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以某高职院校6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及网上下载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学习。
(2)问卷调查法。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600份。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调查,其中大一学生240人,占40%;大二学生200人, 占33%;大三学生160人,占27%。在被调查对象中,来自城镇的学生210人,占35%;来自农村的学生390人,占65%。
(3)实验法。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有针对性地对调查对象实施体育锻炼干预。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部分存在不同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为期2个月的体育锻炼干预。
二、结果与分析
第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如表1所示,感觉就业压力大的人群主要分布在大三,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就业门槛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高职大学生毕业即面临着失业。有65%的学生感到就业压力大,35%的学生觉得靠自己努力,就业不是问题。选择“感情有压力”的学生比例为40%。调查中发现,高职学生由于心理不成熟,在情感方面引发的问题日渐增多;选择“人际关系紧张”的学生比例为55%。在被调查的600名大学生中有65%的学生来自农村,35%的学生来自城镇(表2)。大多数学生表示,每年的学费压力就已经让家庭经济很紧张,多数学生会选择利用课余去兼职以减轻家庭负担。目前因家庭贫困导致自卑、人格不健全等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被调查者中,有57%的学生是独生子女,43%的学生是非独生子女,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没有同胞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进入大学开始,群体生活学习后,这种不适感便逐渐显露出来。如自我保护感太强,性格孤僻,害怕与他人交往,把自己内心世界封闭起来,长此以往,就会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出现。[3]
第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不尽如人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不够。如表3所示,问卷结果显示,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占27%,他们一般通过学校体育社团、学校健身房等方式进行锻炼;20%的学生偶尔到操场参与锻炼;53%的学生基本不参与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大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很弱,课余时间更多的群体性活动表现为在宿舍打游戏、睡觉或者到图书馆学习。
第三,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改善情绪状态。心情郁闷去锻炼一下能有效地宣泄负面情绪,特别是能将遭受挫折打击后产生的负面能量能被转移与淡化,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可使自己的焦虑感降低。其次,提高智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智力,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记忆、思维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活泼等。再次,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如天气变化、身体极限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增强大学生勇敢坚强、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最后,增进快乐,调节情绪。大学生通过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采用自己喜欢的锻炼方式进行锻炼,可以从中得到成就感与满足感。消除烦恼、自卑等不良情绪,使大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中。笔者通过对100名大学生进行为期2个月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干预,取得了预期效果:干预对象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都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干预前存在人际交往困难的学生,进行干预后,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改善,说明体育锻炼干预措施的实施具有可行性。
三、建议
高职院校应大力倡导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以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为着力点,培养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如通过校园易班、广播等手段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高职院校应逐步完善体育设施建设,重视充实体育师资力量,通过增加体育项目、课余时间尽量开放学校的体育场馆及设施等,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高职院校带动学育社团开展多种多样的课余运动比赛,利用广播、校报向学生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总之,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不容乐观,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离不开学生个人及学校的共同努力。[4]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09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