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8―025―03
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崛起,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技能型人才,沉淀了一批办学实力强的中等职业学校。此阶段的中等职业教育基本上一直是一种终结性的教育,即职业准备教育,只是为学生就业做准备,为企业提供技能型人才,升学空间很有限。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转型升级,越来越需要高技能的人才,同时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以及人们对自身素质提升的愿望,学生希望能进入更高层次的院校学习。在这个背景下,《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文件的出台,都提到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先行先试,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广东省中高职衔接现状
为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功能,突出以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为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加快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广东省职业教育近年来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培养应用型人才新路子,努力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09年,广东省启动“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工作。2010年,广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2010年高等职业院校面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对口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根据文件精神,2010年有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15所高职院校的57个专业,面向具有广东省户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届毕业生,以及有与招生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上(含中级)技能等级证书、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员,开展对口自主招生,招生计划是4660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招生计划是500人,招生专业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同时启动了选取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职院校对应,开展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培养技能型人才招生试点工作,2010年有10所高职院校的18个专业与49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应,开展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这批学生在2012年时进行了转段考试选拔工作,2013年已进入了对口高职院校就读,招生计划是2985人,其中,我院的招生计划是400人,招生专业有模具制造技术、数控加工技术、应用电子、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如表1所示),比上一年翻了一番,这批学生经过转段考试后将于2014年进入到对口高职院校就读。2012年试点规模进一步扩大,参与的高职院校达到32所,参与的中职学校有149所,招生计划是16320人,这批学生经过转段考试后将于2015年进入到对口高职院校就读。
广东中高职衔接对口自主招生制度的实施,以及不断扩大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是广东职业教育具有突破型的尝试,也是构建厂一东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
二、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我院从2010年开始,一直参与这项工作,切实感受到政府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举措和努力构建中高职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但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也凸显出来,主要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衔接薄弱
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前提条件,即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同一专业的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要有一定的依存关系,同时又要有一定的递进关系,根据培养目标要有完善清晰的教学标准和课程体系。但现实的情况是这些重要的教学文件,无论是中职学校还是高职学校都不清楚,也没有标准可循。目标的不明确,笔者认为是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同类专业的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之间没有依存性和递进性。高职教育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与中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相对独立,没能建立技能型人才与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缺乏总体设计
人才培养方案就是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和学时数。在中高职衔接教学中,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缺乏总体设计的状况,各中职、高职学校依据自己的办学优势来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口自主招生的中职生来源于不同的中职学校,而由于各个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办学优势不同,即便是同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会有所不同,培养的学生自然就各有所长。经过自主招生进入到高职阶段学习的学生,编入到同一班级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来自这个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过,而来自那个中职学校的学生可能没有学习过,这是经常有的情况。这反映了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缺乏顶层设计。
从前面分析现状知道,近年来广东省加大了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的衔接工作,在广东省教育厅的主导下,选取办学条件好的高职学院和重点中职学校对接,进行对口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工作,拟在将人才的培养形成分段贯通衔接。由于高职学校和中职学校进行对口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结对子的学校有机会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接,这种中高职衔接形式既为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带来机遇,但在现实的衔接中也带来问题,即生源都是这个学校的,其他学校即便是优秀的学生也没有机会进入到高职学院,而为了完成中高职衔接招生计划,结对的中职学校没有和其他学校竞争的压力,导致生源竞争选拔的机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课程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最大瓶颈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中高职衔接实质上就是二者课程相互承接、相互分工以及不重复浪费的一种有机结合的状态。然而,长期以来,中高职课程设置由各自学校设置,缺乏课程制定的标准,中高职的衔接考试也由对口招生的高职学校自主组织,缺乏统筹的安排和衔接考试标准,课程的质量评价缺乏权威的统一的课程标准,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
近十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力度较大,突出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开发了以技能培养为中心的实践课程,加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加强了技能上的训练,但是教学内容还没有完全摆脱学科本位的框架。中职突出技能教学课程改革原因:一是学生倒逼学校,现在中职学校学生的生源基本上是经过中考筛选后,普通高中去不了只能到中职学校来的学生,所以学生的学习能力、逻辑分析能力都没办法胜任学科中心型学习任务,但在学生的实践操作方面有一定的潜力可开发;二是中职院校的教师中不乏能工巧匠,在突出技能教学的实践教学中能手把手地教给学生实用的技能。
但遗憾的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相对于中职教学改革相对滞后,一直存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之争,这种争论体现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课程实践中,就是既要有“高等性”又要有“职业性”,课程的设置成了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大杂烩,通常是在普通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上压缩一些理论课程的课时,释放出来的课时加入实践教学来体现“职业性”,总体上没有摆脱多年来课程是本科课程“压缩型”的束缚,课程结构依旧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这种课程设置的内容并不一定比本科课程少,只是压缩了理论课时,同时还增加了实践课时,而整个的学习周期本科是四年,高职教育只有三年,所以,在压缩一年学制的情况下,让学习能力不如本科生的高职学生来学习内容还多于本科生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高职教育应该对其课程进行改革。
三、中高职衔接中出现的课程现象
(一)专业课程重复
无论是专业基础课程还是专业理论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均出现较多的重复现象。表2是我校应用电子专业对口自主招生高职段专业课程和中职段专业课程的对比。可以看出,专业课的学时数相当,9门专业课中重复的课程(内容)达到6门。即便是这样安排高职段的专业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中职升学到高职来的学生学起来还是比较吃力。但对于中职段优秀的学生(约有20%),高职段这样的课程安排却有“炒剩饭”的感觉,这些学生希望能拔高理论的深度和宽度。
(二)文化基础课程薄弱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课程普遍比较薄弱,尤其与普通高中教育升学上来的高职学生相比,文化基础课程差距比较大,尤其是数学和英语两门课程。这与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存在重技能轻文化、重操作轻理论的现象有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职升到高职阶段学习的学生,对这两门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都有畏难情绪,这些学生在这两门学科的考试中挂科也特别多。原因是这些学生本来在文化基础课程方面就比较薄弱,升入到中职学习后,由于中职教学重技轻文,导致文化基础课程更加薄弱,对于有机会升人到高职阶段学习的学生,导致不能胜任高职阶段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
(三)专业技能出现倒挂现象
由于高职生源主要是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课程总体开发的情况是针对普通高中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到高职阶段学习来设置的,高职专业课程从零开始设置课程。经过对口自主招生进入到高职段学习的中职学生,其专业技能课程是在针对普通高中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做一些删减、组合形成中高职衔接高职两年段的课程设置。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高职学院开设的专业技能课程并不能体现“高技能”的特征,甚至有不少不如中职的“倒挂”现象。由于中职在突出技能教学方面已有二十多年的经验积累,特别是一些重点中职学校,经过多年的努力,开设的专业技能课程,无论是设备、师资、管理都有了较强的实力。相反,高职学院在近几年才得以高速发展,有些高职院校是全新的学校,正确的教学思想尚在形成过程中,教师虽然学历高,但技能缺乏,真正的“双师型”教师缺乏,从而影响了高职段专业技能课程开设的数量和质量,造成高职和中职实践技能课程“倒挂”现象。
(四)基于中高职衔接课程教材的缺失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没有兼顾各类生源的素质差异,增加了课程衔接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我国高等职业学校生源结构复杂,既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又包括普通高中毕业生,从现实的情况看,普通高中毕业生占大多数,如此便导致各院校在课程开发时忽视了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课程起点与中职生源的基础素质不相适应。况且,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三类学校,而各类学校的培养方向也不尽相同,我国尚未建立过渡教育机制,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目前,中高职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重复现象,有的课程教材重复率达到60%,如果在中高职教学过程选用这样的教材,势必会导致中高职教学内容的重复,不利于中高职衔接。所以编写一套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中高职教材显得尤为重要。
四、广东省推动高职衔接工作的积极意义
虽然在具体的工作中,中高职衔接问题凸显,但必须值得肯定的是,广东省这几年在中高职衔接方面做的尝试和改革对推动中高职的衔接是非常有意义的。广东中高职衔接对口自主招生制度的实施,以及不断扩大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是广东职业教育具有突破型的尝试,也是构建广东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取得的成效是突出的,在打通中高职教育通道上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在学制的衔接上,在专业对口上的衔接上,在自主招生及转段考试上都具有可操作的指导,这些都为广东省推动中高职的衔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08804.html上一篇:高职院校办学效率研究的意义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