比皆是,多以交流、讨论、模拟、撰写小论文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必须掌握的经典知识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2)在教法学法方面,改变过去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以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注重教学的实效性与学习的建构性。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与控制,上课是一种单边行动,教学的最理想状态局面是完成教案,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
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其实教学活动不只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而是师生之间一种双边体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有意义的社会协商,学习环境要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四个要素构成。一般认为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情境教学、随机访间教学、支架式教学等。
新课标要求,增强课程教学与社会进步,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宽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间题的能力。之所以说政治课是核心理念落实得最为全面的学科,是因为其显著特点是实践性强,学生要想真正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必须进行实践。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产生间题意识,主动参与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人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去。师生双向互动,通过群体合作,进行知识建构,信息提炼,教师在此过程中通过反思,不断地更新知识,使课常上常新,达到教学成果的共享并享受创新的快乐。
3)在评价体系方面,改变过去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又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以现实生活为指归,突出评价的多元化。
根据新课标,政治课应当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评价手段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教育行政部门要对高中教育质量进行监测。其实,评价的标准来自于生活,又要化约到学生的未来生活中去,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所倡导的,因此必须建立教师与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生活意识。在继续将考试作为重要评价方式的同时,宜突出考评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用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性课题等多种形式评价。
多元化的评价是以生活实践为圭桌的,正如人所共知的那样,欲成才先成人,必须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尤其要注意将学生生活能力的发展作为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课标要求建立发展性评价,就是要注重过程,淡化筛选性的终结性评价,积极引人诊断性的形成性评价。古人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终极性评价应当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这样才能真实、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和了解学生的行为。教师应当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而客观地记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62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