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onstruction of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existent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1-0238-02
0 引言
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高职院校数量与在校生数量均已达到整个高等学校的一半以上。教育部网站发布《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人,在校生达1006.6万人。但《报告》也指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制度建设滞后等。如何有效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高职教育办学水平,当务之急是找准问题,想好对策。目前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1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教师队伍结构包括组成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学历达到大学本科及以上水平,并逐步增加硕士和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其比例一般不低于全部教师总数的30%。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30%[1]。近几年,江苏省高职院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采取进修、引进、外聘等多种措施,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使得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趋于合理,除少数民办高职院校高级职称比例未达标以外,公办高职院校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均已达标。但是教师的组成结构还不合理。组成结构指高职教师组成应为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之和。所谓兼职教师,是指具备相当的实践能力和一定教学水平,来自于企业等社会各界的高级技术人员,能够独立承担本专业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教育部在高职人才培养评估方案中,对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比例提出了具体要求,兼职教师数需占专业教师总数的50%以上,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中也提出,到2020年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但是,据笔者调查得知,目前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比例平均在20%左右,其中学校行政人员兼课教师占5%,实际外聘企业兼职人员在15%左右。数据表明,现有兼职教师的比例还有较大缺口,聘任兼职教师是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按照有关规定自主聘请兼职教师,学校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应统筹考虑经费安排;加强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培训;鼓励兼职教师和企业人员加强合作,互惠互利,实现共赢;积极引进更多的企业技术人员进高校当兼职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
2 教师专业发展不平衡
长久以来,我国很多学者都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但实际上从教师专业结构来看,教师专业发展还体现在其它很多方面,比如观念、专业态度和动机、能力、知识和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意识等[2]。教师专业素质应包括学科专业素质和教学专业素质两方面,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科专业的发展;二是教育专业的发展.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所以教学过程中十分强调技术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就教师的学术水平要求进行统一,使得教师在专业发展上不均衡。上述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过于强调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而忽视专业基础理论的发展,这样可能使教师从一个传授知识、技能、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者蜕变为一个“技术师傅”,高职教育是与产业行业密切联系的高等教育类型,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理论层出不穷,因此高职教师的知能结构需要不断的更新,才能跟进时代的发展,高职教师目前普遍存在专业知能结构陈旧,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不高的现状。二是过于强调学科专业的发展,而忽视教师本身也是一个专业,是一个需要教育理论支持的专业,目前高职院校的新教师引入强调学科专业和学历,而对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仅通过短期的新教师岗前培训来完成,教师应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专业知识显然不够。试想一个不懂教育、不了解教育对象的教师如何能够满足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3 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渠道相对贫乏
从本质上讲,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3]。教师的成长大致要经过四个阶段,即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在每个阶段结束时,教师可分别称为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无论处于哪一个阶段的教师,他的成长离不开培养培训。但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培养途径相对贫乏,以教师的自主学习、自我修炼为主,高职院校未能针对每个阶段的教师制定系统的培训培养计划。比如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教师来说,很多教育教学问题都急需解决,针对这些新任教师的需求,学校应安排相关的专业人士和企业技术人才进行直接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例如邀请专家入校讲座,或者组织公开课观摩等,对于新任教师而言,直接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新任教师更快的适应教师岗位,还能够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工作态度。而对于骨干教师而言,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类旨在提高教师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短期培训或轮训工作。因此,各高职院校需建立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制定完善的培养计划,拓宽教师的培养途径,建设若干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 科研意识和能力薄弱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然而现实的情形却是,大部分高职教师对于科研没有正确的认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二方面。客观原因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师资力量不足,师生比过大,教师的授课任务繁重,无力再从事科研工作;主观原因认为自己的授课对象今后的就业岗位面向第一线,无需过高过深的理论支撑,认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教学质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科研不过是教师本身晋升职称的手段和方法;还有部分教师认为科研仅仅是阅读繁杂的学术资料,不仅需要花费钱财购书买报,还很浪费时间,价值不大。除此之外,部分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是薄弱的,其科研能力难以保证其独立的开展一个科研项目,心有余而力不足,且其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少,质量不高,科研获奖情况更是寥寥无几,急需进步。
5 实践能力偏弱
我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对高职院校的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达到50%为合格,70%为优秀。“双师素质”教师要求教师指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又具有规范的专业技术技能和较强的动手能力[4]。只有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凸显高职教育类型特征的课堂教学,更好地服务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目前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多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已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这些教师对行业企业熟悉程度不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掌握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知识和相关技能,以完善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但是高职教师过大的师生比,导致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直接导致了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动力不足。其次,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政府、企业的支持,一旦政府无法在制度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那么学校/企业及教师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如此会降低企业和教师的参与积极性,甚至会影响学校和企业之间的长远合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实践素质和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09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