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一、“工学结合,校企三阶段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工学结合,校企三阶段共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我院提出“工学结合,校企三阶段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第一学期)为“职业意识树立”阶段,由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和企业认知实训两部分组成,学生通过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具备基本素质;通过企业实岗演练,增加对企业及其业务流程的认知,初步建立管理意识。第二阶段(第二、三、四学期)为“职业能力培养”阶段,由专业课程学习和创业实训、ERP实训和企业模拟公司实训组成,学生通过学习专业课程掌握企业的基本业务流程及相关专业知识,解决基层岗位的日常工作;通过团队创建模拟公司在仿真环境中完成企业经营综合实训,使学生通晓企业流程,熟练职业能力,强化职业精神,树立创业意识。第三阶段(第五、六学期)为“实战能力提升”阶段,由企业基层管理岗位实战组成,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校内专任教师为辅对顶岗实习进行指导,通过实践锻炼,增强学生职业道德、树立团队意识、强化职业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及社会责任感,提升其适应社会、胜任岗位的综合能力,实现由准员工到员工的过渡与对接。
(二)“工学结合,校企三阶段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实效分析。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从2012年开始推行 “工学结合,校企三阶段共育”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10月我院与黑龙江远大购物中心有限公司合作完成2012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150名学生的企业认知实训。2013年3月我院与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ERP实训,学生通过模拟企业运营、企业间竞争等一系列活动,亲身体验企业经营过程,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树立共赢理念,提升决策能力及企业长期规划能力。2014年7月我院与好家庭、北京世纪远华、上海生命人寿、中奥物业等校外实习基地合作,为学生提供具体基层工作,进行“准员工”式顶岗实习。经过我们对在企业实践中学生投放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参加企业认知实训对了解企业经营流程、提高自信心、增强学习动力和明确学习目标有极大的帮助。其中98%的学生表示初步了解企业经营流程,88%的学生表示基本能够适应企业工作环境,94.67%的学生增强了学习动力,92.67%的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97.3%的学生提高了自信心,84.67%的学生提升了沟通能力。在开放性问题中学生表示:当代的大学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习如何做人和做事、对待工作要坚持、对家庭要感恩。《毕业生质量评价调查表》显示:企业从诚信守纪、敬业精神、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协作意识、沟通能力、心理素质、工作成绩等十方面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其中72.67%的学生成绩在90-100分,16.67%的学生成绩在80-90分,其他学生均在65分以上。考核成绩在80分以上者占89.34%,大大高于往期毕业生得分,可以看出企业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认可度逐年提高。“工学结合,校企三阶段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是很显著的,这为我们今后的人才培养提供了经验。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虽然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校企三阶段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显著,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学校以育人为根本,希望通过工学结合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而企业以盈利为目的,最看重学生到企业能带来多大的利益,是否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两者的诉求不同,导致在合作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分歧。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用人单位会因为绩效考核不合格开除学生,而学校并不能认同该观点。
(二)教师角色转变慢。校内专职教师通常专业理论水平较高,但技能操作水平不高,即“能讲,不会做”在学生实习实训时只能给予简单的指导。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学校不能给予太多时间让专职教师到企业全程指导学生实习实训。企业兼职教师通常以实践经验丰富的基层管理者为主,专业理论水平不高,缺少教学技巧和经验,即“能做,不会讲”难以将技能与理论系统结合起来。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工学结合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协调。学校如果强调教育规律,培养的人才容易跟企业需求脱节,如果过于迎合企业需求,又违反教育规律。企业的行为多是经济行为,单凭企业很难做到人才需求预测。因此,应当由政府牵头,提前三五年预测发展机遇,据此校企双方提前进行人才培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能够有一个好的出路,又能使企业找到大量的人才。
(二)工学结合需要企业提供条件和支持。工学结合从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以及专兼职教师培养等问题都需要企业直接的参与。企业应从长远用人的角度出发,将用人和育人相结合,摆出办学者的姿态为工学结合提供必须的条件和经费支持。
(三)工学结合需要学校重视研究和培养。高职经管类专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校应当从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弹性学分制度、课程改革、专兼职教师培养等方面深入研究,真正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07259.html上一篇:高职项目课程开发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