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一、明确职业教育中语文课程的地位
职业教育强调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在某一职业领域内所应掌握的知识和核心技能。对于未来的高职毕业生,不仅要在自身岗位上具备娴熟的职业能力,还要能够胜任该岗位的综合能力。特别是从一个岗位到另一个岗位转换中,具有可持续的职业迁移能力。语文教育正是基于“交流表达”的能力需求,成为职业教育的核心能力之一。因此,明确语文教育的核心基础性地位,将语文教改作为全体学生公共基础必修课就显得尤为关键。具体来讲,可以从语文的阅读教学上来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满足学生未来对岗位的适应和转换,也能够从语文学习中,发展自我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二、优化教学内容,强调培养目标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语文教改模式,首先要从语文课程目标设置上,优选教学内容,突显语文教育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协同发展,特别是语文教育要能够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养成奠定基础。在高职语文教改实施中,要突破单纯的文学阅读和欣赏教学,要细化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如确立语文文体写作目标、口语交际与沟通目标等,并从课堂教学模块优选上,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内容上,不能求大,不能求全,要求大适用、够用,突显职业针对性。特别是对应用文写作教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作为基础和重点。在教学过程设置上,要把握写作重点,如对请示、通知、总结、计划等实用性文体的写作教学,要体现文体教学服务职业发展需求;加强学生即兴演讲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表达方式、当众表达能力上,掌握必要的人际沟通技巧。
三、强调教学活动设置,优化教学方法
高职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情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特别是对于语文实训性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构设教学环境,活用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自主性的激发。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设计是融入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评价在内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其中要创建学习情境,要设置问题,要对学生进行点拨,要给予合理评价,提升学生的主体性。传统课堂教学将语文知识作为贯穿始终的导线,未能围绕学生来展开,仅限于对书本知识的灌输,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积极性。要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的束缚,要拓宽课堂活动的开放性,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实践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知识与生活的协同。其中,要注重“活动”的优化,教师要做好导向和指引,要从反思性教学、批判性教学、建构性教学上,突破书本的局限,以科学探究、社会调查、资料收集、话题交流、创作展演、反思体会等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实现知识、经验的内化。
如以某职场微型剧本创作为例,结合学生职业领域,构建相关课堂活动。在本例组织上,要设置创作关键环节,如主题的确立,头脑风暴讨论、创作脚本、分工布置、课堂展演、心得体会。教师作为总导演,要从主题的创意到最后全程介入,但仅发挥其导向作用,学生为参与主体,并从活动细节上来优化任务,明晰责任,促进活动的有序展开。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分组探讨,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也强调了人际沟通,特别是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将课堂延伸至课外,深入到社会,注重学生个性与语文素养的融合,提升教学效果。
四、完善考核方式,突显语文教改实效
对于语文教改模式的创新,需要从教学评价及考核上来完善,协同好平时成绩、课堂表现、日常作业、综合考评的关系。考核的目标在于提升教学实效,并未是对学生的约束,因此在语文教改模式中,要将考核成绩进行合理分配到各项考核指标中。如对于学生的语文基本素质,分值占30%,主要考查语文知识、人文常识等内容;对于学生的自主性、态度及交际能力,分值占30%,主要考查学生的参与及交际性;对于语文活动的组织及设计,分值占40%,主要从活动分工、活动创意、活动讨论、活动组织、活动展示、创作、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查,并结合学生的参与度和贡献来打分,形成总成绩。
五、结语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语文教改模式的开展,将实践教学与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作为课程主体,并从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让学生从中感知和体会语文教育的知识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也为拓宽语文教学理念,开展职业化特色教育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将职业能力为导向来组织语文教学,适应高职学生的实际特点,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也为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创造了条件。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08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