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课题项目:2014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干预对策研究”(GH141037)。
作者简介:郝立宁(1969―),女,河北邢台人,教授,本科,研究方向:物理学、高等职业教育。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无论是在校生人数还是学校数量都占到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批既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又熟练掌握工作技能的一线人才,这离不开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高职教师队伍。然而,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较晚,又大多从原来中职院校转化而来,经历了很多曲折和磨难,给高职教师带来了诸多的不适应。另外,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也给高职教师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使其渐渐产生了职业倦怠的情绪,给高职教育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二、高职院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1社会原因
一是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不高。一直以来,受中国几千年传统观念的制约,精英教育一直被社会所推崇,职业教育被认为是低层次的教育形式,是低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末流教育”。很多学生无奈之下才选择高职教育,并且一直想通过专升本迈入更高的教育层次。在这种背景下,高职教师缺乏社会的认同感和赞誉度,工作中缺乏成就感和满足感,随之职业倦怠便容易产生。二是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不足。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主要倾向于本科教育,对高职教育的投入较少,导致高职教学场所简陋、设备不足,影响了教育质量,也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
2学校因素
一是缺乏人性化管理。一直以来,作为我国重要的行政事业单位之一,高职院校的管理具有浓厚的行政化色彩。管理体制上套用政府机关的行政级别,很多领导者的官本位意识浓厚,通过行政命令对教师进行管理,缺乏人性关怀,更谈不上尊重和发现教师。很多教师反映,从事行政岗位的教师既不上课,也不搞科研,在职称评聘上还占据各种优势,这是“官位”价值大于“教师”价值的典型表现,当教师感觉到工作上的压抑和失落,职业倦怠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二是教师评价制度存在弊端。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比较模糊,有的依然按照德、能、勤、绩等指标进行评价,缺乏定量化考核,教师的工作绩效不能被准确地评价;有的高校教师对考核的方法、指标选择和考核结果的应用都没有发言权,只能被动地接受各种考核,导致评价的结果缺乏说服力。三是教师工作负荷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高考的落榜生,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自制力较弱,在课堂上表现得较为散漫,认真听讲的不多,睡觉、闲聊、玩手机的比比皆是,甚至旷课现象也十分常见,给课堂教学和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高职教师的教学工作得不到肯定,工作缺乏成就感。
3个人因素
一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动机缺乏。与本科院校教师相比,高职教师的现有学识和能力足以应付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因此大部分教师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慢慢丧失了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从而产生了职业倦怠。二是教师知识水平与专业素养的制约。相对来说,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较高的高职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较少,而且即便遇到工作中的阻力,也能凭借自身的能力妥善地化解。如果教师专业知识欠缺、教学能力不高,就会在工作中遇到较多的困难,慢慢会产生职业倦怠。
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对策
1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支持力度,提高高职教师的工资待遇,通过制定合理的薪酬机制,保证高职教师的收入水平可以维持较为体面的生活,确保高职教师在工资、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待遇,不低于相同职级的普通高校教师,从而激发起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应致力于提高高职教师的职业地位和社会威信。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认识到高职教育的重要性,认识高职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地方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摒弃传统的视高职教育低人一等的思想观念,为高职教师创造尊师重教的舆论氛围,提高高职教师的职业自豪感。
2加强对高职教师的培训力度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技能都滞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进行更新。为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一方面帮助高职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其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另一方面,还要加强高职教师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帮助其树立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帮助其掌握为人处世、人际交往的技巧,懂得如何恰当地与同事、领导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教师们学会自我疏导,培养良好的品德个性。还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健康水平,减少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阻碍和问题,营造积极心境。
3关注高职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大多数教师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职业低潮期,也称为危机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的工作意愿大大降低,工作积极性大不如前,经常感到沮丧灰心,工作满意度下降,对教师职业的重要性感到怀疑。这一阶段通常发生在职业生涯的6~10年。因此,高职院校要有针对性地关注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积极了解教师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帮助教师走出这一危机阶段,帮助教师自我实现和发展,重新树立职业荣誉感和个人成就感,从而有效预防或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4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价机制
健全的教师评价机制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教师的评价要遵循自我价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体内部差异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其次,提高教师评价的透明度,在教师考核和职称晋升中最大限度地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再次,在人本化方面,学校管理者应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坚持全面评价、全程评价、全员评价相结合,既要看到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要参照教师的工作意愿和工作表现,还要看教师本身的素质和专业素养。最后,学校管理者应该鼓励全体教师参与,通过教师、学生、管理者等多方面的交流和沟通,赢得教师的理解和信任,使教师可以畅所欲言,以获得全面的信息,为学校的教学与管理提供确切依据,从而防止教师因教师评价而引发职业倦怠现象。
总之,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缓解高职教师职业倦怠需要政府、高校以及个人自身的努力,从而真正帮助高职教师预防、缓解和摆脱职业倦怠,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09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