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高职英语阅读的提高和拓展,不单纯要求获得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能力,更注重学生获得人文性的跨地域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学习环境的影响,只能接受灌输式的学习,缺乏自主和探求质疑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研究区域性到底对高职学生有哪些必然影响,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在目前的高职英语阅读过程中,教师只停留在语法分析教学上,没有侧重文化背景介绍,也没有涉及到跨地域教育中,这种方法必然会对学生造成消极影响,无法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区域背景的文化差异会造成学生对课文的错误理解,不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所有表达的内在含义。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他们的知识面向纵横延伸,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其他不同文化的国家和人们,从而与英语国家的人们成功地进行交流。
一、英语阅读教学中跨地域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听说读写上,还要侧重对学生进行跨地域交际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查阅地域性文化,这个过程就是和作者思想进行一次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由于区域背景不同,解读出来的概念往往大相径庭,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例如,我们打招呼“上哪儿去啊”直译成英语就是 Where are you going或 Where have you been?若是向西方人这样打招呼,他会感觉你侵犯了他的个人隐私,他的直接反映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在国外跨区域的问候中,问题要避开对方的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个人隐私,否则就是失礼,会让对方不舒服。因此,教师传授的不仅是单纯的书面翻译,更应该让学生通过民族看世界。有效的教学方式不单是课文的翻译,更要涉及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层次挖掘。
二、引导高职学生正确理解地域差异性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国外文化的浓厚感知,提升他们对区域差异导致的文化差异的认识,用理性的分析来对待文化差异。教师可以多方面传递区域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得到提升。这样,学生能自主地深入挖掘跨地域的内容,充分利用“真实”的教学材料。在引导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就要设计问题:(1)Do you know the table manners in America and European countries?If you know some,please talk about it.(利用图示对学生进行暗示)(2)How about Chinese table manners?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国家的餐桌礼仪进行对比,他们很快就能从课文体会中外的差距,找到相关的信息点。同时,学生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了不同国家的餐桌礼仪。围绕英语国家的民情风俗和风土人情创设的这种环境教学,切合英美国家的地域特点,融入了喜闻乐见的生活元素,能让学生体会到时逻辑思维的跳跃性和黑色幽默感。针对这样的实际,不妨多以情境角色扮演的形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语言学习感知进行综合性运用,以此来增强理解和灵活运用英语。这个提高跨地域教育效果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对外国历史、地理等人文方面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地域差异的特性。
三、加强对跨地域教育思路的改进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社会区域特性,通过既定的教学目标,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国外地域方面的了解。同时,教师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充分发挥跨地域交际的优势,让学生能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比如,You are a lucky dog.这句话学生一般会翻译成“你是一条幸运的狗”,因为中国人眼中“狗”是表示贬义的。而在美国,狗是家庭成员,更是好的朋友,所以短语“a lucky dog”表示幸运儿的意思。又如,“top dog”(重要的人)、“my old dog”(我的老朋友)、“like a dog with two tails”(非常高兴)等……因此根据职高学生的特点,加强跨区域的教学模式,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能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他们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
总之,高职英语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交流,培养的学生英语应用和跨地域交际能力。因此,在跨地域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跨地域教育的重视程度,采取适当的措施,在激烈的竞争中提升学生的跨地域英语阅读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09797.html上一篇:高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