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 > 高职物流学科体系构建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物流学科体系构建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7269

  1物流学科体系构建研究

  11物流学科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程体系模糊,课程设置趋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发展滞后,发展方向不明确,适应现代物流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课程体系尚未完善,有些高校直接应用其他学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作为自己学校的课程体系,生搬硬套的课程体系建设根本不适合自己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在课程设置方面,物流管理专业相关课程是由其他管理类课程修改添加完成的,课程内容重复性较高且没有系统性,物流专业知识内容较少且不全面,没有考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特点及教学内容,导致课程设置重复,课程内容趋同,不利于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基本操作技能的实践应用。[1]

  第二,课程开设混乱,缺乏特色课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_设,各高职院校缺乏系统科学的安排,课程开设混乱,课程设置先后顺序不合理,课程难易程度也没有合理安排,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把握重点和难点。同时,各高职院校在课程开设过程中没有考虑自身办学特色、办学条件和区域性发展,课程设置千篇一律,缺乏物流专业特色课程,导致培养的学生缺乏特色,在就业岗位竞争中缺乏优势。

  第三,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大多片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不足。高职院校缺乏对该层次学生培养目标的深入探索和分析,对现代物流企业急需的技术和技能不清楚,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实际操作技术不明确,导致培养的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不能胜任物流岗位技术技能要求。[2]因此,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建设只注重理论课程的传授,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急需进一步改进。

  12构建新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第一,整合教学内容与优化课程体系。现代物流包含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等功能要素,在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要明确课程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践性,避免课程趋同及内容重复,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研究前沿的教学成果,整合完善教学重点。同时,高职院校要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现场实际操作应用的能力。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构建专业特色课程,掌握物流基本知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相衔接。基于职业岗位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深化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将企业实际需要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强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需求的认识,不断提升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强化职业技能教育,真正实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因此,推动专业设置与职业需求相衔接,充分体现高职院校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第三,提高师资力量建设,培养“双师型”物流专业教师。建立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组织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直接影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由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多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缺乏全面系统的物流基础理论知识,缺乏物流实践经验,导致教学水平较低。因此,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提高教师物流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科研活动,重视教师科研能力建设;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实习,掌握专业技能,完善教学经验。[3]

  2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1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第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现代物流企业急需基本操作技能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而高职院校培养的只是初级物流人员,根本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究其原因在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就业需求、物流岗位等缺乏深入调研和分析,导致培养的学生物流基础知识薄弱,实际动手能力不足,对物流就业岗位缺乏认识,导致物流人才供应和需求严重脱节。

  第二,实训项目缺乏,实践基地不足。物流专业要求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需要一定的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等硬件设施,学校应该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投入经费较少,很多高职院校没有物流实训室,也没有相应的物流设施设备(如:叉车、货架、托盘和物流信息系统等),无法满足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校外实训基地有限,而且很多高职院校在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中组织不系统,安排不合理,学生到企业中只是单纯地参观,并没有实际进行生产实习或顶岗实习,难以达到实践锻炼的目的。

  22构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培养具备高素质的物流技能型人才。通过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突出物流管理专业特色,构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第一,以岗定学,细化岗位设置。高职院校应根据企业实际岗位需求来定位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通过深入分析现代物流企业岗位设置、岗位技能、岗位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规划。通过对企业深入调研,物流岗位需要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要具备组织、协调、控制、指挥等综合能力,确定物流运输、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物流信息技术等每一环节的岗位技能需求,紧紧围绕物流岗位技能设置相关专业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设施设备,结合校外实训基地,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胜任物流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第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加强实践教学可以通过校内校外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校内实训可在学校建立物流实训基地和物流实验室,模拟企业各物流环节进行实训教学,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项目教学、应用研究等方式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校外实训可通过参观实习、顶岗实习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强化实践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通过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掌握先进设施设备操作,在实际工作中创新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学生可通过参加物流方面技能创新大赛,提高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实践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工作能力和创新水平。

  第三,加强校企合作,推行顶岗实习。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通过与企业进行“订单班”培养,“学徒制”合作或者顶岗实习等方式,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熟悉物流基础工作和核心岗位技能需求,保证学生具备物流岗位实际操作能力。[4]校企合作通过找准学校与企业利益共同点,学校发挥自身人才和技术优势,企业发挥自身设施设备和实训基地优势,学校与企业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项目交流,聘请行业专家现场讲学,开展物流专题讲座,实现学校与企业技术交流,岗位对接,提高学生就业岗位适应性。因此,根据物流岗位需求,分析物流岗位职业能力,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物流技能型人才。

  3结论

  通过高职物流学科体系构建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提出了物流学科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构建新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逐步完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同时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构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符合现代物流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物流技能型人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0823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