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一、市场紧逼:提升高职物流职业能力乃大势所趋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所培养的物流职业人才应为复合型市场化人才,这也是众多院校的治学初衷。而办学这么多年,究竟为市场培养了多少合格人才,面对这个问题,我们有太多纠结,所培养的人才要么是高分低能,理论上头头是道,实践起来一无是处,要么是理论也弄不通,一切都得从头学起,难以胜任企业岗位要求,以致于两头受埋怨:毕业生埋怨就业难,企业埋怨一才难求。说明以往在人才质量方面尚存在诸多严重不足之处,在职业教学观念上还大量存在着不合乎形势发展需求的东西,足见以往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市场定位不力的突出问题。
基于对市场形势分析,结合具体就业企业定位岗位细化了解,我们应进一步明确物流专业应培养哪些方面的职业能力。在对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全面确立后,及时构建跟进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基于改革思路探索锐变路径,以此,明确市场形势下高职物流专业必领具备的哪些职业能力,通过职业能力要求建构科学合理的教育机制。高职物流专业要想培养合乎市场职业能力全面需求人才,应重在技能型、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的全面打造,必须结合摆查问题根源、结合问题待决方案系统做好教改文章。
二、痛定思痛:高职物流专业教育的现实纠结
(一)专业师资力量短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步入,我国市场经济建设高歌猛进,对社会物流的发展需求日益凸现,物流教育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迅猛成长发展起来。而随着物流专业生源的日益扩增,专业教师相对缺乏的现实境遇使得物流教育独力难支,久而久之矛盾便更加突出。纵观国内职教师资队伍,优秀的专业物流教师往往会把目光放在高处,并非热衷高职教学,众多高职院校也只能把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专业的部分专业教师进转行调整。就目前而言,毕竟这些专业已经不再热门了,不论教师还是院校均是不得而为之,而相对这些教师无一不为"半路出家",所教授的物流知识也就难脱"旁门左道“的瓶颈,更不必说从事实践教学了,可想而知让学生从师于这样缺乏教学实践的教师,哪能有获得实践职业能力可言。
(二)教学体系建构乏力
其瓶颈在于重理论而轻实践。笔者曾悉数多所高职院校相关物流专业课目,皆大同小义,除标明专科难度之外,所有的程几乎与本科院校基本雷同,单就课程设置而言,很难分辨哪是高职教育,哪是本科教育。像这样的课程设置难免会造成一些问题。一门高职专业三年要系统完成十几门理论课,时间安排显得异常紧张,同样的课程本科要学上四、五年,而底子较差的高职学生仅学三年,还要兼顾职业实践,必然会难消化、难吸收,难成所愿。其结果不仅理论学得一知半解,实践教学也成了可有可无的陪衬。这样的课程设置毫无益处可言,学生学习起来只能是理论空架子、实践作样子,三年专业学下来又能学到哪此实质性的东西。
(三)实践教学形式空挂
与其它专业职教相比,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苦于设备投资过大。少则数十万而多则上百万的物流实训室基础建设,让众多高职院校苦不堪言。相对来说,高职院校起步晚,基础建设底子薄,挤不出多余财力落实如此庞大的项目投资。因此细数国内众多高职院校很少有置办齐的物流实训室,所有的实训设备也是因陋就简,象征性地摆设一下而以,其众多的简化版仓储也仅是为形象宣传不得以而为之。实训设备简陋的条件限制,所导致的结果也只能是学生难以学到应有职业技能,如同孩子“过家家”,想得到的东西只能凭空想像,更不必说如何系统掌握相关物流岗位要求,如何让学生通过实践全面提升岗位操作的职业能力。
(四)专业生源质量骤降
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专业生源质量骤降已成不争事实,受职业教育普及性的影响,各大专业院校纷纷降低招生门槛,而这也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专业质量;在专业选择上考生往往又趋于盲目性:常常对专业物流的学科特点视若不见亦或根本不知晓报考与学习专业物流的基本条件;而作为高职院校处于经济等到益考虑则是来者不拒,踏进校门,学生自己选专业。而学生一旦发现专业物流并非如当初所想时,学海无崖的煎熬中使他们难以坚持,中途落马、半途而废的又往往不在少数。
三、打铁先得自身硬:重塑师资队伍建设的教改途径探究
规范化职业教育首先来源于“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强力重塑。现实也让人明白这样的道理,职业院校究竟办得如何,教育质量能否出彩,关键在于是否有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通常情况下,教师作为教学质量的主要谛造者,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地位是无与伦比、无可替代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实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已达成业内共识,摆上国内众多高职院校教育议事曰程。
高职院校扩大招生后,原有师资队伍在数量与质量上相对滞后,难以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在此校方要把师资为量视作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资本,妥善予以加强。具体如何加强“双师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笔者以为可强化三种途径: ――着力本校教师的全面培养。就目前来说,众多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来自于应届本科生与研究生,他们的普遍特点是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较弱。为促成他们尽早达到市场需求下职业的执教水平,应切实加强其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与锻炼。如让教师走进物流企业实地岗位锻炼;组织教师定期、不定期到物流公司现场学习、参观,构建起教师与企业的业务交流平台;切实加大校企合作,并鼓励教师以研究课题为主线,积极投身企业进行实地攻关。在全面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上,更要考虑到飞速发展的物流业特点,及时将电子商务纳入学习视野,尤其是近些年物流理论研究走向十分惊人,必须本着与时俱进的治学态度,切实保证教师的业务理论不落伍,比肩理论学习与研究前沿,在不断强化学习的基础上,逐步落实新理论与新思想的融会贯通。
――全方位引进双师型职教人才。如果仅从现有师资力量考虑,强化局部的师资实践培养,无论在时间还是在数量上均相当有限,难以满足高职院校高速发展中“双师型”师资力量的迫切需求,必须全方位引进"双师型"社会人才,让他们充实补充到师资队伍中。具体方式可通过待遇与福利等优惠政策,形成社会引力,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走进企事业单位实地拜师,吸引那些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进校门、登讲台,具体担任技能训练与理论教学工作,全面实现教学与实践零距离。对条件所限难以引进的人才,要创造条件采取兼职与外聘形式请进来。
――切实构建专心执教工作软环境。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可通过原有师资培养、全方位引进社会人才,能够很快构建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但如何保持队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一种充满活力与凝聚力的弹性软环境。笔者认为这种软环境应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校方必须将教师作为学校可发展的主导核心力量具体落实到校园文化与利益分配上;其二,建立料学的考核薪酬体系与激励机制,奖优罚劣,全面形成教师热心工作、不懈进取的发展动力。实践充分证明一个简单的道理,孤立强调内外因的单一作用是十分有限的,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在于解决渠道的多元化与多角度思维,并且唯有进行多层面的系统整合方能获得实质性成效。因此,全面提高师资力量的整体素质、逐步造就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提升物流专业教改的首要话题,是能否培养市场合格人才的关键所在。
四、聚合力百炼成钢:提升高职物流职业能力的培养途径思考
(一)围绕市场需求导向,确立教学重点
在此基础上制定物流专业职教科学体系。通俗来讲,高职教育实质就是一种就业教育,我们实施教育的中心目的就在保证高职人才就业。因此,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具体到物流人才的市场客观需求,可对相关物流岗位逐一分类,系统整理、综合分析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然后将职业能力与岗位要求转化到教学具体内容,以此真正实现以市场需求作导向。
同时,要以强化应用作为教学重点。显而易见,高职教育作为职业化人才培养体制必须紧紧遵循实践主线,以职业实训贯穿教学课程始终。因此,学时比例必须正确把控,任何教学行为均不得影响教学实践的主导地位,任何理论性教学均要服务于实践性教学。
(二)结合企业职业需求,推进课程项目
要全面树立一种以工作任务为动力、工作情景为支撑的职业核心人才培养理念,并通过物流专业管课程系统模式的重方位改革,具体构建以职业工作任务为核心、落实项目课程为首要的职业课程发展模式。
以企业职业“工作任务”作为设计主线,全面落实专业课程创设工作,并通过系统教学模式与组织教学形式结合使用,进一步明细每个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详细教学内容,使项目课程的选择、综合化课程的组织等均紧紧结合企业职业仙岗位需求,既有利于企业发展,又利于高职物流专业人才成长。
相对而言,高职物流人才的核心职业竞争力在于如何提升企业运营的管理能力,能够熟练操控物流设备、掌握信息科学技术以及物流理论办法。因此,开发项目具体课程时务领将工作任务适实行岗位项目分解,并以行业共性特质、功能性模块作主?,逐类逐级开发项目课程。
(三)蹦紧持续发展一根弦,健全实训基础设施
笔者通过走访发现,不少企业、高职院校与毕业生普遍强调了同一个话题,那就是实训室的建设如何形成与企业的工作情境对接。要知道,如何营造职业课堂、实践环境的情景创设与对接,这对培养人才培养非常关键。具体而言,通过教育经费投入,院结合企业具体项目形式筹建相通的物流综合实训室,围绕人才订单系统培养市场人才,以此践学践行多样化模式,在此基础上,以长效性保障机制的建立约工学结合下的实训教学效果做出保证。通过实训平台的情景演练,学生可对仓储采购与生产、配送与运输等流程与技术进一步熟悉并掌握,在真实工作情景中通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因此,实训基地设施作为项目课程与实习实训的情景载体,在教学中尤显重要,其建设思路必须要满足于教学改革的具体需要,也满足于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更满足于企业专业市场人才的时代需求。
(三)唱响教改主旋律,做活校企合作大文章
实践证明,唯有通过校企强强联合,与企业一起打造共同培养人才合作模式,才能进一步实现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高技术专业人才的职业教学目的。为此,高职院校应未雨绸缪,积极围绕企业岗位用人具体需要,做好、做活专业学科调整与设置文章,积极探索研究市场人才时代培养模式,有计划、有步骤稳健推进职业教学改革工作,进一步利用企业与院校合作资源,全面培养贴紧企业一线的合格人才,整体推动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岗位标准与课目内容“三对接”,推促学生理论应用实践能力的有力提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08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