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Key words: talent training model;curriculum system;task;core competencie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1-0172-02
0 引言
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但其缺陷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的主动性被忽视,从而导致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的大有人在。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大潮下,积极推进教学模式的创新。某系在学院的总体领导下,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课程标准进行有机的结合,构建出“以市政专业岗位技能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探索符合专业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市政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1 构建“以岗位技能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该院是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开发流程是在充分对企业用工及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进行回访,掌握大量的数据的前提下,分析职业行动领域,从而提取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岗位核心能力,进行课程体系的开发和教材的开发。企业用工岗位调查如表1所示。
从表1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测量岗位、施工岗位、预算岗位和资料岗位。我们在课程开发时也参照此数据来设置专业核心课。(表2)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该系在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指引下,打破原有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真正“基于工作岗位”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工作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了“双平台、三阶段、四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2.1 “双平台”即创建校内教学平台与校外教学平台的“双平台”同步建设 校内教学平台由该系专业教师及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织教学,依托校内实训大师工作站,由企业技术专家和技术骨干到校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校外教学平台即学生在认识实训、模拟实训、顶岗实习期间,由合作企业中工程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同时校内专业教师随时进行动态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双平台建设如图1所示。
2.2 “三阶段”即坚持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综合素质的“三阶段”递进的培养模式。“三阶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第一阶段为第1、2学期,这一阶段开设文化课与专业基础课,主要是学生职业基本能力的培养;第二阶段为第3、4学期,这一阶段开设专业核心课,结合专业实训周,主要培养学生施工、测量、预算等岗位核心能力;第三阶段为第5、6学期,这一阶段主要开设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并由学校进入企业进行岗位对接,实现人生角色的转换。
2.3 “四对接”即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学模式与生产对接;素质教育与企业文化对接。该专业根据产业需求及发展趋势,完善专业体系建设。形成涵盖市政工程施工、市政工程检测、工程预算、工程测量等完善的专业体系;在“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思想指导下,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工作岗位,确定专业核心能力,构建新的与岗位对接的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与实际施工生产过程对接,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为载体,以技能竞赛辅导为手段,以校内实训周和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锻炼能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聘请企业专家做宣讲,与企业文化对接,成立专业社团。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一丝不苟、敬业乐业、团队协作的专业素养。
3 总结
基于企业调查,构建“以岗位技能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及新的“双平台、三阶段、四对接”的人才培新体系的建设,使该专业发展更加符合新形势下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针,更符合企业的用工需求。三年运行期间,毕业生的就业率从原来的88%提高到92%,专业对口率也提高到90%。而校企教学平台的建立也给专业教师提供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机会,专业教师的“双师”型比例从原来的80%提高到90%。这些数据说明了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构建提高了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总体方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210773.html