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2003年4月8日,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据《通知》介绍,“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托近几年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有效地促进了学科与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但各校精品课程建设的进度不一,水平有很大差异。
一、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与优质教学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精品课程建设与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的合理建设成本、后续建设的投入
精品课程建设的评审需要申报很多材料,根据笔者走访几个高职高专了解到,在申报前,每个申报团队都是煞费苦心认真准备材料,但大都仅限于纸质材料。由于高职高专经费紧张的问题,有的学校甚至无力支付实况录像摄制的费用,致使精品课程申报或者后续建设缺乏成本支撑和长效机制。
2.精品课程建设缺乏创新意识
就笔者走访的几家高等院校来看,几年来各校的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大都是些专业基础课程,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校级精品课程名称申报时有重叠情况的发生,有的是满目的模仿和抄袭,没有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没有着眼于自己院校的定位开发建设独特的具有自己独特特色、有“亮点”的新课程。
3.精品课程建设重申报、轻质量
精品课程应该是重质不重量宁缺毋滥。在当前,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偏离了建设的本质,重申报而轻建设、轻质量。有的学校为了确保在申报中能够成功,把评审标准的指标逐个量化分解,在申报报告上加以体现,并且对照指标进行佐证材料弥补和加强。并不注重对精品课程内在的建设,只看重申报成功所带来的奖励和各种评比所带来的方便、快捷,只是为申报而申报,忽略了“需要对一切有效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融入现代教育思想,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适应创新人才和实践性人才培养规格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效果明显,建设特色鲜明并具有推广价值和辐射性效应的优秀课程”这一深刻内涵。
4.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团队不尽合理
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是教师,要继续精品课程的后续长效建设必须有一流的教师团队作为支撑。铸就一支具有凝聚力、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立本之举。当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团队不尽合理,盲目拉进不是精品课程领域相关的高职称教师,并且团队结构脱节,只为评审而凑数,没有建立一个提升精品课程建设的高水平教师梯队。
二、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1.依据实际办学条件,有计划完善
根据市场导向的发展情况,各个高职高专院校、各个专业的生源情况有好有坏,导致学校的发展水平差异性比较显著,也使得学院、专业的办学条件、办学成本也有不同,因此各个高职高专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办学条件和办学成本,有计划逐年地完善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精品课程的建设。
2.优质教学资源与精品课程建设应体现课程特色
精品课程应该是“名牌课程”、“示范课程”,应是多年来建设和教学实施,积淀的大量优质教学资源并加以整合打造出来的。精品课程的建设要着眼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定位,开发具有优质教学资源和独特特色的课程模式,特色应特,不能一般化。精品课程建设应以学生为主体,并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和学生就业上。课程要以市场发展前沿为导向,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分层强化,螺旋上升,并能够以案例教学、范例式教学法驱动,以主案例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依靠特殊掌握一般。
3.组建合理高效的课程团队
精品课程建设过程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组成结构合理的课程团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如果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学队伍,精品课程的假设就像没有水的鱼,不可能有生机和活力。高职高专类应用型院校,应该形成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高中级职称教师占一定比例的,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好的教学群体。精品课程建设一定要选好、选准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应是学术带头人,并且是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担任。课程负责人应该有较强的领导、组织和协调能力,形成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高中级职称教师占一定比例的,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好的教学群体。
4.激活管理机制
当前很多学校对精品课程的申报积极性不高,对申报当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不透彻,申报立项率低。尤其是高校教师业绩考核不尽科学,大多数学校都比较注重教师的科研成果,其科研经费与晋升职称都与科研挂钩。在名利的驱使下,很多老师都把精力用在科研和外出讲学、参编书籍、搞兼职等方面上,有的老师没有按职业本分履行教师职业道德和义务,认真讲课、建课,甚至有的不愿上课。就精品课程申报和建设,很多学院都是硬性要求,强制申报。因为就目前来讲,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建设并不算科研项目也不算教学成果,花大精力,给不了奖励,报酬与工作量不成正比,并且建设经费从无到少,无力继续后续的建设工作,在这种高投入低回报、无回报的申报建设管理过程中,导致申报但不建设、不采用,优质资源难共享,应付了事。因此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该以机制和制度来激活、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引导教师回归教师工作的本位,以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但同时也要与市场经济接轨,适当提高劳动报酬。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07931.html
下一篇: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