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有效课堂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创新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编号:jg20160284),主持人:周艺红。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8-0080-04
2016年9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浙江省高职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做了重点部署。《实施方案》提出:深入推进高校课堂创新行动计划,重点强化课堂教学创新的政策导向,促进教师更加重视课堂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努力构建优质高效课堂,不断增强课堂育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1]。浙江省教育厅把推进课堂教学创新作为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而要使课堂教学创新工作落到实处,构建较为完善的保障机制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一、高职课堂教学创新的内涵与现状
(一)高职课堂教学创新的基本内涵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背景下,高职院校迫切需要通过教学创新进一步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以增强办学的社会适应性。课堂是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内涵发展的主阵地,而推进课堂教学创新则是增强课堂教学效应的关键因素。
1.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关注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尊重学生的学习及未来发展的选择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多样化的选择中发现潜能、发展特长、培育创造性[2]。
2.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师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创新实施的成效。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在全面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上,通过交流、研讨、实践等方式开拓自己的专业视野,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多元化发展。学校要建立健全培训培养制度,为教师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专业实践教学技能等搭建平台。
3.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高职课堂教学创新中应构建和谐活泼上进的师生共同体教学模式。以学习为主要任务,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依托课堂教学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多种学习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友好、协作的现代课堂教学人际关系。
4.推动教学的综合创新。以专业国际认证要求和思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创新课程体系,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做到新颖、丰富、把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引入课堂,传授给学生。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合理利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采取课堂互动、实习观摩、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和学生评价体系,完善教学评估制度。
(二)高职课堂教学创新的实施现状
浙江省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创新计划实施以来已取得了诸多创新成果,如完善了课堂教学制度,推进了学分制改革,实施了分层分类小班化教学,创新“推门听课”等多种听课机制,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等等。课堂教学创新使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方法和手段不断涌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形成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方法已难以适应新的变化。虽然许多高职院校根据校本实际进行了制度建设和改革,出台了一些激励与保障机制,助推课堂教学创新改革,但保障制度的建设始终跟不上教学实践的创新。
1.保障机制建设整体滞后。随着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创新工作的不断深入,老的机制与现行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不协调、不匹配。譬如:教师职教能力培训常态机制建设滞后,教师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知识更新和专业能力不足,难以适应课堂教学创新对教学多样化的需求;体现改革价值导向的学生学业评价机制、教师考评机制需要同步重新定位与调整;分层分类教学、小班化教学持续推进需要政策?c制度的跟进,等等。
2.保障机制建设不够健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需要完整的制度体系设计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教学管理保障机制缺乏整体与系统化构建。如传统的教育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无法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设计中存在着严重的学生与学习的缺位,不能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等等。
3.保障机制执行效果不佳。虽然浙江省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课堂教学创新的持续推进,必须出台与之相匹配的保障机制,但各校现有保障机制的执行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有的制度内容空泛,过于笼统,导致在操作层面搁置,给执行带来了极大的阻碍。有的制度是自上而下生成的,导致结果认可度不高。还有的是借鉴其他高职院校的制度,而对本校课堂教学创新工作缺乏现实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二、建立多层面的课堂教学创新保障机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分析
高职课堂教学保障机制的建设应与教育教学改革同步进行。为创新当前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多层面的保障机制,推动课堂教学创新改革迈上新的台阶。
(一)完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保障机制 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也是创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是影响和决定教学质量的主导力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完善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具体举措有:
1.开展“有效课堂认证”工作。在已开展十年教师职教能力培训测评工作的基础上,将课堂作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开展了“有效课堂认证”。对照课堂教学有效性、通用性评价标准,结合专业多元性特色,对全校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批“质量认证”,诊断问题,改进教学。有效课堂认证以“有效”为核心,以“磨课”为重要手段,评价指标包含课程设计、课堂实施、信息化应用、教学创新等方面。通过课程设计、实施、诊断、改进,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完善教师培养机制。依托设在学校的全国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师资培训基地在校内设立了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学院,搭建教师分类分层培训平台,采取“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培训对象侧重一线教师、培训成果切合教学实际,培训领域不断扩展”的手段,着力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激励教师潜力的发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建立教师教学展示与交流机制。为形成课堂教学创新的良好氛围,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分享交流专题活动;开展公开课、观摩课、教学沙龙活动、教学主题研讨和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完善教师教学交流机制。
4.设计“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创新项目。学校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开展有效课堂论证、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建设、学生学业指导等课堂教学创新方面的研究,提升教师研究能力,有效服务教学改革。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实施的保障机制
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前提。提高小班化教学授课比例,扩大分层分类教学,不仅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努力,它需要学校各种配套措施的支持。为此,一方面,学校将小班化教学、分层分类教学改革列入学校教学改革重点建设项目,并有明确的量化目标,对做成、做好这项改革的教学单位给予教学工作绩效奖励。另一方面,将分层分类教学改革列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原则意见》,对于普通高考、单考单招、自主招生等不同生源,做好充分调研和论证,分别制订差异化的培养方案。通过这些举措,实施专业基础课程采用中班授课、小班研讨及做项目,订单班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模式。公共基础课在原有大学英语分层分类教学基础上推进落实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课程的分层分类教学,使得基础课和专业课形成一体化的培养体系。丰富慕课、微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数字化资源,推进线上线下结合的信息化教学。
(三)落实实习实训质量提升的保障机制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对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学校出台具体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实习实训特别是顶岗实习管理。二是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着力提高实验、实训、实习、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三是鼓励教师将企业服务项目和案例植入实训教学,建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师资队伍互通的有效机制。四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微信位置实时签到、现场走访、校企双导师制等方式优化管理机制。
(四)构建课堂教学评价创新的保障机制
课堂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学校在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是建立课堂教学准入制。建立了新开课预讲制和准入制,新进教师和开新课教师在开课前提交所开课程的整体设计及部分单元设计并通过专业(教研室)审定,然后进行试讲,对新开课程还要加强集体研讨和“磨课”。二是构建教学师生互评机制。一方面,建立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学业评价办法;另一方面,改革教??教学评价,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学生可通过课堂“点赞系统”当堂点评,同时增加教师自评,促进教学反思。三是推行课堂教学公开,实施“推门听课”制度。建立教师互助听课机制,组织同专业、相近课程教师互相听课,组织各级名师、优秀教师重点听取青年教师和教学薄弱教师的授课情况,并进行实时评课,帮助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五)建立课堂教学创新的激励机制
强化教师激励措施,赋予教师在教学上更多的自由度,拓宽教师教学创新的“心理安全空间”,并通过优课优酬、树立先进等激励措施激发教师对教学创新的参与热情及成就感[3]。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子:
1.完善契合高职教育类型特征的教师职称评聘办法。利用浙江省教育厅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的契机,把职称评聘改革作为推动学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改革链”引擎,系统设计岗位聘任、人才引进、考核评价、薪酬激励等联动制度。将职称评聘和岗位聘任无缝对接,分系列、分类别设置岗位,明确工作职责与业绩要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如将专任教师年度考核分为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社会服务与推广型,其中教学型教师的考核重点是教学,且教学工作量可以替代一定的科研工作量,激励教师全力投入教学创新和改革。另外,学校将教师课堂教学创新成效与职称评聘相结合,将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指导学生竞赛等作为教学型教师申报职称的重要条件。
2.完善教学工作量认定的管理办法。明确将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课程资源建设、信息化应用、校企合作等工作纳入教师工作量的认定范围。修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量化指标,并明确与科研工作量的互换比例。改进教学优秀奖评选办法,将教学优秀奖评比与“有效课堂认证”挂钩,优化课时酬金分配制度。
3.设立教学名师津贴。将课堂教学创新与教学名师、教学团队评选挂钩,重点培育课堂教学创新成效显著的教学名师。
4.强化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的两支骨干队伍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支持专业主任和教学秘书队伍建设与专业化发展,确定专业主任和教学秘书任职基本条件、工作职责、选拔聘任与考核要求,在津贴补助、专项课题经费、国内外培训、政治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提高和落实相关待遇。 5.实施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加大对分院(部)教学工作成效的考核,将课堂教学创新实施方案要求和责任落到专业(教研室)和每一位教师,形成持续推进的工作机制。
(六)完善学生学业服务的保障机制
“以生为本”要求树立管理活动中的服务理念,管理不是对学生行为或者教学活动的简单控制,而是基于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服务[4]。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完善学生学业服务的保障机制,进一步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一是构建了“学生成长导图”学业管理系统,学生通过网络版的成长导图即可明了自身的专业发展的选择方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专业、认识自我,自主选择生涯发展路线,主动构建在校学习路径,促进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同步养成。二是以满足学生多元发展和个性发展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构建了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要求的学分认定制度和管理系统,将志愿者服务、学生工作坊、社团活动、各级各类讲座等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积累与认定进行科学设计,给学生更多自主权。三是建立健全学生学业指导机制。通过实施学生导师制,加大选课培训力度,通过学业导师、优秀学长对学生选课进行针对性辅导。同时,完善学习困难生的预警与帮扶制度,对学业问题学生的毕业环节采取准入制度。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早已从数量型的阶段进入质量型阶段,内涵式发展成为所有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而人才培养则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永恒主题。由此,开展课堂教学创新、向课堂要质量,便成?楦咧霸盒?沙中?发展的核心问题。然而,课堂教学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高职院校只有构建多层面的保障机制,才能推动课堂教学创新不断深化。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08657.html下一篇:高职学生安全感的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