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多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加强法制建设,各高校纷纷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体系,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加强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然而,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大力提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今天,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下关注大学生法制教育创新问题,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具有十分深刻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高校普遍开展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一个优秀的建设者,除了需要拥有精湛的专业技能之外,还需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而这个综合素质中必然包含道德修养与法律素养。这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包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大学生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程,是塑造合格大学生的必然要求,而民主法制教育是其内容之一,因此成?楦咝K枷胝?治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依法治国战略目标实现的需要
在我国大力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今天,对于全民守法的要求已十分迫切。大学生作为公民一员、未来建设事业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水平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能否贯彻,关系到法治国家能否建成。
二、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模式的弊端
(一)法制教育的内容、形式不合理
1.形式单一,仅限于课堂讲授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主要依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来实现,但是在国家审定的教材中,法律基础的内容篇幅很少,比例不大。各高职院校从事思政课教学的教师基本都是非法律专业毕业,对于法律基础部分内容主观上不重视,客观上不精通,因此往往对于法律基础部分的内容压缩课时,点到为止。另外,由于实践基地缺乏等客观原因的存在,法律课的授课模式仍然是传统的讲授方式占据主导,课堂形式比较单一,活动形式很少,学生对于内容体验不足,学习效果不明显。
2.单纯的知识传授,缺乏意识培养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以知识传授为主,法制教育变成了法律知识的教育、普法的教育,而不是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的教育。尤其是一些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主要侧重于实际应用的效果,因此常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相关法条要点的记忆上,很少讲解法律原理与制定的初衷。这样学生也会功利性地以背题、考试为目标进行学习,很难在学生心中形成法律意识。法制教育的真正目标没有实现。
(二)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定位不清
一是过分依赖道德教育,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混为一谈。因为长期以来法制教育归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体系之下,所以让一些高职院校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区别不大,而且法律对于非法学专业的高职学生来说专业性太强,没必要投入太多精力和时间,所以常以思政课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来替代法制教育,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常以人情、关系、感情来处理法律问题,对于法制环境的营造和建设有很大的影响。
二是忽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联系,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完全割裂开来。在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没有向受教育者充分宣传和阐释法律的道德意义和道德的法律意蕴,面对这种教育方式,法律变成了毫无人情可言的冰冷的命令,只能服从,因此缺少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容易使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以及背弃法律等现象。
三、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
(一)教学理念科学化,教学内容实用化
作为教育的核心思想,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是高校法制教育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针对目前各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首先把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到决策意识上来。同时摆正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孤立存在、彼此割裂的,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必然联系。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立法的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对道德进行选择、整理并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在客观上推动和促进了道德的发展,是道德自身的不断完善,加强了人们对道德的普遍认同。也就是说,法律在某种程度上借助了道德的力量,使人们更容易认同和接受,并自觉遵守。而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通常情况下与大多数公民的基本道德信仰相一致。这样法制教育便强化了道德教育的效果。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之一,没有法制教育的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全面落实。而脱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模式,法制教育又缺乏了保障的环境和土壤,也无法独善其身。所以只有将法制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全面布局,才能避免法制教育的空泛,切实构建行之有效的法制教育体系。 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教学内容的设计就有了明确的依据和目标。为了实现培养大学生融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律技能于一体的法律素质,使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成为大学生本能意识和自觉行为的主旨和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满足知识传授、意识培养和能力提升这三方面的要求,同时为了配合高职院校的职业性特点,教学内容还应围绕求职、就业、生活等版块进行提炼。因此在浩瀚的法律知识中,在有限的课时里,应着重选取实际应用广、法律精神体现突出、法律技能提升明显的内容进行讲授。例如:侵权责任法、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劳动法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笔者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化,但是笔者并不赞同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地进行法律知识传授、法律条文的叠加。相反,笔者认为,法律精神和法律中融入的道德成分的解析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学生们知晓了法律存在的意义,洞悉了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才能真正读懂法律,明白法律与人情的关系,才能发自内心地接受法律,进而崇尚法律,自觉遵守法律,而不是被动接受甚至想方设法地钻法律漏洞。因此,在内容设定时可以以法律精神为主线,围绕一种精神和意识解析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过程中将涉及的相关部门法知识融入进去,同时从法律与道德两个层面进行剖析,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毕竟非法律专业的学生们总是习惯于用感性去理解问题,那么此时的道德解析同样发挥了法制教育的效果。
(二)教育形式多样化,实践环节灵活化
科学的理念和实用的教学内容需要有好的方式予以呈现,因此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对教育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显然,一个融知识、意识、技能于一体的学科不是简单的课堂讲授就能完成的,需要多种形式的相互配合,实践活动的灵活开展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课堂教学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可以全面系统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论化的构建,因此始终是教育的主阵地,是高?院校法制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形式。但是,所谓的课堂教学并不等同于简单的传统讲授,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营造课堂的活跃气氛,进而打造高效课堂。
2.选修课、课外讲座等扩展学习形式做补充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且是普适性的设置,所以内容是有局限性的。而广博的法律知识不是有限的学时能够囊括的。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等形式来补充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也为感兴趣的同学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途径。这无疑可以大大增强学习法律的范围和空间,对于法制教育的开展是个有益的补充。
3.实践教学的融入是点睛之笔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技能性、体验性要求都很高的法制教育来说更是十分必要。实践教学应该根据各学校现有的资源和条件进行灵活的设计。例如,课堂上可以配合教学内容,通过讨论、演讲、辩论、情境展示等形式进行简单的课内实践,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的参与度,又可以让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教师还可以集中组织与法律相关的大型课外实践活动,例如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小品大赛等,这样可以扩大参与面,并且寓教于乐,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热情。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践,例如法庭旁听、参观监狱、普法宣传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真实的感受,产生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感受法律的魅力和尊严,对于形成法律意识和信仰有极大的帮助。
(三)师资队伍规范化,法制教育全员化
作为法制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意识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法制教育的效果。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该充分重视法律教师的师资培养。如果不能保证全员专业化,至少应确定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来构建法制教育的整体格局,并负责进行专业化的教师培训和指导。而其他非专业的法律教师在完成此项任务之前应该进行统一的正规的培训和学习,确保足够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平时,除了法律知识的熟练掌握之外,教师还应多涉猎身边的实际法律问题,提高解析能力,这样才能应对学生们的各种困惑和疑问。当然教学内容及形式学校应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的形式予以要求,避免千人千面,造成教育的混乱。
另外,法制教育不应是法律课教师独立的任务,还应该落实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各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老师以身作则,在日常工作、生活等与学生接触的各种时刻,都能坚持按规则办事,公平公正,学校制度严明,规范执行,这些都在无形中营造法制教育的环境,能够对学生产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学生法制观念的塑造和巩固。因此,高职院校应以依法治校为根本,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努力打造法制教育的沃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08428.html下一篇: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