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一、高职高专物流课程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物流专业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物流实务等方面的知识与操作技能从事仓储、配送、运输调度、采购、理货、货贷等岗位工作,使其成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高职高专物流课程考试的改革模式及实践
根据《关于以考试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内涵建设的指导意见》,高等职业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应本着“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组织课程教学、实训和实习,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突出实践环节教学,以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为了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我们从考试内容、形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划,力求探索出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的物流课程考试体系。
在考核过程中坚持多种考核方式,不同形式的考核均可以是开放式的、半开放式的或闭卷式的。在考核过程中要坚持体现学生的能力,以能力强弱来衡量学生成绩的高低。将课程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各按100分计。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60%,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过程性考核的设计要兼顾终结性考试的内容,终结性考试的命题要为过程性考核做好铺垫,使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一)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60%)
过程性考核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过程性考核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强化对教师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管理,重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的指导和检测;另一方面可以推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和提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能感,使自身的潜能和素质得到不断的开发、发展和完善。
过程性考核采用了综合性考核、实践活动考核两种基本形式(按100分计)。
1.综合性考核(三次,每次20分,共60分)
综合性考核是根据课程阶段性学习测评需要为形成性考核专门设计的综合性大作业(共3次)。主要由课外调研、书面报告、实训论文等部分组成。
2.实践活动考核(40分)
实践活动指学生运用知识进行理论验证的活动,是学生参与、体验、感受、操作的学习活动,也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论验证、实践、创新的过程。主要采用“综合项目型”考试模式,即结合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根据行业对高等职业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将考核内容涉及成类似企业实际生产与服务的综合性项目考核。
(二)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
终结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把握。(采用笔试、闭卷形式,卷面分数100分)。其目的是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考试命题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根据课程所涉及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细化,可以聘请企业资深专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命题。笔试题的难易程度以门槛较低的、中等难度测试题为主,同时也设计一定比例的高难度测试题,通过课程内各知识点之问的综合贯穿、交叉,以引导学生进行跨章节、跨学科的联想及拓展能力训练。力求达到考试内容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使考试能够真正做到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所具有的能力,所具备的素质进行全面、客观、合理的测试评价。
三、案例研究――基于项目制的速递模块考试模式
《速递模块考试模式》考核指标
本项目考核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项目基本知识,采用答卷方式考核,占总考核成绩的30%。第二部分为项目操作知识,在项目操作过程中考核,占总考核成绩的50%。第三部分为项目操作态度考核,占总考核成绩的20%。单纯的以一门课程来带动整个教学模式的改革难度很大,本案例的考试模式是基于项目制模式下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中心,融专业理论知识为一体的新型考试模式。本考核模式是建立在一个速递业务流程项目基础上的单元考核,并非一门课程的考核。
四、采纳考试信息反馈,适时改进教学方式
学生考试的信息反馈与改进教学方式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信息反馈是改进教学的依据。通过信息反馈,教师会真正地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困难,了解他们通过何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实用技能,从而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步入学习英语的良性循环。因此,我们每学期要在考试中获取至少三次信息反馈,这样会随时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我们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考试表现,把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地归纳、分析、总结,并把这些反馈总结材料作为备课内容,从而带来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实用能力双赢的新局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07922.html
上一篇:论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若干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