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现今,“人口红利”现象已逐渐消失,经济增长速度降低已成为不争事实,中国社会经济面临转型,亟待用“人才红利”代替“人口红利”。李克强总理提出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促进中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以及改善民生的战略举措。高职教育应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形势也有了很多应对的举措,特别是服务类专业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也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专业化能力的培养,但是遗憾的是新味不多,收效不大。
1 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职业是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劳动分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结果。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总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公布使用的《职业分类标准》中,服务性工作人员等主要是体力劳动者。
能力:完成某项社会实践的素质和条件。根据能力影响范围的大小,可将能力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根据能力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不同,可将能力分为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根据能力影响的活动领域的不同,可将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与社交能力。
职业能力:从业人员通过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模拟的职业情境,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类化迁移,形成较为稳定能适应于该职业工作岗位的综合能力。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一书中,将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分成了职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核心技能三个层次,同时把职业核心技能分为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开拓创新、外语应用等八个方面。
2 服务类职业能力的类型
结合我国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的特色,将交流沟通能力、礼仪接待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单的英语对话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职业能力进行梳理后重新分类,分为实现价值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创造附加价值能力等五大类,并作为该研究的重点。
其中,实现价值能力,定位归属于职业能力模型中的职业特定能力,是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是企业人资招聘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企业存在价值的基本保证;自主学习能力,定位归属于职业能力模型中的核心能力,基于先进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自主学习能力将是新时期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必备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定位归属于职业能力模型中的核心能力,职业教育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是实现人人都可成才的渠道保证;创新创业能力,定位归属于职业能力模型中的行业通用能力,参照习近平在新常态中关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为稳定的阐述,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一元;创造附加价值能力,定位归属于职业能力模型中的行业通用能力,指超出现今行业基本职业能力要求、反映行业企业新常态下趋势发展的职业能力。
对于服务类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沟通技巧、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口语对话的能力、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能力、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等,是经济新常态下服务行业和企业选人用人关注的重要方面。
3 高职服务类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色, 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重点。目前,高职服务类专业在职业能力培养的认识方面和操作层面都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足。
一是职业能力培养意识不强。高职院校缺乏对服务类专业进行全面课程进行系统的整合,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设置与服务类专业课程没有完全契合,并且在服务类专业课教学中职业核心能力的渗透情况比较薄弱,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的设定也没能充分体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高职服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工作的开展,缺乏对服务类专业职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核心技能三个层次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索,缺乏对服务类专业职业核心能力的统一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的自我培养意识欠缺,职业能力培养效果不明显。
二是职业能力培养方式单一。我国现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方式主要是校内理论教学、实习实训教学和企业顶岗实训,其培养途径包括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室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法、仿真模拟教学、职业技能大赛、社团活动等。其中,校内实习实训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主渠道,企业实训是收效最快的方式,也是当前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形式。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学生实习制度在时间安排、形式类型、内容和指导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如实习信息和对口实习机会不足、校外实习与校内学习结合不紧密等等。
三是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高职教育的应用性决定了高职院校需要有更多的既掌握扎实的服务类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服务操作技能的“双师”素质教师,同时,还要能应对经济新常态对服务类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教育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团队。但是,就目前的教师情况来看,取得双证的教师比较多,但是能达到双师要求,既能教授理论知识,又有很强操作技能的教师不多,能够经常分析企业用人需求、开展有针对性地培养教育的教师就更少了。
4 高职服务类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对策分析
目前,一些传统的培养途径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眼中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不一定就能符合企业的需求,要提高服务类学生的就业质量,必须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思路。 一是加强对服务类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视。一方面,要将职业能力培养融入学生教育的全过程,特别是要在服务类专业新生入学教育的进行专业介绍过程中,多增加对口就业的企业及其岗位的介绍,特别是用人单位对于服务类专业职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核心技能的具体要求,帮助新生确定学习目标,增强新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意识和动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服务类专业的教师专业培训,可以采取专业技能培训考证、企业顶岗学习等形式,开拓教师视野,使我们已有相当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师,能够更加了解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企业对服务类专业学生的关注重点,以及学校在学生培养特别是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二是拓宽服务类职业能力的培养途径。固有的一些培养途径,包括校内实习实训、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校企联合培养等,都是服务能力培养很好的探索和实践。但是,在这些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间,因为学校和企业对服务类专业职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核心技能的培养目标存在分歧,对其具体要求的把握不一致,所以在安排教学,特别是实训培训方面,不能够从学生的客观需要出发,存在着校外实训和培训的时间不长、与专业知识学习的结合不够等不足。要克服这些不足,必须要加强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甚至是学校联盟和企业行业联盟的深度探讨和合作,要加强行业协同创新中心的运作,切实从企业的需求、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不仅要在特定技能和行业通用技能方面下功夫,还要加强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进一步加强订单培养的内涵,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着力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教育。
三是打造“双师型、三师型”师资团队。学生的培养教育更多的是学校的职责,是教师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对服务类人才的客观需求,致力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质量。目前,很多高校提出要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打造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的教师团队,“双师”的评选标准往往是“讲师+技师”。然后,就目前的企业需求来看,优秀的服务类学生的职业能力不仅体现在服务技巧和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更体现在自我学习和终生学习,体现在开拓创新、信息处理、创造附加价值等方面的能力,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还需要有洞察专业和行业发展的敏锐性,成为能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指导的“职业指导师”,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品味和吸引力。
四是加强服务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直接关系到受教育者的道德素质和将来的工作质量,在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服务技能的基础上,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要制定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标准并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渗透于专业理论课和实习实训课程教学中。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实际,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思想品德教育,把高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敬业精神、诚实守信品格和团结协作能力等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使道德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09647.html上一篇: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