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引言
我国的物业管理经过30余年的成长,在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物业服务从经营管理到运作模式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原本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经营管理模式,逐渐向服务创新型经营管理模式转变,物业管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物业管理职业能力的内涵已经由狭义的职业技能拓展到综合素质,不是单纯的满足上岗要求,而是要适应社会及物业管理的不断发展。从市场对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来看,需要那些懂管理,善沟通,综合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人,而这些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养成,在学校教育中主要依靠实践教学开展,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或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得以锻炼和发展。另一方面,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更能够反映出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和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是构成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也是一个专业发展的核心指标。所以,对于物业管理专业建设来说,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至关重要。
一、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实训室、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缓慢
实训室是学生模拟工作情境,进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的场所,然而由于经费预算不足、场地有限等种种原因,物业管理专业的实训室建设情况往往不如人意,全国开设物业管理专业的院校中,仅有少数学校建立了实训室,部分院校利用设备管理、房地产等相关专业的实训设备完成了一些课程实践,更多院校依托合作办学单位作为实训基地,在时间空间选择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仅能完成部分培训课程,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2.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学生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
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相对而言,学习能力弱,缺乏动手能力。而高职现有实践教学中由于考核标准缺失、考核过程不细致等方面问题,致使实践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校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与考核,引入了多种评价方式。例如降低识记内容考核比例,提高实践能力评价权重,通过设计教学活动、布置策划方案等替代笔试环节。然而,目前并未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传统的应试教育对学生还存有一定影响,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实训、实习课程开课前对理论知识掌握不深,操作中问题较多,课后又缺乏对实践中出现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影响了教学效果。
3.专业教师缺乏行业实践,教学方法及考评体系不完善
虽然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然而满足高等院校教师招聘条件如年龄、学历等刚性指标的人员大多是刚完成学生角色到教师身份转换的毕业生,往往缺乏行业工作经验。尤其是物业管理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教师大都是从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转型而来,真正从事物业管理的老师凤毛麟角。学科研究和行业实践的脱节使得专业教育不能很好跟随行业发展步伐,严重影响了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物业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内容的设置,实践教学评价和管理体系作为一整套完善的教学环节,缺一不可。物业管理专业课程,包括物业管理实务、物业经营管理、设施设备管理、房地产营销、社区管理等专业课程,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合理配置实践内容。由于硬件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实践环节只能通过教师讲述,以“填鸭式”认知实践完成培训。这种教学方式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实践教学效果评价过于简单。
二、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近年来,物业管理行业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从业人员需求数量随着物业管理项目(面积)大量增加。以10000?O需要4~5个物业管理人员计算,全国每年至少需要新增十万名从业人员。随着物业管理行业引入新技术,新业态开创新商业模式,提高物业服务的技术含量,不少企业对物业管理人员的要求从学历到经验都更为严格,专业物业管理人员需求将继续走高;而相关培养单位的培养能力却很有限。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行业需要大量掌握物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基层物业管理岗位的业务能力和一定的管理能力,适应物业管理服务(包括中介和咨询服务)的高技能应用型物业管理专门人才。这个要求对物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相对较高,导致了学生就业并不十分顺利,大多从事低技术含量的保安、保洁、客户服务等价值体现不高的工作。
三、构建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
1.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良好的实训条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有力保障。学校因拓宽筹资渠道,加快建设步伐,满足教学需求。对于有经济条件建设的实训设施,应当尽快落实;有资金困难的项目,可通过与企业合作,拓宽筹资渠道,建成既能满足专业实践需要,又能为企业培训提供服务的实训基地,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此外,学校物业也可作为校内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如校内的停车场管理系统及锅炉房、中控室等相关设备均为校内实践教学提供方便,具有耗资低且方便易行的优势。
此外,物业管理行业协会一定程度上能真实反映出当地物业管理的水平及行业发展状况。加强与行业协会沟通,有助于高职院校熟悉行业动态,加深学生对物业管理行业的认知,为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才培养更加满足行业需求。其次,要加强开设相关专业高校之间的横向沟通联系,交流办学经验,立足实践教学,丰富物业管理理论研究,推动学科良性发展。 2.重构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在实践教学形式设计上,分两种模式教学:一是公共协调能力为主的课程,采用案例示范与模拟情景相结合的形式,二是动手实操为主的课程,采用针对设备或产品实际操作和技术分析(或模拟项目)相结合的形式。在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则强调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训,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创造一个团队协作、发挥潜能、实践创新的空间。在教学环节中,可以引入企业专家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学生明白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对毕业后尽快熟悉工作内容、形成良好工作习惯的重要作用。在实践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一方面要反映现代建筑的智能化管理的特色和不同类型物业的现代管理模式,另一方面要融入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将实训课程学习和合作项目企业培训结合在一起,努力使学生既得到专业技能的训练,又能感受现代企业文化的塑造。
物业管理专业要依托校内实践中心、结合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参照物业管理岗位标准和工作任务,以“工学结合”为主线,将岗位标准融入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实训+实习+就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认知学习、专项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建立专项实训考核标准、签订顶岗实习合同、细化实训实习管理制度等产学结合的有效机制,提高实践教学的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各方的满意度,实现多赢。
3.推动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取得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将教师送入企业一线学习,使专业教师服务行业建设的同时积累实践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同时,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教学各个环节,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此外,要加强学生的“双证书”教育,确立 “一般物业管理员――业务主管――管理处主任或部门经理”为职业生涯路线的物业管理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要求学生在毕业使拿到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形成“立足岗位,双证上岗”的专业特色。
四、结束语
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对能否培养出合格人才具有决定性作用,现代物业管理职业能力的内涵已经不是单纯的满足上岗要求,而是要适应社会发展及行业变革。因此,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必须立足于行业发展需求,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以物业管理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为核心,力求教学过程反映真实工作,为学生就业加分。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07325.html上一篇:高职学生休闲教育必要性探析
下一篇:高职思政课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