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1文化管理的内涵
文化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尊重人性,把关心人、发展人、完善人作为主要目的,是以人的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为最高目标的管理。“以人为中心”是文化管理理论依存的理论支点之一,而“观念人假设”(亦称“文化人假设”)则是它的另一个理论支点。
(1)就管理理念而言,文化管理是现代管理先进理念。因为文化管理理论完成了从以任务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强调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和工具,这一核心理念具有现代性的特质。在管理目标上,文化管理把发展人作为基本目标,设法融合协调处于二元状态的组织的管理目标和成员的个人人生目标,将组织外在目标转化为个人内在目标,实现二者愿景融合。在管理方式上,文化管理主要通过激发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驱动力、内在创造力,以内生动力去创新、创造。
(2)在管理主体上,文化管理系统中,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对象,还是管理的“产品”。一方面,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实现自我管理;另一方面,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自觉地磨砺人的意志、增益人的智力、锻炼人的身心,使人获得超越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
2文化管理是高职院校加快内涵建设的现实需要
高职院校管理中或多或少存在以下几种病症:一是对高职教育性质、特点的理解把握上有偏差,不能真正解放思想,更新发展理念,准确定位,明确学校发展方向和目标;二是管理理念不清晰,管理观念僵化,方式落后,手段单一;三是规章制度粗疏,缺乏效力,无法使学校的活动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许多学校制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但很多制度单纯是为评估而制定的。有的制度套用袭用,不适合实际校情民意;有的制度是为应付上级各项检查而制定的表面文章,根本没有执行或者执行不力;还有的制度政出多门,架床叠屋,繁复交叉,甚至互相矛盾,无法执行,这些现象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从加强内涵建设的角度看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规范的制度管理并不能解决高职院校这种文化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和执行力等问题。由此可见,引入文化管理,实现管理创新是高职院校和谐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3文化管理是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持续发展动力
从实际状况出发,高职院校的文化管理目标可设定为:确立以人为本,塑造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管理模式,通过文化来引导、调控和凝聚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高职院校成为内涵丰富的求知精业的殿堂、教师寄托身心的精神家园、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乐园,形成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和谐相处的优质生态环境。
3.1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内涵建设人性化
高职院校“育人性”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更加需要文化管理的模式,要通过塑造学校群体共同价值观以促进学校组织成员和学校组织的共同发展,要通过文化力量的引导,彰显文化的感染力,凝聚广大师生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整体的全面发展。
文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对人的高度重视。人是管理的主体和核心,也是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职院校文化管理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教育教学以学生为根本,办学兴校以教师为根本。在确立学校文化理念时,充分考虑师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思想信念等。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可以引导、约束、激励师生行为,使之朝向学校的预期目标前进,从而起到管理学校的作用。
3.2彰显个性特质,推进内涵建设个性化
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各自有着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文化管理中要凸显出学校的个性化精神气质。一个组织具备与众不同的精神气质,就容易引发组织成员产生认同感和归宿感。学校的鲜明个性特质也能形成强大的气场,成为凝聚师生情感力量的重要因素。
3.3追求开放融合,推进内涵建设开放性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主要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一线的技能人才。职业教育要求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间建立密切合作的关系,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合作发展。高职院校办学的开放性,使得高职院校的文化必然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等相融合。
3.4注重协同调和,推进内涵建设调适性
高职院校因为快速发展,教职员工人数急剧增多。教师来源不仅有高校毕业生,还有企事业单位人员。合并升格的高职院校面临更为复杂的情形。这些导致高职院校文化组成多元化,文化冲突在所难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文化管理具备调适性,能将多元文化协同调和,围绕学院发展整体目标,形成涌动的创新源泉,和谐共振,使得学校教育管理活动效率最大化。
4结语
在高职院校中引入文化管理,不仅是学习借鉴优秀企业文化管理成功经验的需要,更是学校作为文化组织自我选择的结果。文化管理,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以学校核心价值凝心聚力,对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积极持久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文化管理通过文化来引导、调控和凝聚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人性化、个性化、开放性、协同性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10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