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五年制高职是以专科学历层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五年制高职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五年制高职院校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教育与教学,不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创造力,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既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又养成良好的文化意识与素养。因此,进一步开展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很有意义。
近年来,为了落实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土木工程系“基础实、口径宽、素质高、能力强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总体培养目标,实训教研室在土建施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及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实训教学现状
按照教育部2004年3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和江苏省2008年2月颁布的《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土建施工类专业分为建筑工程技术(560301)、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560302)、基础工程技术(560303)。这在一定意义上淡化了专业界限,拓宽了专业面,要求学生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比原来更宽泛,同时,学生的就业范围也比原来更为宽广。按照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内容编排及教学方式的指导性意见要求,实训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环节中重要的节点,在整个土建施工类专业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关键环节。
按照我校目前土建施工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实训教学环节约占总学时的10%以上,其作用与功能是理论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目前,设有土建类专业的许多高校都已经开始注意把实践教学改革纳入整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之中。因此,如何利用好学校现有资源,加大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建立更为贴近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实训递进式教学体系的探索
土建施工类专业实训教学一直存在单纯将实训教学简单地归类为工种实训的误区。土建施工类专业最常见的实训内容为抹灰工、砌筑工、模板工、钢筋工、架子工等。这些工种源于土建类工种分类,学生在实训时受到体能与实践时间不充分等因素制约,往往无法达到工种的熟练要求。五年制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就业方向一般为多工种配合的现场管理,并非单一的工种操作,因此,现行的土建施工类专业单一的工种实训不仅与教学脱节,也不符合学生的就业需求。
实训教学环节是贯穿于五年制高职始终的,从单一的认识实训、工种实训、到复杂的综合实训、项目实训,是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实践过程。在不同实训层面学生需要掌握的实训内容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递进式的、差异化的。实训项目需要与课程相联系、与实际相结合,充分体现企业、市场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实训递进式教学体系分为认识实训、工种实训、综合实训、项目实训四个层次。
认识实训 是指对实训内容的认知,如图纸识读。认识实训在理论教学时期已经完成,在实训过程中更多的是与实际类比,让学生认知工程实践中的图纸识读。
工种实训 是指单人的单一工种实训,如钢筋工、抹灰工等。工种实训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该工种的工作范围、工作环境、工作任务。
综合实训 是指单人多工种实训,如“一段砖墙的砌筑”涉及砌筑与抹灰两个工种的工作。综合实训的目的是让学生认知工种的衔接、配合及组合。
项目实训 是指多人多工种实训,如“一段完整的有窗砖墙”涉及四个工种,由于工作量较大,需要两名学生在先期准备的基础上共同来完成。项目实训的目的是以项目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进一步模拟一个建筑项目,并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小型项目认知现场施工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实训递进式教学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学生通过低年级的认识实训、工种实训,对工程局部有了初步的认知,通过高年级的综合实训、项目实训对工程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工程的整体性、项目性有更深刻的体会,为高年级即将进行的实习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递进式教学体系任务的建立
实训任务是实训递进式教学体系的核心。实训任务是认识实训、工种实训、综合实训、项目实训联系的纽带。应把实训任务通过认识实训、工种实训、综合实训、项目实训逐层分解,让学生在认识实训、工种实训、综合实训、项目实训过程中最终完成实训任务。实训任务是一个彼此联系的综合性任务,可以拆分为独立的工作页,在认识实训、工种实训、综合实训中分步完成,更可以组合起来成为完整的项目实训工作任务。在实训任务的建立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实训作业工作量问题 五年制高职生源入学年龄是16~20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状态相当于高中学生,体能储备并未达到成年人体能标准。实训工作量大小将直接影响到实训教学的有效性。工作量过大学生无法完成,或完成困难,会挫伤学生完成实训任务的积极性,无法通过实训作业指导激励学生。
实训作业功能性问题 实训作业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也就是实训作业的功能性要求。在德国慕尼黑12所职业学校提供的实训资料中,可以发现他们的实训作业是围绕手工业行会的考试展开的,手工业行会的命题是围绕各工种的难易节点展开的,他们的实训作业最终要把学生培养为合格的技术工人。而我国的五年制高职培养对象并不是一线的技术工人,而是初级技术工作者。在土建类专业方向中,每一个倾向性不同的专业,就业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如施工员需要了解工种施工方法,更偏向施工规范的理解与认知,监理员偏向于验收规范的理解与认知。针对这种情况,实训作业功能就不应该局限于某一工种的认知与熟练,而应该把握这些专业的共性。因此,实训作业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贴近多工种合作的现场感,以各类设计、施工、监理等规范规程为准绳,模拟真实的初级技术工作者的工作环境。
实训作业操作性问题 实训作业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需要人、材、机械等一系列条件的支撑。实训作业的设计不可能是孤立的,这就需要结合各个学校,因地制宜地开发实训作业。土木系实训场地不宽余,若实训作业过大,实训规模将受到限制。土木系标准班为45人,以作业面与通道6平方米/人计算,一个标准班实训场地至少需要270平方米。实训计划中同时实训的至少为2个平行班。实训作业过大,材料及各项经费也是沉重的负担。
(三)实训递进式教学改革的实践
实训作业的设计 实训作业应是一个整体,是多个实训作业的有机组合,可分可合,各工种实训作业是为完成项目实训作业而准备的。在实践中,将钢筋工、模板工、砌筑工、抹灰工、混凝土工种有机结合,学生需要完成一段钢筋混凝土梁钢筋骨架的制作、一段钢筋混凝土梁模板的制作、一段钢筋混凝土梁的混凝土浇筑、一段带窗垛的墙体的砌筑、一个给定尺寸的花格窗制作、一个小型木屋顶的制作、一段窗垛的墙体的抹灰等实训作业。考虑到男女学生的生理特点,将实训作业量减小,增强了工程的实践性,充分体现了建筑工种是多工种结合的特点。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既贴近实际工作,又可增添团队合作意识。在五年制高职低年级阶段完成工种实训阶段,由7类小型实训作业构成;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工种实训作业后,将实训作业组合起来,完成2个以上不同工种的实训作业即“综合实训”;高年级学生经过了工种实训、综合实训的训练后,进行分组(每组2人以上),完成多工种、多作业的项目实训。图1为7个小型实训作业构成的项目实训作业。
实训教学的实践 首先由实训教师完成一个参照的模型(见图2),讲解要点,然后由学生分组分别完成,在2周共60课时内完成由7个小型工种实训构成的项目实训。实训过程牵涉到4个工种,分别由各工种实训教师讲解,学生在完成各工种小的实训作业后完成项目实训。这对实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实训教师懂得多个工种,更要善于指导学生进行多工种之间的配合,以及指导多个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
学生的项目实训实践 对我系五年制的2007级、2008级14个班级共630名学生进行了2010~2011年度为期2个学期的实践。学生能够完成这样的项目实训说明本次项目实训作业的工作量是符合青少年生理特点的。学生经过多个工种的穿插练习,激发了兴趣,自发地延长实训时间。2009级高职班进行了工种实训与综合实训。图3为在工种实训基地的未加屋盖的实训作业成果。图4为学生在综合实训基地的实训作业半成品。
实训教学改革的问题与思考
目前,我校实训递进式教学体系已基本完成,结合德国“双元制”实训的特点,设计了符合课程要求与学生实践需求的工种实训作业、综合实训作业与项目实训作业。经过实训递进式教学体系培养的学生更容易理解施工相关课程,如《施工技术》。在参加江苏省建设厅组织的施工员考试中,通过率高。实训递进式教学也得到了已就业学生的充分肯定,从企业也得到了良好的反馈。实训递进式教学不仅对学生的课程理解有帮助,更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做好了铺垫。从学生的反馈意见看,几乎所有参加过实训递进式教学的学生都对这项实训教学改革有良好的评价。
(一)实训教学改革的问题
实训师资 实训师资尚不足,实训递进式教学不仅对实训管理提出了要求,更对实训教师提出了要求。这次实训教学改革在暑期进行,针对这种情况,对实训教师做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对实训作业、教案等做了多次交底,保证了改革的实施。不过由于实训教师大多从施工一线来,文化程度不高,与任课教师交流不够,没有达到实训与课程互动的良好状态。
实训作业 实训作业还有待丰富。当前建筑工程施工日新月异,传统的实训内容有所脱节,如干装工实训受限于装备与场地,并没有纳入实训递进式教学中来。
实训材料 实训材料受限于市场价格。由于近年来建筑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实训成本高昂,易耗的装饰镶贴也只能做简单性的操作,并没有做更多的要求。
(二)一些思考
我校是与德国合作的“双元制”学校,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模式已有多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特点在于建立了完整、协调和极具操作性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了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行业协会对职教实施公正监管;企业发挥主导作用,学校、跨企业教育中心和企业构成“双元制”的三个支柱,且分工明确、运行有据。
对德国职业学校培养模式分析后可以发现,其专业设置与就业方向紧密相连,专业性非常明显。理论课以实训项目为依托进行基础教学和延伸拓展,使得理论课更生动,不会枯燥乏味而且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特别是实训教学计划已形成了完整体系,并以教师为主体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制定,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训项目为主体,以理论课为基础和延伸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动手能力强,掌握了基本的就业技能,毕业即能就业,就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熟练。
本次进行的实训递进式教学改革是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结合我校土建施工类专业五年高职实训情况所做的一次尝试。如果要真正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训项目为主体,以理论课为基础和延伸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涉及实训递进式教学改革,更要使实训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还需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07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