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 > 试论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创新路径

试论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创新路径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中等教育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阅读不仅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学习活动,而且也是一个人获取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在,很多有识之士也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总结出诸如精读、泛读、细读等读书方法。然而,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捷径呢?笔者认为巧立“文眼”,对提高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下面,本文拟对此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述。

  一、从文章的题目选“文眼”

  题目一般是文章的“窗口”,它与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是休戚相关的。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读题时,不但要求学生明白其意思,而且,要依题目的初步感知,设想一下作者可能写哪些相关的人或事。笔者认为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去探求。

  (1)辨别其属性。看题目是以物为题,或是以时间地点的名称为题,还是以文章最突出的地方等为题。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课《沁园春·长沙》,看题目很显然是以地点为题的,学习这篇课文,我引导学生围绕着:长沙里著名的景点是什么、作者是怎么描写的、作者立足点是什么等问题,分小组展开讨论,学生竞相作答,气氛十分热烈。然后,我指派小组代表发言,很多代表发言都能切中要害,如有的同学说,长沙景点有湘江、橘子洲等。有的说,作者以“看”和“忆”统领全文,看“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由山上写到江中、写到天空、再写到水底,由眼前山、树、水、船、鹰、鱼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忆”概括了战斗生活的经历,由实到虚,表现了作者关注国家命运和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感受等。有的更是有独到见解,把作者思路概括为四幅图: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2)对题目进行假想。看到题目,可以对题目设想一下,文章可能会写哪些内容?会怎样去写?如《小石潭记》,学习这篇文章时,我指导学生进行如下的假想:①《小石潭记》到底记了些什么?②小石潭的景物为什么值得作者去写作?③看题目“小石潭”三字后设想一下石头有多少种?什么样子?那潭水清不清?深度怎样?④“石潭”前面又加一个“小”字,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心境?文章是按一般游记体裁的格式去写的吗?⑤设想你就是和柳宗元同游的一员,游览中你和柳宗元说了些什么?等等。为下一步学习小石潭中的石头、潭水、游鱼、树木、藤蔓等,作了一个全面的推理,为学生快速理清文章的思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

  (3)抓住题目中的重点字词进行判断。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十七课《范进中举》最为典型,对于范进来说,中举前,生活贫困,无人怜惜;中举后,喜极而疯。对胡屠户而言,中举前可以任意辱骂范进,骂他是“现世宝”;中举后,称范进是“天上的星宿”。而众乡邻呢?中举前,家里断粮无人过问;中举后,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斗米来的。可见,全文紧紧围绕“中举”二字进行对比描述,刻画了范进热衷科举的形象,鞭挞了胡屠户、众乡邻那种趋炎附势、欺贫爱富、庸俗自私的丑恶嘴脸。

  二、从文中的重点语句中寻找“文眼”

  文章的中心句有时在段首,有时在段的中间或文章的中间,有时在段后或篇末卒章显志。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口技》,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先是指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默读都可以,在熟悉课文后,让学生去找这篇文章的中心句,学生很快就举手抢答了:“京中有善口技者。”继而我乘势启发学生:中心句既然已经找出,那么到底哪一个字又是中心句的重中之重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善”字。接下去,我启发学生:课文如何去写“善”呢?并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大讨论。经过小组代表发言,畅谈他们选择“善”的种种理由。最后明确:全文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开篇就写了道具、场景以及布置的简单,还有观众的极大热情,从侧面烘托了“善”。第二部分主要写了一家四口人由睡到醒,又由醒到睡和那失火救火的过程,分别从正面和侧面描绘了表演过程中的如何“善”。第三部分再次写了道具的简单,来印证表演口技技艺的“善”,结尾呼应“善”。本文以“善”字而起,中间着力渲染刻画如何的“善”,结尾呼应“善”,结构十分严谨和完整。“善”字一线贯之,不愧为文中的“眼睛”。

  三、从文章的线索中寻找“文眼”

  有的文章行文时有一条线索贯通而下,文章靠线索发展而展开,从而构建文章的骨架。线索有时又分感情线索、叙事线索等。茅盾的作品《白杨礼赞》,它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咏物抒怀”的第二篇散文,作者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组织文章。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先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漫游西北高原,去尽情地领略白杨树的风姿。然后,提问学生:文章中哪些语句直接点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呢?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找出了相关的语句,如:“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那就是白杨树,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这些语句都对白杨树的“不平凡”尽情歌颂,句式结构相似,意义步步深入。“不平凡”三个字反复出现,强烈地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本文是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来组织文章的。又如,《背影》是朱自清的作品,“背影”就是文章的线索,全篇都是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背影”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了四次:开篇设疑——点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一惜别背影;结尾思念——照应背影。这样,就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并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反复照应了标题,使文章贯穿一气,浑然一体。

  四、从时间的推移来取“文眼”

  有些文章如游览性、记叙性或自传式的文章大多以时间的推移来写作。有的隐含在课文的内容里,有的明显体现在时间性的词语上,有的题目就暗示了整个时间段。例如,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都德的《最后一课》,就分为:“课前—上课——下课”三个时间,课前写了小弗郎士幼稚、贪玩、不爱学习,上课时写了小弗郎士的难过和懊悔,下课时写了小弗郎士及众人的悲愤。《最后一课》既是题目,也可以说是时间性的“文眼”。再如,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故事的发展就体现在时间性的词语上,文章虽然以《父母的心》为题目,突出的是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抒发了人类共有的感情——亲子之爱。但是作者却以时间顺序,通过一艘轮船上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任何一个孩子送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因为课文有明显的时间性词语,我就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时间性词语及这一时间发生的相关事情。同学们踊跃发言,完成得较好。

  五、从空间转换来探求“文眼”

  这方面在游记性的作品或记叙性作品中较为常见,空间变换有时在题目上就已经明确点出,有时在写作时分别注明空间转换的地点。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鲁迅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很好的体现,在指导学生学习本文时,我启发学生分析“从……到……”的关系,很多学生都说是空间转换的词语,接着,我进一步启发学生:“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地方有何异同?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认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就像是文中的两个眼睛,因为课文不惜笔墨抒写了百草园充满了儿童的乐趣,在百草园里无论是春、夏、秋、冬都是那么迷人,不但可以看到美丽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光滑的石井栏、肥胖的黄蜂,还可以听长妈妈讲故事。到了冬天,还可以捕鸟、堆雪人、打雪仗……而另一个地方呢?却有天壤之别,那卧着梅花鹿画幅下的三味书屋里,教学内容陈腐单调,而从教的老先生呢?又老是叫人背书,教学方法陈旧呆板得要命。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对比,嘲讽了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制度,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天性。还有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四课短文两篇之一的《于园》,可谓是按地点转换的文言文经典,因为教学的是文言文,又针对七年级的学生基础和心理特征,我先是让学生自由读,后集体读,感知文言文的节奏,然后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不能译的,我予以指正,在此基础上,我适时指导:本文行文特点是怎样的?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有的说按地点转换来写,先写了前堂石坡,石坡上的果子松、牡丹、芍药;接着写后厅的池塘,池塘中假山的奇峰绝壑;接下去写了卧房槛外盘旋而下的沟壑;最后写了园后水阁的小河、灌木和禽鸟,层次井然,条理清楚。有的说:按地点或者空间转换,主要顺序是:前堂石坡——后厅大池——卧房槛外——园后水阁。看来同学们对这种行文思路较为容易理解和掌握。

  六、以事件内部的逻辑关系推断“文眼”

  大凡入选中学阶段的课文,无论是写人或记事的文章,大都与事件息息相关,写人离不开记事,写事也离不开写人去展开,纵观事件内部逻辑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情节性较强的,按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来展开。二是着眼于事件前后对比的,通过描写美与丑、善与恶等对立因素,突出主题。三是事件的因果关系比较明显的,常见的有总分式、并列式等结构。一般记叙文,常采用“起因、经过、结果”的因果关系而展开。例如,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狼》就是上面第一种类型的代表。序幕:“一屠晚归”到“止有剩骨”,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开端:从“途中两狼”到“缀行甚远”,说明屠夫遇到了狼。发展:从“屠惧”到“恐前后受其敌”,点明了屠夫害怕狼。高潮:从“顾野有麦场”到“意暇甚”,突出了屠夫如何御狼。结局:“从屠暴起”到“盖以诱敌”写了屠夫杀死两狼的经过。尾声:“狼亦黠矣”到“止增笑耳”。那是作者的议论:嘲笑了恶狼,赞扬了屠夫。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叶永烈写的《国宝——大熊猫》,就是按因果关系行文的,不过它是由结果到原因,先说结果:大熊猫是我国特有、国际公认、古籍记载的珍贵动物。为了说明这一动物的珍贵,文章从三方面进行原因的分说,一是体态可爱,二是数量稀少,三是动物的活化石。这种由果到因的反映事物的关系显得层次清晰又富于变化,便于加深读者对大熊猫是国宝这一事实的印象。逻辑关系推断文眼这种方法一般较为难以掌握,每每遇到此类的文章时,我启发学生认真回忆以前学过的类似的文章,可否套用相关的格式,准确判断所学的文章应归属上面提及的哪种类型,读懂文章思路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板书,标出文章行文文眼。

  总而言之,巧立“文眼”这种做法,关键是强调学生的自学,让学生去生动活泼地猎取知识,真正体现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也就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方法运用得当,可以高效、全面、积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djy/6286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