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高职高专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它一直肩负着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要任务,并且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推广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更加具体和全面。作为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重新确定新形式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以适应新的教育理念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因此,研究与探索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建设摸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机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我们从事高职高专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教学人员的努力方向。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各大本科院校和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已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列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程,同时,随着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技能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各大院校也都更加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努力为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养提供多方面的保证,例如,加大授课时数、增加后续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等。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公共计算机教学情况、毕业生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计算机技能水平和应用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同类院校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说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面临的形式非常严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联系不紧密
根据2006年6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精神,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分为“计算机概念性基础”、“计算机技术与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三个层次。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只注重前两个层次的教学,却忽略了更为关键的第三个层次――培养学生实际的应用技能,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更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动手能力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向。与此同时,作为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的授课对象是所有入学的新生,包含多个院系不同专业,但是教学内容却都是一样的,一般都是由“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演示文稿制作”、“网络基础知识”、“实用软件”等几大部分组成。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内容却是相同的,学生按章节学习后觉得的确了解了一些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些操作,但和自己的专业联系不起来,不知道在以后的工作中怎么去用,时间长了也就会生疏淡忘了。长此以往,学生便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学生入学水平差距较大
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计机普及教育,一些经济发达城市的中学,甚至是小学都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来自该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有的甚至已经熟练了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简直一无所知,有的只是在电视、电影等媒体上看过计算机的模样,更不要提及计算机的使用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都是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无论学生的水平如何,都要从基础知识讲起,按照章节顺序一步一步的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无疑会造成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上课没有兴趣;没有基础的学生“吃不了”,对计算机课程产生畏惧。使我们无法实现整体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联系不紧密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表示和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掌握典型软、硬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具备熟练操作常用工具软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意识,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都只是侧重于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而不注重学生的实践环节,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种传统的“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边记”的教学方式不适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这种授课方式使得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和重视。很多学生课上都能听懂但是上机实践时却找不到方向,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和发展。
不仅如此,有些院校在教学管理上由于人员、资金、设备的不足,造成支撑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平台比较薄弱,有些实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无法运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因此,要想摆脱种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我们就必须下大力气,不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机制进行调整和改革,及时将更多、更新、更先进、更具有实用性的教学理念应用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大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力度,探索出一条符合当今社会人才需要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之路。
二、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
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特点我们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评价体系、实训条件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分专业、分层次组织教学,因材施教,力求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需求“零距离”
首先,针对学生入学基础相差较大这一问题可以在新生入学第一周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摸底考试,测试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不仅可以让教师初步了解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如果学生的成绩优异,这门课程可以免修,但是最好要求学生参加学期末的考试,以便促进学生课后不断进行自我学习和自主提高。
其次,针对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基础知识需求的侧重点不同这一问题,可以进行分层次教学,分配不同的教学时数,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采用不同的教学实例。例如,演示文稿制作教学过程中,师范专业学生就以,以制作与本专业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主。例如,汉语教育专业以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秋天到了》为例,数学教育专业以《认识三角形》为实例;市场策划与营销专业学生则要制作一个“产品的宣传短片”。介绍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时,会计专业学生要以制作“工人工资一览表”、“产品销售一览表”为实训项目,楼宇智能化控制专业要制作一个“工程项目预算清单”;师范专业学生要制作“学生成绩表一览表”。这样针对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觉得所学内容与自身的专业结合得非常紧密,可以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可以通过这种与学生专业比较贴近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自己以后的工作任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在的学习过程与以后工作过程相一致,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增加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竞争能力。
(二)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先讲理论和操作过程,学生边听边记,然后利用上机实践的机会把教师的操作再凭记忆重复一遍。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用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首先,教师要根据所授专业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项目。要从学生的工作实际出发,包含教学内容的所有知识点,既要解决实际问题,又要难度适中,让学生能够接受。其次,教师要做好项目开发的“顾问”,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自主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全部找出来,并且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把解决问题时需要的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与他人沟通协作等方式解决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质量和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成绩考核内容一般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大部分,其中平时成绩主要用于评价学生的出勤情况,期末考试形式主要以试卷为主。这种考核方式下只要学生不缺课,考试前把书本内容记牢就可以得高分,但是学生真的操作能力和应用技能却得不到体现。所以考核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且要采用多种考核形式,将出勤成绩改为提问、讨论、作业成绩,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重视堂课教学,注重知识的积累;增设实践考核环节,通过完成不同的实训项目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培养自身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期末考试环节可以改为上机的形式,利用先进的无纸化考试系统,既可以考核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反馈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作为从事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教师,我们更要清楚社会及教育教学改革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不断的更新拓展自身的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提高学历层次,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以适应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新需要。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07840.html
下一篇:我国高职法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