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知识的掌握和道德品质修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学分制的实施必须对这两方面的教育做出评价。因此,德育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德育评价进行探究,提出“德育学分制”的概念和德育评价必须纳入学分制管理的观点,并对实践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德育评价;德育学分制;学分制管理
关于德育评价的思考
教育评价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科学的过程评价,能及时提供准确的学生成长信息,反馈给学生家长、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或机构,以指导教育工作的开展,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评价作为重要的服务环节,贯穿于学生成长的每一步。学分制作为有效的教育评价机制,在教育过程中一直得以广泛运用。对于
职业教育,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还专门发出相关文件,要求各地方教育职能部门制定学分制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使得素质教育能够在职业教育中得以落实,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实践证明,运用学分制对学生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技能的情况及时做出过程评价,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分制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学校教育培养学生还有更重要的一个环节——道德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调查数据显示,企业用人要求的首选条件是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可见,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综合素质的教育尤为重要,特别是职业教育。为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科学知识技能的掌握都能有所进步,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德育评价机制,并且与学习评价等同起来甚至更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教育评价机制上必须有所创新,从制度规范入手,建章立制,严格实施,坚持依法治教,培养合格人才。
德育评价如此重要,那么,应该建立怎样的评价机制,使之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呢?以往在这方面更多的是采取定性评价,不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很好地发挥作用,同时还削弱了教师、学生、家长参与德育的积极性,“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得不到贯彻。笔者认为,学分制可以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发挥有效作用,关键是怎样在学分制框架下构建德育评价机制。
基于上述考虑,在对德育的内涵、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校提出“德育学分制”。经过试验和不断改革,“德育学分制”成为我校德育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学生道德教育、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学生自主参与教育活动、评价过程,德育的效能明显提高。
“综合学分制”下的“德育学分制”
在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必须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提高综合素质服务,因此,在制度建设上必须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我校自2008年建校以来,一直坚持探究学分制管理。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的教育教学、实习就业及评价机制改革,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我校构建了大课程框架,制定了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综合学分制”并试运行。为使我校的“综合学分制”实施方案更加完善,更加适应职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组织专题研讨,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在试运行1年后,重新修订“综合学分制”实施方案。在《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综合学分制”实施方案(2009年10月第七次修订)》中规定:我校试行的学分制为“综合学分制”,学分由必修课程(文化基础课、专业技能课、技能竞赛奖励)、选修课程、专业技能证书考试、“校园酒店式管理”实训、实习(就业)、德育学分等六大课程框架组成。学生在学校所有的学习活动都纳入学分管理。“综合学分制”是我校实施的学生教育评价机制,涵盖了科学知识的掌握和道德品质修养两方面评价,分为“课程学分”和“德育学分”两大部分,前期由教务处和学生处分别管理,最终由教务处汇总统一归入学生学籍管理。学校专门制定配套的《“综合学分制”中“德育学分”的构成及考核管理规定》,根据学生在校学习过程的德育培养目标,进行细化分解,设置必修德育学分(军训、实训)、常规德育学分、大课间学分、社团活动学分和德育奖励学分等,与星级学员评选、月考核等德育活动相结合,建立过程评价和自主评价机制,让学生参与教育评价过程。设置每一学习阶段德育达标学分,制定德育学分与升学、实习、就业、毕业相联系的有关规定,并严格执行。“德育学分”客观体现了对学生德育成长过程的评价,成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尺度,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了课程学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德育学分制”的具体内容
我校实施的“德育学分制”是“综合学分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相关教师和学生按照相关规定参与德育评价。为使“德育学分制”更容易操作,学校特对其与“综合学分制”的关系和考核管理作如下规定:
(一)“综合学分制”中德育学分的构成及考核管理规定
为了贯彻“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使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的道德行为规范、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学校实施“综合学分制”管理,其中,德育学分占有相当的分量。为了更好地发挥“德育学分”的作用,特对其构成及管理规定如下:
德育学分的构成德育学分由常规德育学分、军训学分、大课间课程学分、社团活动类学分等组成。
德育学分的管理德育学分由学生处与教务处共同实施过程管理,最终由教务处纳入学校“综合学分制”管理,是学生毕业、就业推荐等的重要依据。
德育学分考核内容与分值(1)常规德育学分:主要考核学生平时行为规范、综合表现,包括住宿和校外表现,由班主任具体考核,与星级学员评比挂钩,德育主任负责把关。每月考核合格可得1学分,每学期共4学分。每学期再进行综合考核,优秀再奖励1学分,优秀率控制在20%以内。(2)军训学分:军训为必修课程,不合格必须重修。由教官及班主任考核。每期合格可得2学分,优秀军训学员再奖励0.4学分,优秀率控制在20%以内。(3)大课间活动学分:主要考核课间操、礼仪操及其他大课间活动,由班主任考核。每月考核合格可得0.5学分,每学期共2学分。每学期再进行综合考核,优秀再奖励0.5学分,优秀率控制在20%以内。(4)社团活动类学分:主要考核学生参加由学校组织的有学校教师指导的训练队、社团活动,分常年活动和短期集训活动。常年活动纳入选修课程管理,根据课程、活动、训练计划,由组织部门提请教务处或学生处认定课程及学分分值,经学校同意后,纳入教务处学分管理,考核由指导教师和责任处室完成。短期集训活动由学生处和教务处根据训练和获奖情况共同核定相关学分,纳入“综合学分制”管理。
(二)“德育学分制”的实践与思考
“德育学分制”由学生处统一管理,建立一个与“综合学分制”相对接的管理体系,由班主任、德育大课程相关人员(包括教师、学生或其他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过程评价,并及时汇总、反馈,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了解问题所在。每月一次常规德育评价,每次活动都有评价,通过德育学分体现。这使得德育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东西,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可以获得德育学分,学生成为德育实践(志愿者活动、军训、大课间、实训)的主体。班主任还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结合各类德育活动的开展,组织学生民主协商,合理调整德育评价考核内容,使德育评价有效地为学生自主教育服务。笔者认为,“德育学分制”如果实施得当,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德育学分制”的实施,作为德育管理制度创新实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学生毕业实习、就业推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课程学分要达标,德育学分也要达标。在择优推荐环节中,必须将课程学分和德育学分分别统计,累加后作为依据,体现德育学分与课程学分的同等地位。笔者认为,“德育学分制”要贯彻执行,必须以思想认识统一为基础,这有一定的难度。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培训和学生教育要跟上,制度要规范,执行才有可能到位。
“德育学分制”要充分发挥作用,还必须把“德育学分制”研究与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相结合。在“德育学分制”实施过程中,我校通过专题研讨、论坛交流,把它作为班级学生管理的要求,教师要能够科学运用。
在学分制实践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要很好地发挥学分制的积极作用,就必须把“德育学分制”纳入学分制系统,特别是职业教育,要构建德育学分评价体系,把课程学分与德育学分统一起来,作为学生在校学习的客观评价,通过有效实施达到过程管理,实现教育目标。总之,科学运用学分制管理方式,德育评价纳入学分制管理体系,必然会有效发挥教育评价的功能,实现德育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教育“以人为本,德育为先”。
参考文献:
[1]沈玉顺.
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冬平.德育学分制背景下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j].中等职业教育,2010,(8):23-26.
[3]孙为民.德育学分制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9,(3):102-105.
[4]舒莉.试论学分制条件下高职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7):35-37.
[5]杜维彦.高校学分制德育体系的基本构想[j].
江苏高教,2005,(2):70-72.
作者简介:
陈挺伟(1956—),男,福建安溪人,厦门工商旅游学校高级讲师,副校长,研究方向为学生教育管理。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62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