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一、我国当前高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整的规划及教育体系。目前,我国众多高职院校中的就业指导只是在新生入学时对专业进行简单介绍,或是作为一门在大学期间开设的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仅采取形式单一的理论课形成来完成,不具备全程意识。由于高职就业指导教育未能形成体系,且缺乏合理的规划布局,导致了毕业生虽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欠缺一定的综合素质,进而形成了发展后劲不足的局面。
(二)就业指导工作只注重理论方面,缺乏实践操作。高职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及职业发展课程时,通常单纯模仿本科院校的课程模式,仅采用理论课程形式来完成教学,同时,教学的内容大部分为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重要的实战经验总结环节。此外,许多学生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也兴致缺缺,觉得课程过于单调、枯燥,难以认真听取,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导致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
(三)就业指导缺乏与企业、专业等的紧密结合。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由辅导员担任,而通常情况下,辅导员存在知识结构不完整、实践知识欠缺等不足之处,也缺乏对企业及相关专业的充分了解,难以向学生提供科学性、正确性的就业指导,使得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同专业、企业及社会存在脱节现象。在此种情境下,就无法向毕业生介绍与企业及社会贴近的最新信息,导致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偏高,未能对职业进行正确定位。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就业指导服务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为毕业生建立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在高职教育工作中,为毕业生就业体系的建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可有效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基础上,使其充分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由于就业服务工作具有全局性,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大重视力度,对毕业生就业机制在校与系两级中的形成展开亲自监督。学校校长及相关管理人员需带动所有教职工参与到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中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加强就业市场的建设及与企业及区域社会之间的联系,多与之进行沟通,确保维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可采用订单班等联合培养形式,共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另外,还需加大校友库的建立力度,使其在就业工作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利用传帮全面促进学生的就业。
(二)确保就业指导教育体系做到点面结合。构建并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所在。在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时,需高度重视前两堂课,并让专业、企业的导师,以及就业指导教师合作完成授课。就业指导课程开始,可邀请专家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入学伊始便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同时,学校还可邀请企业专门负责人来校指导学生专业发展及就业方向等项目,使学生深入了解专业发展及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位等,对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及要求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使其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并朝着目标努力。此外,学校就业指导教师还可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取得联系,并将面试注意事项及就业相关流程与政策等向学生进行详细讲解,使其在实际择业及求职过程中具备良好信心,进而获得更大的就业机会。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大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合理增加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等专业人员。通过培训已有教师或吸收新的教学人才,促进就业指导教育的整体专业文化及职业水平的提供,从而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更好的指导与服务。
(三)以质量为导向开展就业评价体系建立工作。在高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开展质量评价体系可对就业指导工作起着不断改进的作用。高职院校必须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科学就业指导方案。同时,高职院校需充分重视对人才质量与特色的培养,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通过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就业评价体系,可有效检验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及人才培养质量,从而确保高校人才充分适应企业及社会的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就业问题对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为使高职院校更加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就需要同企业之前开展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全方位开展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深化改革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高职院校不仅要锻炼并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还起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实现其就业质量的全面提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10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