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1 高职院校德育途径具有其特殊性
高职德育应建立完整的体系已是目前德育界的共识,高职德育体系构建中的要问题无疑是确定德育目标,因而也最为研究者关注,但在德育工作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仅确定了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德育途径是德育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人们往往会把德育途径和德育方法混为一谈,尤其是在德育工作的实践中,确定了德育目标后,往往是先思考德育内容,紧接着就思考德育方法。有了内容和方法就可以去操作了,不必去想途径问题。实际上德育途径是德育工作中一个相当“物质化”的存在。它是为了达成一定的德育目标,采用一定的德育方法进行一定德育内容的教育所必须使用的渠道。它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过程的承载体。德育途径是客观存在的,在整个德育体系中,德育途径是最实在的。没有途径,内容、方法、过程都无所附着。加强对德育途径的研究,更好地把握其规律的特殊性是德育取得良好效果必然要求。
德育途径丰富多彩而且差异很大,它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客观性指德育途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教育现实中的一种实实在在的重要德育因素。但是这种客观存在不一定被德育工作者完全认识,德育工作者往往根据自身不同的工作经验,形成了对德育途径的不同认识,因此它也就具有了主观性。高职德育工作者自觉地,力求科学地认识德育途径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当德育工作者对德育途径及体系有了整体把握之后,势必增强在德育工作中对德育途径进行选择的自觉性。根据不同的德育内容选择适合的德育途径,这肯定有利于提高高职德育的实效性。
整合并构建高职德育途径体系有利于发挥德育途径的整体效能。高职教育及其任何一个学段,都有其相对固定的德育途径,高职德育工作者把握了这些途径,可以在德育工作的整体计划中,结合不同的德育内容、方法使用不同的德育途径,使其所有作用都发挥出来,没有由于缺乏认识而被闲置的途径。这对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当然是有利的。同时德育工作分别考虑使用各个德育途径的时候,必然会进一步对德育内容、方法及过程深入审视,思考其整体运作的适应性,合谐性,使德育工作更符合客观,增强其实效性。
2 高职德育七大途径的特殊性
德育途径一般从总体上按空间特点分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基本途径,以学校德育途径为主,但这三大途径的分类过于概括、笼统,缺乏具体的实践意义,因此需要进一步按德育途径的性质特点对学校德育所经常运用的途径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类,目前成熟的分类方法提出了包括课程、实践、组织、环境、管理、咨询和传媒七大类途径。
2.1 课程类途径
就课程类途径来说,高职的德育课程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课,这一点与其他普通高校并无不同,但从高职德育目标的职业性出发,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裁减、增删,突出职业性特点,思政课程分别对应思想、政治、法纪、道德和心理教育,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有重点,如思想教育主要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生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通过这一途径重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职业法纪和守纪观念、良好的职业心理等。
学科教学课程指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的学科课程,这也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其中各门学科都包含着许多德育因素,要树立全员德育的思想,在进行学科知识教学中挖掘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资源,明确每次课的教育目的,准确提炼和寻找学科德育的切入点,发挥德育的间接性、渗透性优势,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实践证明这是取得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2.2 实践类途径
实践类途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接受教育的渠道。高职德育中必须充分发挥好高职优势,紧紧抓住实习这一高职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不放。
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要胜任岗位工作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而实习正是实施德育的重要渠道。实习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着眼于巩固理论知识,培养操作技能,形成熟练技巧,完成“授业”任务,同时也是一个通过实践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的综合教育过程,具有“传道”功能。通过实习,可以增进学生对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的了解,培养他们热爱专业的思想情感和学好专业本领的坚定信心,可以使学生形成热忱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情感,养成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习惯,一丝不苟履行职业职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环境设施与实习内容中产生美感体验,直接受到美的陶冶和感化,培养起丰富的审美想象力,以及对美的造型、结构和组织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在高职德育工作中,依照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在与社会的广泛接触和亲身体验中,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独立自主地学习探索,从而提高思想觉悟、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兴趣爱好,锻炼意志品质,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它包括由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公益劳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共建活动等,也包括家庭实践活动,还包括社会中的实践活动如勤工俭学、德育基地开展的活动、社区服务等。
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几个与课堂教学不同的特点,第一是活动形式的灵活多样性,第二是活动内容的广泛选择性,第三是活动主体的参与体验性,第四是活动系统的社会开放性。通过社会实践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是德育的十分有效的途径。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的谈话》中明确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江泽民2000年3月1日《光明日报》)“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
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无论是教学和教育都不得不十分重视实践的途径,这是一个仍有待开发的极其重要的领域,是高职德育工作者必须长期关注并探索的领域。
2.3 环境类途径
环境类途径指充分体现德育意识、影响学生个体品德形成的客观存在的德育环境。大致可分为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
人际环境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交往的氛围。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级与班级间的关系,不同专业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环境因素都是学生品德发展的最重要的影响源。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平等、合作的关系是影响学生潜能发挥和道德品质发展的制约因素。例如教师学生关系是师生形成团结向上具有凝聚力的集体的纽带。众多实践研究表明: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师生关系模型。以发展学生主体性为目的,富有教育民主和人道主义,它强调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成长负责,民主、平等合作的与学生交往,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符合他们发展特点和教育要求的灵活多变的有效方式。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教育观念和素养的综合反映,是提高德育质量的基本保证。
文化环境指学校、家庭、社会(社区)的文化氛围,它包括两种相互融合的物质和精神的存在。其中,精神存在往往通过物质存在而传递,而物质存在又通过其意义体现精神的价值。高职院校要特别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这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设施建设:教育教学设施建设和规划;二是净化,通过劳动使校园干净整洁;三是绿化;四是美化,有花坛草坪,假山喷泉,雕塑外还包括布置的环境。如宣传橱窗、校训校歌、名人肖像、广播室等,都具有无声的教育作用,有利于树立榜样,弘扬祖国传统美德和科学的价值观念;五是风气:学校安静的学习环境、尊师爱生的良好风尚、有条不紊的教学秩序等等,这些,必然对学生发挥感召力,身在其中的学生受到道德文化的熏陶。
2.4 组织类途径。
所谓组织类途径即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所组成的集体。它包括高职院校中的政党及群众组织。
(1)党组织
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中,党的工作具有突出作用,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力量。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人才,而人才的核心素质是思想政治素质,这就必须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因此,培养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工作是极其重要的渠道。在高职院校中,普遍设立了党委,各系建立党总支或支部,以保证办学方向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党在学生中发展党员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措施。
(2)学生的群众团体组织
①共青团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基本任务是配合党组织和学校行政组织,团结全体学生开展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活动。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发挥在德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②社团组织,一般是高职学生为培养各种能力、挖掘潜能、发展兴趣特长、开拓知识面,以自愿的原则组成的学生群体组织。包括服务型、学术型、艺术兴趣型等,大多是学生自觉、自愿、自主的开展活动,是他们施展才华、自我表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好场所,作为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当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③学生党校,是在高职院校党组织的领导下,由共青团支部推荐优秀团员和申请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的学校,对于培养青年骨干力量、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十分有益。
2.5 管理类途径
管理类途径即把影响德育根本任务及其质量的诸要素加以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
(1)学校德育管理
学校德育管理指学校领导对学校德育系统、各类德育组织及德育过程进行预测、规划、组织、指挥、监控,合理配置德育资源,改善德育条件使德育活动顺利进行,从而实现德育目标,提高德育质量的过程。学校德育管理的特点第一是整体性,包括组织协调德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保证德育的顺利进行。组织协调各德育要素的关系,特别是师生关系,保证德育的有效性,组织协调德育各途径的关系及人、财、物的合理调配;第二是教育性。管理也是育人的一种特殊形式,管理过程是德育过程的管理,因此要根据德育目标来进行,管理人员的思想言行和态度都应做到对学生有教育意义。
(2)班级德育管理
班级德育管理指辅导员班主任实施教育教学计划,落实学校各项管理措施、协调本班任课教师的教育工作,协调教师与学生及学生干部的关系,沟通学校与家庭和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它包括班主任辅导工作和学生的自我管理工作。
2.6 辅导咨询类途径
辅导咨询类途径即教育工作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与技术,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与教育、咨询对象进行信息交流并建立某种人际关系,帮助教育,咨询对象解决认知过程中知与不知的基本矛盾,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有效适应环境的过程。辅导咨询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辅导咨询这一特定方式,将心理教育的方法――情绪疏导、认知调整、行为矫正与德育方法――正面引导、典型示范、舆论导向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咨询辅导包括集体咨询辅导和个体咨询辅导。
2.7 传媒类途径
传媒类途径即以不同方式传播一定社会信息的媒体渠道。广播、录音、书籍、报刊、影视、录像、图像等均属于传媒。根据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传媒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调查研究》课题组调查结果得出结论:第一,影响青少年品德发展因素的结构程式发生了变化,由“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变成“大众传媒、同辈群体、学校、家庭”,其中大众传媒成了青少年信息来源最广,对思想品德影响最深刻的第一影响源。第二,青少年的文化空间大体上是围绕传媒的范围。第三,高职学生中拥有电脑率,已经上网率和会上网率均大幅上升,占被调查青少年中的绝大多数。以电视和电脑网络为代表的大众传媒构成了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巨大影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网络中信息超载引发的思想观念的偏差;信息垃圾引发的道德伦理问题;信息沉溺引发的人格缺损;眷机情绪引发的认知惰怠等消极因素的蔓延。我们应该重视大众传媒影响的正负效应,着眼于创造有利于学校德育的传媒环境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控。
3 结论
从高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出发,高职德育不能简单按照以上德育途径,平行地对高职生进行教育,而应该在高职德育实践中有所侧重,有所创新。对课程这一德育途径而言,思政课作为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课程,应该重点加强教学改革,以增加自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其他课程包括隐性课程的德育作用虽然具有难以测量的特点,但是德育作用不容小视,还要深入发掘;就实践这一德育途径而言,通过实习实训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和纪律意识,形成吃苦耐劳作风和习惯是其目的,也较其他途径更容易达成相关德育目标的实现,社会实践对于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和人生观至关重要;就组织这一德育途径来说,工作要认识到其覆盖面的有限性和影响的局限性,这一途径对于具有理想和追求的高职学生或可称为小众更为有效,在德育目标的形成中更多的是起到巩固德育成果作用,对于高职生中优秀学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而环境和管理这一德育途径的覆盖和影响面要较组织途径大的多,也是需要整合高职德育资源,整合高职德育队伍,整合高职德育时间和空间管理最为费力的途径,但是对于高职德育的效果发挥的正在增强,环境和管理育人的正反面作用随着其对对德育规律的符合或违背均可能否放大;咨询和传媒这两类途径的作用对象与组织类相反,可能对于高职院校的“问题学生”更具有针对性和影响力,正确运用这些途径的影响对于高职院校德育的效果不用赘言,对于高职院校的稳定作用越来越凸显,根据二八定律,组织类德育途径会锁定高职院校学生中较好的百分之二十,而后两种咨询和传媒类途径有效运用可能会稳定住高职院校中易发生问题的一小部分学生或称为“另类”小众,作用不容低估。
总之,对高职院校德育途径特殊性的探究越向纵深挺进,对于其规律性的认识将愈来愈明晰,也会使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真正向中共中央十六号文提出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目标迈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07693.html
上一篇:高职职业课程考试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